2017

重新認識家鄉 創新傳統產業

重新認識家鄉 創新傳統產業

記者 蕭泳 報導  2017/01/19

  「雖然是紙寮窩人,但我之前卻沒有進過紙寮窩」紙寮窩造紙工坊的創辦人楊禮仁說道。「因為老一輩的看法就是要到城市裡去發展才有前途,對於芎林這種地理位置不山也不市的地方,是很難吸引在地人口在地工作或發展。」

  經過與元沛農坊在自造者博覽會的接觸,楊禮仁思考該怎樣把紙寮窩沒落的產業重新建立起來,是重新複製?還是加入創新元素?芎林紙寮窩的傳統產業是利用竹子造紙,並以造金紙跟銀紙(冥錢)為主,現今環保意識抬頭,燒紙錢的機會慢慢減少。「我們老祖先的產業在民國五十年就已經完全沒落了」所以在1995年,一些當地的長輩覺得應該把老祖先的技術傳承下來,便把舊的設備、造紙的方式重新複製出來,讓下一代還可以看到祖先的工法,思考應該如何傳承下去。


芎林紙寮窩的創辦人楊禮仁(左二)與舉辦活動的合作夥伴合照(圖/楊禮仁提供)

 

  現在楊禮仁希望未來可以讓在地青年回到家鄉工作,打算營造一個社區企業,再慢慢轉化成社會企業。雖然紙寮窩以造紙為傳統產業,但竹子是一個很好的材料,因為每年要進行季節性地砍伐,所以竹工藝或用具是非常環保的。「雖然我們造的紙一定無法跟製紙業去抗衡,但是我們可否造出符合環保需求的紙呢?」傳統造出來的紙都是黃色,但遇水即融。現在雖然還有不少的難題,除了傳統工藝,紙寮窩未來還希望可以融合不同的技術做創新,興起在地的產業,不讓人才外流。

 

延伸閱讀:

元沛堆肥 打造永續農業

小檔案:蚯蚓大不同

 

記者 蕭泳
I come from Macau 喜歡透過鏡頭認識世界、喜歡吃辣、喜歡冒險、喜愛貓咪及各種小動物。 P.S 文筆不佳,請大家多多包涵。
記者 蕭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