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巨埔 草香茶香人情香

巨埔 草香茶香人情香

侯怡安  2013/06/01

    天氣陰,飄細雨的早晨。

    一件件表演道具、一面面獎牌、一張張與名人的合照出現在眼前。一塊塊獲贈的匾額、一隻隻草編動物堆疊在角落。打開由以前養豬的豬舍改造為儲放農具和表演道具的倉庫中,簡直就像打開了博物館。

    這裡是新竹縣新埔鎮巨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曾國渠的家,社區的成果都聚集在這裡,不論是活動抑或比賽,大家都非常賣力的參與。像是「一生一樹,綠海家園」的植樹運動,全國就是由巨埔社區所率先響應;「客家桐花季書法比賽」則是結合其他社區一同辦的比賽;另外社區也報名了「社區營造金巷獎計畫」、做社區營造時必備的「培根計畫」、「吳濁流故居周邊生活環境營造工程」;而新竹縣長邱鏡淳也很欣賞巨埔社區的草編動物,所以邀請他們去參與二〇一三年的台灣燈會活動。

    小至九歲,大至八十六歲,居民們以積極熱忱之名,使巨埔社區徹頭徹尾活躍了起來。講到巨埔,第一印象就是文學家吳濁流的故居。近期經過一連串改造後以嶄新的樣貌開放參觀。

吳濁流故居 官民攜手修復

    坐落於巨埔三元宮旁的吳濁流故居,於民國一百年完成整修,披著嶄新的樣貌,門匾上雕刻的「至德堂」說明了吳氏延陵世系的家族源流。傳統的三合院建築,卻湧現一股清新的文學洪流。

    老舊的故居本已在歲月之中慢慢風化,漸漸被人們所遺忘。「吳濁流故居是巨埔社區的寶」,曾國渠說,這裡有這麼一個文學家的住處,也富有很多人文社會的意義,不應就這樣讓它沒入歷史之中。於是協會召集了一些當地的居民成立「挖掘社區寶藏研習會」,到老舊的故居巡視、造訪當地耆老、讀遍吳濁流文物。大家分工合作,再一起討論,資料收集完成以後辦成果發表會。又加上了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向客委會爭取到的補助經費,於是開始進行了硬體設施的修繕。

    巨埔里里長張清漢說,這次的故居修復前後歷經約五年之久,故居修復無非就是要讓大家知道巨埔里有這麼一個客家文人的住處,「最近有時會有遊覽車來這裡」,除了觀光客外,也有很多國小、國中的小朋友來校外教學,附近的居民也經常會來光顧。

    吳濁流故居修復的過程可以說是政府與民間的合作成品。如今它儼然已成為巨埔的頭號景點,但往後若要朝光觀方面發展,配套行程勢必不可或缺了。


新埔鎮僅存的振慶茶廠在社區活動時開放參觀。(振慶製茶廠/提供)

     以吳濁流故居做為中心出發,新埔鎮鎮公所於民國一百年向政府爭取到「新埔鎮巨埔里蓮花池至吳濁流故居周邊生活環境工程」的經費,希望更進一步將故居周遭的許多特色景點也找出來。像吳濁流墓園、飛龍登山步道、載熙古道、滿妹洗衫窟、巨埔蓮花池等等的地方,都是具潛力的客家文化觀光景點,再和其他社區的景點來做一個配套行程,未來會做更詳盡的規劃和實踐。

     面對巨埔三元宮裡庇蔭著居民們生活的三官大帝,緊鄰在旁邊的就是社區活動中心,轉個彎,大樹下聚集了幾個居民正聊著天。儘管下著綿綿細雨,大家也絲毫沒有想要回家的意思。

 「你不要看現在活動中心空蕩蕩的喔,星期二你就知道了!」原來訪談後幾天社區有活動,張清漢說,他們如果要辦活動時,都會在三元宮和活動中心前練習,居民參與相當熱烈。他強調,因為屬於客家務農社區,難免會有年輕人離鄉的問題,怕居民彼此之間以後就生疏了,所以曾國渠召集了居民們從事各種活動與比賽,讓大家情感得以維繫得很好。這些活動小至社區內自己辦的活動,大至全國的客家桐花季活動。

    而二〇一三年將要在新竹展開的燈會,也邀請了巨埔社區以「草編動物」參與活動,曾國渠開心地把草編牛、豬、雞一一從倉庫拿出來。他說,平常都會有社區的阿姨們來這裡,坐在旁邊那棵樹木下的石頭上編草動物,一隻大隻的草編牛可以編上一個月。之前辦社區活動有遊行時,都會把這些草編的成品搬上場,也因為這樣,才會被縣政府看到,邀請去參加這次的燈會活動。

振慶製茶廠 走過40年 全鎮僅存

     另外,社區活動的另一個好夥伴就是至今新埔鎮僅存的一家製茶廠:振慶製茶廠。現今茶產業,幾乎都仰賴進口茶,台灣的茶農可說是越來越少。以前在三元宮後方小山坡整片都是茶園,然而年輕人口外流加上植樹運動,茶園都紛紛變成綠樹和稻田。

  看著牆上掛著經濟部的感謝狀「創業四十年以上歷史悠久…」的字樣,慶製茶廠廠長鄧慶火感嘆地說,「現在幾乎都是幫龍潭的茶農作加工和批發的了,冬天沒有茶,就轉賣柿餅。」

  他指出,製茶葉是在民國五十六年到七十年間最多,但現在很多同行的都不做了,只剩振慶苦撐著,因此每當社區發展協會要辦活動時,都會找他們去賣一些小包裝茶;同時製茶廠也開放讓參與活動的人們到製茶場內參觀。而現在這家新埔鎮僅存的茶廠,不管對巨埔社區還是對整個台灣來說是都一個珍貴的存在。

    進行社區營造時必定要有一套完善的規劃過程,參與過培根班等相關課程,對於巨埔往後的發展方向才會有更清楚的構思。巨埔的寶藏們就是從這裡被找出來擦亮的。

    培根班是個農村再生計劃班的別名,由行政院農委會所舉辦的培訓課程,以社區為單位。社區須派人上課參加培訓,學習如何整治社區,把歷年來辦過的活動紀錄下來整理成資料,也可以提出活動計畫申請經費。


為了二〇一三年新竹燈會而準備的草編動物,曾國渠親自編起草編牛。(侯怡安/攝)

社造培根班 潛力計劃 得第一名

  巨埔社區就是在一百年度培根計畫潛力組的比賽中,得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我們只要參加比賽,不是一二三名,就是特優」,曾國渠語帶自信的說著。因為現今老年化嚴重,又尤其是農村社區,他就會邀請他們一起來辦活動,參加比賽得獎金。

   在培根班上,教室裡座無虛席,而這些居民們大多為阿公阿嬤,大家踴躍地討論、舉著手投票表決,最後一起拿著討論出來的計畫書合照。照片裡居民們的微笑中散發出滿滿的成就感。

  巨埔鎮擁有許多潛藏的觀光資源,也有很多已被發掘的特色景點。其實,對巨埔社區來說,居民們那份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的熱忱才是最值得珍藏的寶物。老老少少,由於大家的付出,讓見到曾國渠的人經常在說「你們巨埔社區真的一級棒!」

    這些獎狀、這些情感、這些活動的點點滴滴,使巨埔社區有了更遠大的抱負,想要更進一步的開拓更多的寶藏。

 

巨埔社區(新竹縣新埔鎮)

    位於新埔鎮東北部山坡丘陵地,霄裡溪流域,居民約一千五百人,務農,百分之九十九為客家族群。社區特色包括新埔鎮僅存的一家振慶製茶工廠、社區居民活動的中心三元宮、人文歷史建築吳濁流故居。

記者 侯怡安
她搭上潮流揮一揮袖,     結果非但攪和了空氣分子還成功帶走 一片雲彩。
記者 侯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