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文創會-客家文化與產業的融合與傳承
大華文創會-客家文化與產業的融合與傳承
劉雨婕 2013/06/01
在桃園縣八德市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中,孕育著一個不平凡的夢—大華文創會,一個將客家文化與經濟產業融合的團體,運用社區營造的精神和態度,一步一腳印,踏實地耕耘著這塊即將被遺忘的田畝-—客家傳統文化,希望能將此瑰寶傳承給下一代,讓客家精神永遠留存。
結合經濟產業 發揚客家文化
大華文創會在一九九五年尚未正式立案時,是一個民間性的自主團體,到了二千年在政府的輔助之下,成為一個有規模的組織,主要宗旨為發揚客家傳統文化,讓台灣人對它有基本的認識和共鳴。此外,協會打算將客家文化推向世界,打響國際知名度。目前協會發展主要有四個面向,分別為文化產業發展、特色美食、母語推動和表演藝術創新。不論是哪一個發展重點,都是客家文化的根基,如何將它們成功地打出口碑,便是協會當前的首要任務。
大華文創會會長陳國芳從小土生土長於八德,對於這塊土地懷有相當的熱情,也促使他將文創會總部設於此,作為一個長期發展的重要根據地。談笑風生間,他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也十分樂意和旁人分享自己投身客家文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陳國芳認為,既然身為一個文化推廣者,就不應該預設立場,排斥其他族群一同參與,而是應該具備包容的雅量,歡迎所有人共享這份豐碩的成果。近幾年來,他對於客家事務的推廣不遺餘力,不論是成立大華國樂班,或是去各個中小學宣揚客語,又或者是在社區內發起「千人積福菜」等等的大小活動,都是他長期努力打拼的心血結晶,也因此在近期之內,陳國芳獲得桃園縣長吳志揚等人推薦,角逐客家傑出成就獎。
採用自己耕種的新鮮蔥製作蔥香腸,具體展現了自己自足的生活態度。(大華文創會/提供)
福菜保存傳統 蔥香腸創口味
談及當地社區最引以為傲的特色產業,陳國芳難掩笑容的說,福菜和特製蔥香腸絕對是最重要的代表名產。當初會想要發展在地特色產業,是想藉由產品外銷市場,來打響文創會的知名度,並對客家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福菜原名覆菜,是客家文化的經典代表。
當地社區會定期舉辦積福菜的活動,除了讓居民「有吃有拿」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藉此保存客家傳統的好手藝;而蔥香腸的蔥,都是居民親自栽種的成品,因此品質不需擔憂,加上他們時常會研發新口味,成為當地備受期待的新興產品。
在製作這些產品的過程中,陳國芳認為還必須融入「環保」的概念,意思就是將可用的資源保留下來,將它們重複利用,創造最大的利用價值,像是用來製作積福菜的空瓶,就會重複利用,盡量不浪費。陳國芳表示,這塊土地的資源得來不易,假如能確實力行環保,那麼便能活化地方,讓整體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孩子們做中學,了解客家傳統民俗童玩以及其他技藝。(大華文創會/提供)
組國樂團義演 為學童唱歌謠
當地社區情感的維繫,音樂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陳國芳創立了一個大華國樂團,廣邀社區內有興趣的居民報名參加,他們開班授課,將志同道合的民眾聚集起來,一同學習國樂器。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對於音樂的熱情,都會讓彼此之間的感情更加熱絡。除此之外,國樂團經常受邀參加各類大小公益活動,義務贊助各式各樣的表演,對社會做出一種另類的回饋。
而在客語教學這方面,文創會是從兒童的教學開始著手,一位社區居民便表示,協會時常趁著學校早晨的朝會時間,帶團表演歌謠戲曲等等,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如此便能寓教於樂,達到簡單的客語教學。由於現在教育政策的因素,客語往往成為被忽略的一塊,所以他們希望透過這種生動有趣的表演方式,向學童呈現客家文化的精華。
然而,文創會產業和文化成功發展的背後,仍然有許許多多的隱憂。陳國芳不避諱地談到,政府消極的態度令他覺得惋惜和失望。他舉例說明,八德市有一塊劃設為客家文化廣場的土地,政府遲遲不開發,導致它從二〇〇九年至今都沒有利用,棄置在當地。陳國芳認為文化發展雖然本是一種由下而上的運動,但是上級單位也必須適時地從旁提供幫助,讓整體發展能夠順利進行。
由於使用八德的公共空間會酌收場地費,因此陳國芳便決定不在當地辦活動,反而將觸角伸向鄰近的龍潭、平鎮、大溪和中壢地區,這些市鎮對於文化發展多了一分熱情,相較而言八德對於客家文化的推動較為冷漠,令他感到深深惋惜。
客家族群在陌生的環境時,常常因為害羞而不敢表現,但是一個團體發展得有聲有色之後,他們便會熱衷於參與團體事務,將它們推向一個最好的境界。在陳國芳以及所有文創會參與者的心中,已經種下了一個夢想的種子,那就是將客家文化推向全世界,讓國際看到屬於客家本身的驕傲。
雖然目前一切還只是構想,但是陳國芳對此相當有信心,他認為只要慢慢來,一步步打出好口碑,那麼走入國際絕非難事;同時他也希望有朝一日,客家不再是區域性的文化,而是全世界眾所皆知的璀璨寶藏。
八德社區(桃園縣八德市)
大華文創會所在社區多數都是寧靜的街道,呈現一種靜謐的氛圍。在協會的推動之下,社區內經常會舉辦許多跟客家傳統技藝有關、老少咸宜的活動,像是千人積福菜或是國樂演奏等等,讓社區居民與外地遊客一起同樂,體現「四海一家親」的社區發展理念。
![]() |
記者 劉雨婕
哈囉,我是雨婕。 別人總是說我平易近人, 但我卻有著開心時會咧嘴大笑,生氣時也異常激動的矛盾性格。 喜歡透過文字表達內心的感受, 而音樂和電影則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