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獅潭默默付出的建設者—廖松鎮
為獅潭默默付出的建設者—廖松鎮
記者 殷顗霖 報導 2018/06/26
「我叫老婆早上十點把三十萬領出來,直接放到募款的箱子裡。」民國XX年,當時擔任義民廟主任委員的廖松鎮,自己捐出存款,因為這個舉動,募款餐會當天就募集到了六百萬,直到義民廟改建完成,捐款仍然源源不絕地湧來。今年八十歲的廖松鎮,曾任新店村簡易自來水管理小組的理事長、推動獅潭義民廟改建、擔任仙山靈洞宮的主任委員,一生為獅潭建設。
廖松鎮今年八十歲,身體依然硬朗,與子女談話有說有笑。(殷顗霖/攝)
改建過後的義民廟,一樓為禮堂,二樓為奉祀主神義民爺的主殿。(殷顗霖/攝)
從電瓶做到五金行
廖松鎮於民國26年出生於獅潭,受過兩年的日文教育,光復後又繼續學習漢文。15歲時與大伯父學習製作電瓶,當時獅潭還沒有供電,住家需要的電力皆需由電瓶供應,他有時也去山上人家接線。後來以六萬買下水力發電機組,將水力所發的電力供應給獅潭的居民,每個月再另外收取電費。民國五十八年,在他當完兵不久後,台電開始供應電力至獅潭,那些發電馬達也無用武之地,最後只好便宜賣掉。「覺得自己很傻,當時的六萬可是一筆很大的金額,可以買下好幾十甲的竹子呢。」他說。
廖松鎮也曾經做過木材和竹子的中盤商,收購地方居民砍下的竹子,或是雇用工人至山上伐木,集中整理後運送到台中、彰化等地的木材行販售,作為房屋骨架、貨物木箱的原料。廖松鎮說,「做一做覺得這樣不行,我那時已經30歲了,自己也不太能常常爬山,而且有太多人在做這行了。」剛好鄰居一對夫妻和他是好友,兩人同時經營腳踏車店與五金行忙不過來,詢問他接手的意願,廖松鎮起初先向他承租五金行的店面,後來越做越熟練,除了五金之外也賣農藥等商品,還買下了店面與對面的地作為倉庫,也將店面擴建為三層樓的建築,現由孫媳婦經營至今。
開業超過五十年的金崧發五金行販售常見的家庭五金,
也是村民需要水電服務時的去處。(殷顗霖/攝)
店內除了家庭五金之外,也賣一些生活雜貨。(殷顗霖/攝)
接任自來水管理小組的理事長
獅潭地區早年並沒有自來水供應,居民用水需各憑本事,方法不外乎是自行挖井、接山泉水,或是利用附近的河水。政府於三十年前建立簡易自來水的設備,水源取自大東勢溪,沿線總共有八個蓄水池,最大的有六百噸的蓄水量,還可以做為緊急時的水源。
廖松鎮於二十七年前接手簡易自來水管理小組的理事長後,繼續進行管理與維護自來水的工作,這些蓄水池供應了新店村約兩百戶的民生用水,以及公家機關使用,水費也較其他地區便宜。
改建義民廟 義不容辭捐出三十萬
廖松鎮於五十四歲時被推選為義民廟的主任委員,鑑於義民廟的正殿已經老舊,因此與地方人士共同成立重建委員會,進行重建的相關事宜。當時義民廟的總財產大約為五十萬元,並不足以支付重建的工程費用,除了向附近的仙山靈洞宮借了兩百萬之外,委員會決定舉辦募款餐會,向各地募集重建的經費。
「沒有人敢第一個簽名,所以我只好自己丟出三十萬,以身作則。」廖松鎮說,那三十萬還是故意換成鈔票,白花花地放在桌子上,看起來很是豪邁,當天就募集到了六百萬,再加上建廟用地由黃南球祭祀公業捐獻,改建工程於民國79年開始,歷經五年完成。現在的義民廟不僅是新店村的信仰中心,也是各大活動的舉辦地。
擔任靈洞宮主委 改善建設
結束義民廟的主委任期之後,廖松鎮當選靈洞宮的主委,擔任兩任主委,總共十年的時間,他協助蓋了仙山步道的涼亭,以及可供香客住宿的大樓。七十四歲後考慮到自己的年紀,決定不再續任。
不因年紀而後退 繼續為獅潭服務
人口外流的獅潭,是台灣所有偏鄉的縮影。儘管如此,廖松鎮還是默默地留在獅潭,為當地服務。當村民遇到水電上的問題時,便義不容辭地伸出援手。二十多年前接下的自來水管理小組理事長之職,也持續服務至今。
今年八十歲的他,有如獅潭的大家長一般,安靜地付出一切,成為所有人的後盾。他也希望自己能為獅潭再多做些事,讓這塊富饒的土地,有更加便利的建設。
廖松鎮與曾孫,生長於獅潭的好山好水。(殷顗霖/攝)
延伸閱讀:
![]() |
記者 殷顗霖
Costco的牛:「好事多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