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和愛玩老頑童 文化魔術師
隨和愛玩老頑童 文化魔術師
黃湞尹 2008/05/14
「唉呀,我這個人就是很隨和,又愛玩!」騎著重型機車,帶著開懷的笑容,走在北埔老街上,常可以看見黎芳雄穿梭大街小巷的身影。這個時候就知道他一定又是趕著要去為外地的朋友介紹北埔和客家文化了。具有「北埔鄉教育會理事長」、「新竹社教館北埔社教站」秘書以及導覽員等多重身分的黎芳雄,在從北埔國小退休後便全心致力於推廣客語和保存客家文化,隨口就能唱出多許多優美又頗具趣味的客家歌謠,至於美味的客家米食三十六種,黎芳雄也是專家中的專家呢!多才多藝的黎芳雄隨身的口袋裡竟放有變魔術用的撲克牌,也難怪他這麼受小朋友歡迎。
黎芳雄是北埔土生土長的客家人,民國三十年出生在北埔的大林村,舊稱大分林的地方。家裏除了耕田、種茶,還經營柿園。黎芳雄的父親是標準的農夫。從小他就跟著父親上山下田工作,每當寒暑假學校放假的時候,黎芳雄必須到田裡幫忙農事。六月農忙的時候,不但要收割、插秧、放牛、採茶,還要挑水煮飯,因為沒有姐妹,黎芳雄又是家裡三兄弟中的老大,所以事事都要和爸媽分工,常常忙得沒有時間唸書。
說到開懷處,黎芳雄就露出招牌笑臉。(攝影/黃湞尹)
種田念書手工藝樣樣通
上了高中,黎芳雄的父親與朋友合夥開設製茶廠,所以黎芳雄開始幫忙製茶的工作,尤其是清明前後做春茶時,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是最忙的,不但半夜要製茶,天亮後還要趕到竹東高中上課,因此他的成績並不好。又因他生長在抗戰期間那個物資缺乏、經濟拮据的年代,買米、買肉,甚至買布料都要配給,營養不良導致黎芳雄身體虛弱、矮小。高中畢業那年,有天黎芳雄在田裡工作,心裡很煩燥,覺得這樣的生活實在是太累了,他的身體快要負荷不了,於是他開始四處尋找回到學校繼續唸書的機會。當時他看到花蓮師範學院在招收特師科學生,就趕緊去報考。後來幸運地考取了花師特師科,畢業之後回到新竹縣任教,因為不想一直當級任老師,黎芳雄拚命地唸書,終於考上主任。黎芳雄在新竹縣好幾所國小都當過主任,最後回到母校北埔國小,於民國九十三年退休。雖然常常轉換學校,但都同樣是在客家庄裡服務。回到北埔之後,黎芳雄不願父親留下來的田地荒廢掉,於是開始種蔬菜和果樹,剩下一部份的田地就休耕或租給別人耕作。
民國六十年時,黎芳雄開始加入救國團的活動,接受不少團康的訓練。民國六十五年開始參加童軍活動,接受木章訓練並拿到三個木章認證,因此在手工藝方面可說是極研究,可以隨手編出近一百種的草編、紙編和竹編的工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客家的竹編八角扇,曾經為了世界客屬總會在台舉辦的懇親會做了三千隻八角扇,送給參加者當作紀念品。另外,黎芳雄可以隨口唱出許許多多好聽的客家山歌、童謠以及著名的九腔十八調。
黎芳雄平時會把聽過的歌謠都記起來,還會自己編好唱、好聽又好記的童謠和數來寶,作為學生上課的教材,讓小朋友可以很快就學會,不必再困在複雜繁瑣的羅馬拼音中。例如:「一二三,王先生,阿玉姐,田不耕,車不坐,勾勾吉吉阿連哥,弇頭,阿運嫂。」這首數來寶可以讓低年級的小朋友學認字;另外還有像「田唇草,開紅花,打扮二嫂回娘家,三月去,四月轉,去時雞[女麻]未生卵,回來雞仔噦噦去時牛[女麻]未降子,回來牛仔學拖犁。」這樣的數來寶小朋友覺得有趣,學習興趣自然就被提高了,回家還會唸给長輩聽。黎芳雄還曾經受邀替鍾肇政博士等人合製的客語教學錄影帶製作片頭,為此黎芳雄特地到南埔找一位客家音樂老師與他一起對唱山歌,襯著小朋友朗誦童謠的聲音,只有一個晚上的製作時間,但黎芳雄仍然做的很好。在許多客家相關的研討會上,黎芳雄腦海中源源不絕的歌謠得是其他老師爭相請教的對象,「每次去台北演講,這些數來寶他們連抄都來不及,所以我的powerpoint都直接印給他們!」黎芳雄開心地說。
研究米食天燈都在行
黎芳雄對於客家米食的研究實在不容小覷,他將客家三十六種米食大略分為十種,還編出一首順口溜「頭油[米追]、二糍粑、三甜粄、四惜圓、五菜包、六粄粽、七層糕、八摸挲、九碗粄、十紅桃。」每當受邀到客家相關展覽會場展示客家美食時,黎芳雄總是親自捲起袖子示範,讓現場的參觀民眾可以邊吃邊了解客家的美食文化,更加引人入勝。在北埔國小服務時,每逢特殊節慶,黎芳雄會帶著小朋友和家長一起製作傳統米食,寓教於樂,讓上課增添許多趣味。另一項也是黎芳雄最自豪的專長就是天燈的製作,黎芳雄在課餘之暇研究天燈怎麼做最安全、能夠飛最高、在天上待最久、在落地時完全沒有火,研發成功後除了在一些地方慶典上展示之外,還曾經到大陸去表演過呢!
退休後的黎芳雄為自己找了許多事情來充實生活,當然也都是以客家文化的推廣為主。他在北埔從事導覽的工作,也擔任導覽員研習班的講師,協助舉辦許多客家展覽,協調觀光活動事宜,還四處去演講,宣傳北埔客家庄,甚至讓北埔的民俗風情出現在台北若干學校的客家教材之中。為了傳承客家重要的資產,他認為首要之務就是客語的教學,因此黎芳雄雖然已經退休了,仍然在國小從事客語教學,希望能為傳承客家文化盡一己之力。
重視客家祖訓和知識
「我都會告訴小孩子不要忘記祖宗的訓誡、不要忘記客家人的精神,所以都要求他們要講客家話,」儘管家裡有閩南媳婦還有外省媳婦,變成黎芳雄口中的「聯合國」。對於未來客家文化的傳承,黎芳雄還是盼望能夠從學校教育著手,多舉辦相關的活動,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小朋友瞭解自己的文化。他也希望能夠有無線電視頻道願意播出客家節目,讓知識的傳遞更加無障礙。
身為教職人員,黎芳雄除了傳授客家庄的學童課本上的知識,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客家傳統文化。客家人詩禮傳家,注重教育,黎芳雄的父親也希望兒子們都能夠有好的成就,黎芳雄和他的兩個弟弟都在教育和社會教育方面都有不小的貢獻。黎芳雄提到有一句客家諺語說:「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聲,寧賣祖宗坑,不忘祖宗言。」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客家文化和精神能繼續發揚光大,讓客家人以身為客家人為榮。
![]() |
記者 黃湞尹
哈囉 我是黃湞尹 大家都叫我綠巨人 喜歡跟很多人在一起享受其中快樂的氛圍 生活中就是以課業和啦啦隊 擁有冒險犯難的精神在有機會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 是個很長舌的女生 在網誌上仍要碎碎念不放棄任何可以記流水帳的機會 被人說笑點在地心所以如果你需要獲得講笑話的成就感 歡迎來找我 正常情況下 如果一天不笑會渾身發癢 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帶給各位任何一點點不同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