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雞隆 特色小學特別有活力
老雞隆 特色小學特別有活力
謝宜寧 2013/06/01
苗栗縣銅鑼鄉的興隆社區,舊稱老雞隆,一個保留著自然古樸風格的鄉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的農田和傳統的三合院建築,而村內唯一的學校興隆國小,傳來陣陣響亮、有活力的嬉鬧聲,彷彿宣告在這個人口逐漸老化的客家聚落中,有一群新生的小小力量正悄悄萌芽。
興隆國小內的綠活基地,展示著學生們的創意作品。 (謝宜寧/攝)
八百年樟樹 故事說不完
走進興隆國小的大門,穿過短短的川堂,矗立在眼前的是雄偉的千年大樟樹,樹高居全台灣校園樹木之冠,更被列為苗栗縣內珍貴老樹之一,樹齡有八百年以上,不僅陪伴學校一路走過百年的歷史,更傳頌著許多村內的傳奇故事,可以說是老雞隆的地方象徵。
學校的大操場,茂盛的大樟樹下,是村民的精神寄託,散步、運動、聊天、玩樂等,居民常在這裡消磨時間,還有不少學校或社區的活動也會在這裡舉辦,老人小孩一片和樂融融,留下無數美好的共同回憶。
傳統客家庄 迎接觀光客
然而在這樣一個以農業為生的村落,在面對人口外移、勞動力老化的衝擊下,也難逃沒落的命運,許多農田都面臨休耕的困境。因此,近年來政府致力於發展觀光產業,陸續在銅鑼鄉境內興建了桐花樂活公園、客家大院、客家文化園區,還規劃了銅鑼自行車步道,配合油桐花季和杭菊季分別舉辦了一系列的賞花活動,吸引大批遊客前來,使銅鑼鄉成功轉型為觀光勝地。
於是,興隆社區也開始積極尋找本地的特色,努力突破現況,為傳統的客家農庄注入一線生機。在一個因緣際會之下,興隆國小校長徐世芬提出了「特色學校發展計畫」,終於在民國一〇一年獲得政府的青睞,得到十五萬元的補助,展開了一連串的空間改造工程與特色課程的相關活動。
首先是針對校園空間的活化,美化校園周邊環境與建設,以及保護校園的植物生態,打造優質的遊憩空間。例如將學校的廢棄大型水塔改建成「生態導覽涼亭」,展示大樟樹的傳奇故事與校園特殊的生態意象;另將廢棄的抽水站改造成「星光教室」與「綠活基地」,居民與遊客可以在這裡仰望滿天星斗、了解星空的奧妙,更可以欣賞興隆國小學生們的創意作品。
推四雅課程 辦假日遊學
學校也設計了「四雅課程」,分別為生態之雅、鄉土之雅、關懷之雅、文采之雅,培育學生們不同面向的知識與涵養,並發揚本地的特色。而由於興隆國小鄰近桐花樂活公園、客家大院與客家文化園區等,因此學校運用了當地的鄉土資源,推出「假日遊學方案」,結合學校、社區、家鄉的特色規劃了一系列的課程活動,包括興隆國小尋寶、九湖迴香農場踏青、客家文化園區探索和桐花公園探訪等,透過這些教學活動,期望能進一步帶動當地的觀光產業。
另外,為因應客家大院帶來的遊客人潮,政府推動了「客家大院假期藝文表演」的計畫,讓周邊社區的學校有機會參與,提供這些偏遠學校的學生們有表現自己的舞台,而由興隆國小學生們組成的藝文展演團隊連續三年獲邀演出,贏得許多遊客的掌聲,也為興隆社區博得不少好名聲。
對於客家文化的傳承,興隆國小更是不遺餘力,除了配合行政院客委會的「客語生活學校計畫」、「客語認證計畫」,實施相關的客語課程,還結合了歌唱及口說藝術等方式,帶起學生們的興趣。
興隆國小校慶運動會親子趣味競賽,社區居民們熱情參與。 (興隆國小/提供)
樂齡課程多 校慶全村來
在社區方面,興隆國小在興隆社區發展協會的協助與合作之下,設置了「樂齡學習中心」,設計各式各樣的課程提供社區內的老人們學習、玩樂,除每個星期都會定期開課外,也常會配合節慶舉辦許多社區活動,例如客家歌謠教唱、手工藝DIY、冬至搓湯圓還有各種演講課程等,吸引社區居民們共襄盛舉。
興隆國小一年一度的校慶運動會更是興隆社區內的一大盛事,除了學生們的運動競賽與表演外,學校還會配合社區發展協會舉辦各式各樣的趣味競賽,讓全體社區居民共同參與,促進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動與情感交流。
在這個質樸自然的客家農庄,興隆社區的居民們嘗試在這樣的時代洪流下努力生存,從傳統的農業社會轉型為新興的觀光勝地,致力於發揚客家文化特色,用他們的生命訴說著他們的故事。在這樣一個小小的社區裡,一棵棵幼小的植株正慢慢茁壯,期待有一天可以撐起家鄉未來的夢。
興隆社區(苗栗縣銅鑼鄉)
興隆村舊稱老雞隆,位於後龍溪南岸與老雞隆河之間的河階台地上,西隔雙峰山脈,每年四、五月油桐花盛開,「雙峰凌霄雪繽紛」,沿途可見桐花隨風飄落,如雪景一般。村內道路旁也種滿了桃樹、李樹,春天花一開,便呈現「桃花紅,李花白」的秀麗景象。
![]() |
記者 謝宜寧
不愛說話,常常在自己的宇宙裡和自己對話; 喜歡傾聽,試圖從別人的星星中感受真摯。 我是謝宜寧,優柔寡斷的天秤座, 走路慢慢的、說話慢慢的 生活,也想要慢慢的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