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笑看家道興衰 撐起百年老店

笑看家道興衰 撐起百年老店

呂靜宜  2009/05/14

  身穿白色棉衫、黑色西裝褲,腳踩一雙藍白拖,百年傳統冰店的第三代老闆陳智弘,十年前因為父親得了癌症被叫回家中,接下了這間由阿公陳海潰創於目治末期的店鋪。店鋪創建起初是以雜貨店、冰店及製作桔子醬三者並行的方式經營,後來因為雜貨店已無利潤,便逐漸發展成以冰店和製作桔子醬為主,至今大約有八十七年左右的歷史。

富裕生活造就揮霍父親

  「閩南人重商,客家人重農。」這是眾人一般的了解。或許正是因為陳家的商業背景,使得他們的生活態度不同於傳統的客家族群。在當地擁有一百多坪土地的陳家,生活原本相當富裕。陳智弘彷彿在回想著當年的光景,若有所思地說:「那時候民眾普遍生活很清苦,只能吃地瓜,我家就已經吃豬肉那些東西了。整條街沒有電視、電話,就只有我們家有,大家都會跑過來。」然而冰店的生意不是一直都順利,前前後後一共倒閉了三次,而三次倒閉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經營不善,反倒是因為父親投資失敗。節儉、勤奮等等,這些所謂客家人的美德,在陳智弘父親的身上似乎不太明顯, 從小富裕的生活過就了他父親的揮霍性格。

  陳智弘娓娓道來,父親是獨生子,沒吃過苦、不知人間疾苦,有什麼就用什麼、就花什麼。祖父過世後,父親便成了當家老爺,家裡的事都由女人打理,工作都由陳智弘的祖母與母親包辦。父親只「負責」在外吃、喝、玩、樂,認識了一些差勁的朋友,被騙去投資。然而一次的失敗並沒有嚇跑他父親投資的念頭, 陳智弘以洞悉世事的口吻道出:「因為生意人都有一個夢想──賺大錢」這句話簡單﹒卻透徹地說明了一切。

  父額的三次失敗,不僅空手而回,還欠了一屁股債,最高甚至曾經負債一千多萬,陳智弘以玩笑似的口吻笑說:「我老爸不爭氣呀!」


漆成白色的櫃子是雜貨店時期留下來的家具,相框中則是陳智弘與明星合照的相片。(攝影/呂靜宜)

家道中落領悟守成重要

  為了償還債務,他的母親製作手工碗粿、艾草粿、紅龜粿、肉粽、發糕等等,到處兜售,以增加收入。陳智弘回想起,國小、國中時,媽媽做好了碗粿就送出去賣,自己則是等到放學時沿著媽媽兜售的路線去挨家挨戶地收碗,再帶回去讓媽媽清洗。有一段時期生活真的非常悽慘,冰棒店的生意又不佳,陳智弘的父親早上去擔任警衛的工作,下班回家後更認真於店內的工作,總算收起了年少的輕狂無知。

  陳家原本所擁有的一百多坪土地,也因為債務的關係,有的用來變賣,有些甚至被法院拍賣,最後只剩下僅僅十六坪,也就是冰店店鋪的所在。所幸在陳智弘接下冰店以前,債務已全數還清。

  「從功成名就到落魄。以前很多土地,到我爸那一代全部都變成零,一點都沒有留給我們。」老闢陳智弘,手裡拿著一盒布丁,一面吃著一面以隨性的態度談論著陳家的興衰。雖然看似毫不在意,但從他的字裡行間,仍然可以感受到幾絲無奈。他低頭吃了一口布丁,邊咀嚼著邊說:「只留下了唯一的一個東西,手藝啊!可以靠自己賺錢。」「我們家獨家的東西,是老人家慢慢傳承下來的,留下來,靠這雙手,就可以吃飯,就這麼簡單。」

  陳智弘認為,做生意的人錢倒得很快,爬起來也很快,因為本業還在。這段話或許並非百分之百適用於任何一種情況,但至少是他自幼伴隨著家中多次興衰起伏,所得到的啟發。從這方面看來,父親的三次失敗似乎並非一無斬獲,因為正是這樣的經驗讓陳智弘有所體悟,不會重蹈覆親的錯誤。從父親耗盡家產的實例中,更讓他了解「守成」的重要性。

生態旅遊興起生意轉好

  陳智弘的眉宇間散發著堅定的氣息,他毫不猶豫地說:「到後來完全是靠我,這家店才撐起來。」這樣肯定的態度也直接說明了何以這家店會由陳家的的小兒子來接手。那時台灣經濟景氣,一般人都是到外頭工作打拚。景氣好時,去上班比較有錢賺,也比較穩定,冰店、桔子醬的生意沒這麼好,所以陳智弘的兄長們都沒有意願接手。一直到最近這六七年,生態旅遊成為一種風潮,甚至有許多電視節目前來錄影,旅遊雜誌的探訪等等,生意有了明顯的變化。

  被問到現在生意如何時,陳智弘欲言又止,靦腆地回答到.「不……平平啦! 夠吃夠穿,還過得下去。」從老闆臉上微漾的笑容,讓人可以推想,其實應該是不錯。

  陳智弘現在有兩個兒子,讓人不免好奇,他對於自己的孩子有沒有什麼期望? 是否希望店鋪傳承下去?會不會擔心沒有人接手?對於這類的問題陳智弘皆不假思索地應答道:「要看我兒子要不要接啊!我不會擔心任何事,順其自然,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考慮,你現在考慮就太累了,後代的事留給後代自己去決定。」

  「傳承」這個詞彙在一般人身上,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沉重的擔子,所以陳智弘並沒有以一個傳承者自居,他以毫無壓力的態度笑看人生。正因這樣的態度,讓他對於兒子將來的選擇,抱持著開明的想法。


一談到拍照,陳智弘馬上為自己找了這個景,說是要和他最愛的桔子一起拍。(攝影/呂靜宜)

冰棒、桔子醬 甜蜜雙重奏

  號稱是聲名遠播的這家百年傳統冰店,倘若在錯誤的時間到訪,你可能會懷疑自己所見。睜大眼睛仔細看看店舖內的情況,再抬起頭來確定,那塊老招牌上所刻的店名是否正確。訪客開始疑惑,明明叫做冰店,為何不見冰的蹤跡反而只有無數的箱子堆疊在店內?店門口的櫃子上為何還放著幾瓶橘橘黃黃的玻璃瓶?請不要懷疑,這就是你要找的地方。

  由於冰店不是座落在人潮熙來攘往的熱鬧大街上,而是位於氣氛悠閒寧靜的小巷中,使得店址的找尋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再加上若是在冬季,店鋪中製冰的器具早已收在一旁,店內主要進行的活動也換成了桔子醬的製作,訪客真的很可能就這麼與它擦肩而過。

  冰店老闆陳智弘簡要說明桔子醬的製作過程。首先要將桔子的皮肉分離,並且挑出含有苦味的籽,接著將果皮和果肉一起煮爛成桔子漿,再加入些許調味料之後便可裝罐成箱,送去批發。其實生產過程在店內即可一覽無遺,成堆的紙箱幾乎占了店面將近四分之一的空間。紙箱前還擺放著一籃一籃黃橙色的桔子,最靠近廚房的地方則是放著三大桶等待降溫的漿汁。這些手續幾乎都由一陳智弘及母親一手包辦。

  十二月是桔子的盛產期,正好也處於冰店的淡季,所以利用這段時間開始為期約五、 六十天的桔子醬製作。陳智弘表示,桔子醬的製作大約會結束在過年前,屆時所有箱子、籃子、桶子都會整理乾淨,以便過個好年。過年後製冰的工作便開始了。

  面對店鋪,右邊那面牆上的是製作冰棒的老式冷凍櫃,是陳智弘引以為傲的生財工具。冰店的收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自己研發口味,在自己店裡賣﹔另一部分則是他人提供原料,要求陳智弘老闆負責調出好吃的口味製作成冰棒,再賣回給原料的提供者。當詢問起有些什麼口味時,他如數家珍地道出由自己所研發出的特別口味,有十月盛產的柿子冰棒,九芎湖地區限定的仙楂冰棒,還有仙草冰棒、洛神花冰棒、火龍果冰棒、高接梨冰棒、黑糖糯米冰棒等等。

  陳智弘深感榮耀地談論著這些由他調配出的特別口味,更特別推薦自家販售添加了牛奶的酸梅口味,桔子口味,還介紹了「綿綿冰」。這一樣樣各有特色的口味著實讓人不受吸引也難,這就是這家百年傳統冰店如此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原因。

  被問到工作忙不忙時,陳智弘一點也不遲疑地回應道:「忙啊!」但樂天知命的他,臉上找不到一絲倦意。從他眉飛色舞地介紹,可以讓人感受到他對工作的喜愛,以及他自工作上所得到的成就感,足以蓋過疲憊。

記者 呂靜宜
因為生氣皺眉會長皺紋 所以我想成為凡事都能微笑以對的 快樂的人
記者 呂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