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社會企業愛樂活
客家社會企業愛樂活
記者 李哲君 報導 2017/01/19
社會企業在全世界與台灣都不是主流的企業模式,甚至有許多人根本不知道社會企業是什麼,而其本身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現今的社會公益與營利很難被聯想在一起,連慈善團體都被傳出暴利等等傳聞,社會企業好像是個很矛盾的存在,但愛樂活不只成功做到了,更受到各界的肯定。
從消費安心到全心投入社會企業
IBM也許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但愛樂活企業的共同創辦人黃海琳-Irene,卻因為「有機蔬菜」,毅然決然決定離開IBM,投入社會企業。當她發現平時要購買有機蔬菜的管道很少,且對相關資訊也一概不知時,便慢慢去了解有機這方面,在接觸福山農莊之後,發現種植有機蔬菜跟環境、生態息息相關,有機商品不僅是關係到消費者所吃的、使用的,也關係到種植的農友和被種植的土地,「做有機其實是社會企業的一個概念」,這就是愛樂活的起源。
「愛樂活本身就是協助非營利組織一些資訊技術上的教學和諮詢」,社會企業從事公益性的事業,利用商業模式改善社會問題,而身為科技專業的Irene便運用電腦技術,從一開始幫農友架設網站銷售平台,到現在創立了志工媒合平台,服務項目也包括諮詢服務管理系統、打卡收發公文系統、電子報、多語系官網...等等,愛樂活跟客戶,也就是小農或非營利組織,收取最基本的費用,就希望可以幫助非營利組織或是小農,在內部營運方面能更方便管理,或是推廣產品行銷。在每一次和客戶的合作和溝通,Irene也愈發現了許多問題,從網站效果不佳造成行銷不佳,並因此看到部落問題,再延續到水源、汙染問題,就這樣一層一層的探究下去,「我們自己和我們的下一代,其實都暴露在一樣的環境」Irene表示,這就是愛樂活更堅持更投入的原因,希望可以透過自己一些力量去推廣他們的理念。
愛樂活企業logo(來源/愛樂活官網)
用心 耐心 踏好每一步
愛樂活並沒有華麗的行銷手法,而是確實深入了解客戶需求,適時關心客戶的使用情形,例如在採訪當天,Irene與愛樂活長期服務的合作對象,老人失智協會的陳筠靜組長討論了將近一個小時,愛樂活為他們設計了一個專屬的資訊管理系統, 方便老人失智協會的員工追蹤客戶的狀態與需求,也讓員工再彙整財務報表或是龐大的客戶個人資訊時,更加清楚、有效率。Irene全程耐心的傾聽並回答每一個問題,他們就像老朋友一般自然的對談,這實在是一般企業中難以看到的場景。「也感謝愛樂活很耐心又細心,去評估我們的需求,為我們貼身設計這套系統來去作使用」陳筠靜在接受訪問時不忘感謝愛樂活,而整個協會也因為愛樂活的幫助,變得更有效率,而這套系統的價格也很公道。 「我們的出發點很不一樣的是,我們是為了服務農友而去經營粉絲頁,而去做網站,而去做了現在的訂購工具,我們是為了服務農友而去服務現在的消費者。」在愛樂活擔任行銷、財政、管理,包辦各式各樣工作的助理呂宣芷這麼說。在農友的部分,愛樂活也想辦法讓大家了解這位農友或這個組織的情況,平鋪直敘,自然而然便會有消費者了解並購買商品,不論是農友或是非營利組織,愛樂活都是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去為他們著想。
在協助非營利組織和農友時,也會因為數位落差、成本概念落差或是資源不足,造成合作中的困擾,「其他的資訊等等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負擔」,尤其對於農友,任何種植以外的事情都是困難的,但愛樂活踩穩每一個腳步,循序漸進,用時間換取突破,經過多年的努力才有現在的成績。
社會企業的平衡 公益v.s營利
「嗯...這真的很難,老實說我們到現在也還在抓」Irene有點無奈的笑著說,愛樂活成立即將邁入第八年,但一直以來收入都不是很穩定,每一年如果能打平就是可喜可賀的事了,「前年因為我們人力正職增加到五個,所以成本滿高的,就賠大概接近一百萬吧!」呂宣芷用專業輕快的語調這麼說。
愛樂活經營最大的困難之處在於收入不穩定,因為現在還是以接小農和非營利組織的案子為主,這些組織本身也不見得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最重要是因為這些組織常常缺乏人力資源,或是對網路資訊和管理的觀念較落後,可能不願意花這些錢在管理系統或是其他網站上,就算購買了愛樂活的系統,也沒有維護的概念,過了一兩年系統可能因為缺乏維護而沒辦法繼續使用,造成顧客的不滿,愛樂活也很無奈。
近幾年,透過不斷的溝通和推廣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組織願意花更高的費用,去購買這些資訊管理系統或是網站,也願意花時間和金錢於維修管理上,讓愛樂活可以慢慢的提高價錢,不再做賠本生意。愛樂活本身也開始學會取捨,不再做像收購買賣農產品等等事項,將工作專注於自身電腦資訊專業上,讓公益與營利的天秤終於逐漸接近平衡,而愛樂活的口碑也在他們堅持的領域中,持續廣為人知,使他們能跟相似的客戶族群接觸,製造更多合作機會。
Irene (圖左)與組長討論系統相關資訊(李哲君/攝)
勿忘初心 努力終究有回報
社會企業這條路絕對不是天堂路,若創業的難度是五十分,創社會企業就是五千分,而愛樂活能一直走到現在,就是因為他們對社會和農業的關心,儘管經歷各種苦難,成員一一出走、賠錢甚至與心愛的人嚴重爭吵,「創辦人都沒有因為部落或是農友遇到什麼困難就放棄,看到他們的堅持和這份熱情 真的滿感動的,也是我會留下來的原因。」呂萱芷依然用可愛活潑的語氣說。
最近有愛樂活陪伴六、七年部落,其附近的農友竟跑去詢問『現在這麼久了還可以做有機嗎?』 「你看他們觀望了快十年,現在才來問,這跟你去跟別人說有機有多好多好的影響力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其實我還滿印象深刻的」,Irene覺得這麼多年來,能帶給周遭的人事物一些深層的影響,是非常感動的,而其實就是這些小小的感動,成為愛樂活社企每個人的動力來源,愛樂活也將繼續秉持著這個簡單的理念,讓這個社會,也讓這個世界更好。
愛樂活參加行銷業務競賽獲亞軍(來源/愛樂活官網)
延伸閱讀:
![]() |
記者 李哲君
台南的孩子,足球是最美好的初戀,籃球是忘不記的心上人,羽球是一輩子的執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