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賴碧霞 深耕66載 傳唱百年山歌

賴碧霞 深耕66載 傳唱百年山歌

記者 謝宜靜 報導  2014/11/02

  「喊亻厓(我)唱歌就唱歌,喊亻厓(我)捕魚就落河……。」

  這裡,是碧霞鄉土客家民謠劇團。在小小的錄音室裡,老中青少坐成了兩列,而站在他們最前面的趙彩雲,一字一字地示範著客家山歌的轉音與音調,聲音高亢而激昂,婉轉而優雅。簡簡單單的七言絕句,唱起來卻是奧妙無窮,哪兒該轉音、哪兒該停,全靠三十年來跟隨在母親賴碧霞身後的學習經驗。

  「我們這裡,這裡要加個『那』,啊那個音要拉長。」趙彩雲雖已六十歲,歌聲卻依然磅礡有力,台下的人隨著她的指導而高歌,從山歌到流行歌曲,無一不琅琅上口。他們之中,有許多來自各界的傑出人士,也有社區裡的家庭主婦及青年,而這些人都是民謠劇團的成員,也是賴碧霞多年來努力培養的客家種子。

  民謠劇團是賴碧霞於一九九三年創立,目的是為了將客家山歌的精神發揚光大,如今賴碧霞已八十高齡,女兒趙彩雲繼承母親意志,一肩扛起了劇團的事務與山歌的教授,母女倆一同攜行這條不易的客家之路。

  賴碧霞生長在竹東鎮的一個泰雅部落,父親是閩南人,而母親是客家人。家裡除了父母之外,尚有三個弟弟以及六個妹妹。身為長女的賴碧霞精通各種語言,除了當時通行的日語之外,由於雙親的血緣,她也操著一口流利的閩南話與客家話,就連泰雅語她也能夠來個一兩句。

  國小四年級的時候,她受到日籍音樂老師伊藤的賞識。當時,這位老師甚至想帶著賴碧霞到日本,培養她為音樂家,但由於父親的反對而作罷。伊藤在賴碧霞的音樂人生中,佔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她教導賴碧霞樂理及閱讀簡譜,奠下她良好的音樂底子。在當時,音樂是有錢人家的專利,而出身於刻苦環境大家庭的賴碧霞,若非伊藤的特別指導,壓根沒有機會接觸到音樂,進而開創她日後的輝煌人生。


賴碧霞在桃園縣展演中心的傳統音樂表演。(彭清玲/提供)

主持電台 譜唱山歌之美

  賴碧霞優秀的語言能力,在她的職業生涯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那個工業發展才剛起步、宣傳車開遍大街小巷的一九五O年代,她成了跟隨著宣傳車廣播的商展小姐。憑藉著國語、台語以及客家話樣樣精通的優勢,賴碧霞受到公司的重用。宣傳車開到哪,她就唱到哪,無論國語台語,她都能信手拈來唱一首歌。

  也因為這般出色的能力,讓她受到電台的青睞,正式開啟了新竹台聲電台的節目主持人生涯。生性愛唱歌的賴碧霞,透過電台廣播的機會,在聽眾的面前演唱客家歌謠,向大眾傳遞客家歌的美。當時,桃竹苗的許多聽眾紛紛將家傳珍貴的客家山歌歌詞寄到電台,而賴碧霞就以當時聽眾給予的歌詞,譜唱出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客家山歌。

  事業起飛的賴碧霞,隨著知名度水漲船高,她推廣客家山歌的熱情就更加強烈。在中國廣播電台的那段日子,她主辦了第一屆客家歌謠比賽,一心一意為的就是將這客家獨有的文學作品推廣到全台大街小巷。

  「客家山歌,就是由二十八字的簡短故事,配上山歌的唱腔與音調結合而成。」趙彩雲笑呵呵地介紹。提到母親賴碧霞引以為傲的客家山歌,她得意地說道:「所以它本身就是一個這麼美的東西,卻用很少的文字就把它表達得很美!這就是為什麼我媽媽會如此熱愛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的組成,是短短二十八字的七言絕句。每一首客家山歌都代表著一則故事,
因此可以說山歌本身就是濃縮的文學作品。
(謝宜靜/攝)

彙集成冊 完成首部歌譜

  四十五歲之後,由於年齡已不再適合主持人一職,賴碧霞便從電台的第一線退下,跟隨著當時即將就讀師範大學的次女北上陪讀。在這段日子裡,賴碧霞也沒閒著,她將過去在電台收到的客家山歌整理成冊,並以簡譜標記,完成了當時絕無僅有的第一本客家山歌譜《台灣客家民謠薪傳》,也因為該項成就,獲得了教育部所頒的客家薪傳獎。

  賴碧霞自認沒有念過很多書,只有國小學歷,但卻是個認真學習的人。陪伴女兒在台北的這段日子,她從《西遊記》看到《列女傳》,豐富了她在戲曲方面的知識,進而撰寫出九部空前絕後的客家舞台劇,後來這九部舞台劇,就成了碧霞鄉土客家民謠劇團的招牌好戲。


賴碧霞(右四)縱然已年逾八十,但只要身體狀況許可,她必然親臨課堂為學員授課。
這些她畢生培養的學生,都是她為客家文化所留下來的珍貴種子。(彭清玲/提供)

創立劇團 全台免費教唱

  一九九三年,賴碧霞創立碧霞客家鄉土民謠劇團,立意在將客家歌曲推廣到全台各地。在那個國語霸權的時代,要找到客家話的影子已很不容易,賴碧霞卻堅忍而耐心地將畢生投入在這塊領域當中,即便受挫,也屹立不搖。

  只要一個會唱客家歌的,不管是哪裡人,就是撿到一個學生,留下一顆種子。這是賴碧霞一直以來的信條,也是她在文化保存上的信念。

  然而,賴碧霞在走訪教唱的路上並不順遂,即便是不收分文地一對一教唱,也鮮少有人願意花時間與精力學習客家歌謠。正當她打算放棄之時,師範大學教授許常惠,看準了賴碧霞的國寶級才能,介紹她到各大學開授寒暑班,傳授客家歌謠,並持續鼓勵她走向這條道路。有了許常惠的幫助,賴碧霞更是全台跑透透,除了將客家歌謠搬上大學殿堂上,她也時常走訪鄉村,深入社區。

  「有一次在美濃,那個地方的女人都要作田,根本沒空來參加什麼教唱班。是里長幫忙廣播,說來上課送麵線,那些節儉的客庄婦女才跑來。哇!一來才發現客家歌謠這麼好聽,才漸漸開始有人學。」提及過往趣事,趙彩雲忍不住哈哈大笑。

布下種子 薪傳客家歌謠

  直至今天,碧霞客家鄉土民謠劇團也依然分文不收,傳授著珍貴無比的客家記憶。賴碧霞的學生中,有客家電視台歌唱比賽出身的、有客家電視台的高層,甚至是學習國樂的大學生,這些對賴碧霞來說,都是珍貴無比的種子。

  至今,民謠劇團已經邁入二十個年頭,賴碧霞的傳承任務,也已交棒到女兒的手中。趙彩雲提及傳承與未來,毫無懼怕,「只要有人來跟我學,我就會教。」她信心滿滿的,面對一個一個下課跟她道別的弟子,用著滿懷希望的眼光。

  賴碧霞深耕客家土地六十六年,最初她所布下的種子,如今已在女兒與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讓客家歌謠這份客家文化的驕傲可以永不斷流。

(因賴碧霞老師年事已高、身體不適,本篇報導主要是採訪其女兒趙彩雲女士完成。)


趙彩雲的歌聲高亢而渾厚,婉轉卻又強韌。她的上課風格富有十足的活力因而獲得滿堂笑聲,
讓山歌文化學習變成一種愉快的音樂饗宴。(謝宜靜/攝)

記者 謝宜靜
謝宜靜,人文社會學系三年級,桃園人,獅子座。 喜歡marvel的英雄系列和日本的暖色調小品電影、香菇方吉、買各式各樣的牛仔短褲。 興趣是把音樂播得很大聲然後一直反覆loop一直到我把它聽膩為止,以及刺激消費增強國家經濟發展。 在大學時光的尾端,深深感覺到自己在很多事情上都受到了很多人的照顧,無論是在什麼方面,都想在最後一年裡好好的表達心裡的感謝。
記者 謝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