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千蕙 讓世界聽見客家
許千蕙 讓世界聽見客家
李孟東 2012/05/14
打開收音機,主持人青春洋溢卻又帶點磁性的嗓音說著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語言,播放的音樂乍聽之下似乎是流行音樂,你卻一句也聽不懂,直到進廣告之後才發現你轉到了客家電台,但是…...不對呀!這種客家電台不都是老頭子在主持節目嗎?你不禁懷疑起自己耳朵剛剛聽到的真的是年輕女性的聲音嗎?你開始好奇廣播節目的DJ到底是何許人也,而她究竟說的是什麼語言。
許千蕙,在中央廣播電台擔任《與聽眾有約》 、《台北你我他》、《青春新世代》等節目的主持人,至今即將邁入第四個年頭,不同於其他音樂性或談話性節目DJ,她主持的節目採用全客語廣播,卻能吸引各年齡層及世界各地的聽眾收聽,從年輕大學生到年近九十的白髮耆老,從鄰近的中國大陸遠至非洲南部,處處都有她的「知音」。
許千蕙是個絲毫沒有架式的大姊姊,總是以交朋友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受訪者。(李孟東/攝)
主持節目 勤學母語
其實,許千蕙在從事廣播節目之前並不會說客家話,儘管母親是個客家人,她對於客家話的了解僅止於「吃飽沒」、「做什麼」等簡單詞彙,更遑論說出一句完整、邏輯清楚的客家話,要直到二〇〇七年,因為主持客語節目的需要,她才展開「尋本溯源」的母語學習。
許千蕙當初會踏入廣播的領域,首先要歸功於妹妹許儷齡。許儷齡從小就說著一口流利的客家話,還經常參加客語演講比賽且屢獲佳績,在一次比賽中被央廣的導播江光大相中,進入電台播報新聞,許千蕙便經常陪伴著妹妹進出廣播電台學習播音技巧,儘管客家話並不標準,但憑著學習的熱情與開朗的待人處事態度,她也被江光大導播推薦進入央廣工作,因緣際會地踏入了傳播領域。
開始錄製節目前,許千蕙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重新學習客家話,這段日子對她而言相當地艱辛,短短十五分鐘的節目往往要花上五、六個小時錄音,還曾因為挫折感而淚灑錄音室。在客家話還講得不甚流利時,她是拿著稿子與導播一個字、一個字學,錄音前事先套好台詞,在開播時照本宣科地唸稿,還曾經因為導播脫稿演出導致不知道要說什麼的窘境。
前輩提攜 愛上廣播
許千蕙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畢業,原本只是從事多媒體動畫相關軟體的工作,由於妹妹的關係來到了央廣主持節目,因為不是新聞本科系畢業,加上客家話原本就不是很流利,一切都是從頭做起,包括錄音、採訪、剪接等廣播人必學的技術。儘管過程中仍有不少挫折,她卻樂此不疲,而這一路上幸虧有導播江光大耐心地提攜教導,讓她從只能一字一句的唸稿到隨口便能用客家話溝通。現在的許千蕙,已經能夠熟練地操作電台音控、操著一口流利的客家話,很難想像在這之前,她不過是個懵懵懂懂的實習生罷了。
對廣播人來說,努力不見得就會有相對應的成果,但是為了那微不足道的收穫,還是會努力的去做好每一集節目。許千蕙說:「你有可能很努力為了拿到二十分,但是最後結果卻只有拿到一分,但是你為了那一分你還是很樂意去做,即使只有一分而已都值得。」
不過,有付出的人,努力還是會被看見。許千蕙從她的辦公桌抽屜拿出了好幾封信,這些都是各地的聽友們寫給她的。由於她主持的節目是國際廣播,這些信有很多都是從國外寄來的,看到聽友們如此熱情的支持和鼓勵,她覺得這一切都值得了。
聽友的來信是對廣播人的最棒回饋,不論是誰來信,許千蕙總是親自回信(李孟東/攝)
出國圓夢 會面聽友
為了能夠豐富節目內容,許千蕙還必須每天不斷地跑新聞,到各地去採訪,就在這樣剪接、採訪的忙碌生活中大約維持了一年,許千蕙開始進入了所謂的倦怠期,對工作沒有熱情,生活上出現低潮,再加上自己並非電台的正式員工,聘書是一年一聘的,心裡總有種浮浮躁躁的不確定感。
有一次跑新聞時,她到台灣各地訪問許許多多的在台外籍傳教士,發現原來這些傳教士千里迢迢來到台灣只為了達成傳播福音的夢想。當時採訪夥伴唐宏安問她:「你的夢想是什麼?」許千蕙想了很久,對於那些不曾見過面的聽友,只能以書信交流卻沒辦法親自見上一面,她突然熱切地想要出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這些只有聽過她聲音的聽友們,就在此時她得知客委會有個「築夢計畫」,讓年輕人可出國圓夢。
許千蕙想起三年前,一位與她素昧平生的老聽眾,清明掃墓時回到了大陸一趟,回程時卻特地轉機到台灣,送給許千蕙姐妹各一瓶香水跟一隻手錶,儘管此舉顯得有些突兀,但是她心裡還是很高興,希望能夠回饋聽友的熱情。由於這位老聽友已屆耄耋之年,又住在非洲南端一個名為留尼旺的小島,距離遙遠,為了和他再見上一面,於是許千蕙的築夢計畫就以這位老先生當作主軸。
在非洲模里西斯、南非、留尼旺等地旅行,會見了聽友們,聽了他們的故事,許千蕙才發現原來在海外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客家人,他們默默地在異地打拼、落地生根,卻仍然心繫台灣,這些聽友鄉親們一得知許千蕙要來拜訪他們,每個都興奮的像小孩子一樣,儘管他們的年歲都已不小了。
許千蕙參加客委會「築夢計畫」遠渡重洋來到半個地球遠的南非與當地聽友相見歡。(許千蕙/提供)
積極推薦 客家歌手
隨著多元文化的觀念逐漸普及,大家也逐漸認識客家文化,然而大眾對於客家文化的認識仍然相當有限。許千蕙說,她以前不太聽客家歌,對於客家山歌總是敬而遠之,可是卻在後來接觸到各種原創的客家歌曲,其中融合許多創新的素材,像是嘻哈、流行、電音、搖滾、funk等等,她聽過後大受啟發。
她說,「我們常常在聽的西洋流行歌曲不見得人人都聽得懂歌詞,卻依然受到大眾歡迎,而台灣的本土客家流行歌卻遭受冷落,這樣子不是很悲哀嗎?」於是她除了在廣播上與大家分享客家歌曲之外,也會不厭其煩地向身邊的好友推薦這些原創的客家歌手。
在採訪中認識的客家人,每一個都人有屬於他們的故事,許千蕙透過廣播將這些屬於客家獨有的精神文化轉化成聲音,播送給全世界,讓全世界都聽得見客家的聲音。
![]() |
記者 李孟東
我是孟東, 生產於1992年,落地新竹將近二十多年, 飄忽不定的個性如同新竹風一般, 不受拘束,崇尚自由。 性嗜音樂,偶爾彈琴以自娛。 在邁入充滿挑戰的這年, 希望能夠克服自己的惰性, 用更多的熱情擁抱媒體的世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