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葉國居 阿婆的《髻鬃花》 有辛勤奉獻的光彩

葉國居 阿婆的《髻鬃花》 有辛勤奉獻的光彩

黃筱雯  2012/05/14

    「喔,要來採訪啦!」溫柔、親切的客家腔從台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主任秘書室傳出來,穿著襯衫、西裝褲的葉國居開門迎客,只見辦公室裡懸掛著三幅他親手寫的書法作品,透露出他對書法的熱愛。然而他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客語專輯《髻鬃花》的作詞者,在創作歌手鄭朝方的譜曲與吟唱下,以優美的意境,傳達真情的客家心。 

  葉國居生長於桃園縣觀音鄉,一個靠海的客家村,但大部分的居民卻是以務農為生的。他回憶著說,「我們家就是種田人家,那時候家裡有三甲多的田。」所以小時候住在觀音的葉國居,和現在的小孩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就是要學會做農事。在國小四年級時,他就學會插秧,還能四處幫人。

  當時,能考上大學的人很少,而在鄉村地方,能考上大學的人更少。葉國居考完大學聯考後,依舊到處幫其他農家插秧。放榜那天,他在距離家十公里外的地方幫忙。回到家後,得知上榜的消息,開心又驚訝,「我終於要脫離種田人的生活。」回憶起過去,葉國居微笑地述說當時的心情。

重拾筆耕熱情 寫出客家真情

  「我覺得我自己本身潛藏著寫作的興趣。」葉國居以熱情的口吻說著。不過高中畢業後父母並不支持他讀中文系,所以他只好就讀逢甲大學財稅學系。但是葉國居對寫作的興趣並沒有因此衰減。大學時,他開始參加各報文學獎比賽。畢業後,成為《兒童日報》的文字編輯,同時在中壢市開作文班。但是一年之後,他考上了公職,到台中工作。至此之後,將近八年的時間裡,葉國居鮮少提起筆寫作。

  直到有一天,他忽然發現,大學時期與他一起參加各項文學獎比賽的某個同學,已經成為聯合報文學獎的得主。「我恍然大悟,覺得我也該重新提起筆來」,說到此,葉國居的眼神流露出對寫作的熱情。

    重拾寫作後,他拿過不少文學獎,其中散文《相片裡的公雞叫聲》還得到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葉國居這篇散文是寫關於雙耳重聽的父親,他將自己的父親融入公雞的意象,寫出父子倆相處的生活景象。「我常常要從窗戶丟個東西進去,讓他知道我回來了。」葉國居懷念地述說當時的情景。

  真情流露是葉國居作品的特質,他說「散文不一定是很真實的,但是絕對是很真情的。」就像《相片裡的公雞叫聲》中對父親滿滿的敬愛。提到生長環境對寫作的影響,「一個人的文章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生活」,葉國居從經驗中感受出來。就有如客家人在窄小的梯田裡唱的山歌一般,就是描述著他們生活的處境。不只是生活的經驗,他還認為,寫作是一種靈感的觸動,最重要的就是意念的發想。

  葉國居之所以對寫作如此熱情,他這麼說著:「小眾但永恆的文學是永遠的。想要幫自己留下一些東西,所以我常在寫作。」而談到該如何平衡工作與寫作時,葉國居有自信地說:「其實一個人越忙的時候,越有時間。」就像他有時候開車往返新竹和台中時,常常會邊開車邊想文章的內容,縱使工作非常忙碌,還是要會利用瑣碎的時間寫作。


習慣每天早上起來寫書法的葉國居,也曾經出過作品集。 (黃筱雯/攝)

客語專輯作曲 入圍了金曲獎

  二○○六年,在新竹縣當文化局副局長的葉國居,因職務的關係,遇到許多客家歌手,其中客家創作歌手鄭朝方非常熱情地邀請他合作。在這之後,葉國居於二○○八年以《髻鬃花》這張客語專輯入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葉國居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非常意外,因為這是他第一次作詞的音樂作品。

  那時,與他一起入圍的有方文山、張震嶽、張懸等知名音樂人。因此,葉國居有感而發,「即便我們現在作的流行歌曲沒有客家老山歌的味道,但是它畢竟是一種較多元的方式,可以去接觸現今的年輕人。」他還感受到一件事,那就是「當你在重視你自己的時候,別人才會重視你。所以認真的寫,其實可以得到蠻大的迴響。」

  整張專輯中,葉國居最喜愛的歌就是《髻鬃花》。小時候他看到阿婆結的髮髻是黑白相間的,但是到了他有自己的小孩時,阿婆的髮髻已經是全白的。葉國居回想起整個生命歷程,如此說:「從某種角度,阿婆的髮髻看起來就像是一朵白色的花朵,所以我就把它稱作『髻鬃花』。」他強調,髻鬃花可以代表台灣婦女辛勤地將自己奉獻在這塊土地上。

    專輯中的另一首歌《暗夜挲摩》,則是以沉重的文字寫出客家傳統信仰神「義民爺」悲情、奉獻和保家衛國的精神,再搭配上鄭朝方悲壯又神祕的曲風,展現客家文化沉重的一面。

  創作專輯時,葉國居認為比較難的地方就是要把中文的韻腳轉換成客語的韻腳,還不能改變原意,這是需要比較多的功夫。另外,葉國居有感觸地說,文章要能感動別人,就要先感動自己。在與鄭朝方合作以後,他發現藝人是很容易感動的,葉國居回想著當時,感動地說:「鄭朝方會自己帶著耳機聽,然後一直唱,最後會唱到流淚。」


雖然不是專業文學家,但是葉國居仍善用工作之餘創作。(黃筱雯/攝)

堅韌如扁擔 軟硬軟硬不會斷

  問及葉國居覺得最有意義的客家歌,他說:《扁擔歌》,小時候他的母親常常在唱,其中有句歌詞『軟硬軟硬不會斷』,就是代表著客家人堅韌的精神。葉國居認為音樂比起語言更沒有隔閡,也更能滲透人心,所以如果能譜出一首好的客家歌,「我相信永遠有很多人會去學唱。」

  客家話裡有句話這麼說:「你可以賣祖宗田,但你不可以賣祖宗的聲音。」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賣了祖宗的財產,但絕對不能忘了祖宗的語言。對葉國居而言,客家媒體人的定義很廣,即使媒體人不是客家人,只要關心客家事,那就是客家媒體人。


葉國居以及其親手寫的春聯。春聯上的字是龍形的「如」。 (黃筱雯/攝)

 

記者 黃筱雯
大家好,我是筱雯。 平常有機會就會參加童軍活動,卻是個害羞的人。 喜歡童軍活動裡彼此信任、互助,由衷開心的感覺。 希望這一年也能以同樣的開心心情完成喀報,還能甩掉害羞的個性。
記者 黃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