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煜棋 創意領航 資訊產業推手
曾煜棋 創意領航 資訊產業推手
記者 蔡文心 報導 2014/11/02
初次進到交通大學資訊學院院長曾煜棋的辦公室,整潔的會議桌及明亮的燈光讓人印象深刻。曾煜棋表示:「這張桌子就是我主要工作的地方,我的工作就是要不斷和別人溝通。」在這張桌子前,曾煜棋透過不斷與人討論激盪出新的點子,面對汰舊換新飛快的資訊產業市場,不停地思考出新創意。
同時也是資工系講座教授的曾煜棋,致力於資訊通訊及無線網路感測,曾獲得IEEE(國際電機與電子工程)Fellow的殊榮,也在二O一三年獲得第二十屆東元獎,是台灣資訊產業界的重要推手,學術論文也被廣泛引用,想法非常具有前瞻性。
生於桃園楊梅客家庄的曾煜棋,會講流利的客家話,對於兒時在客庄生活還印象深刻,在他記憶中客庄非常純樸,小時候也會抓蟲、抓蜻蜓。因為他的母親是國小教師,相當重視孩子的教育,很鼓勵他多讀書,因此高中時期就隻身來到台北念書。
從單純的客庄到建中讀書,難免會碰到適應的問題,曾煜棋覺得身為客家人有一種刻苦的精神,不會覺得念書是辛苦的,反而樂在其中。「有問題,然後嘗試去解決!」他表示在求學過程中雖然一路上都算平順,但還是會遇到需要調適的時候,像他到台北念書是第一次離開家,到國外念書也是第一次坐上飛機出國,對於未來儘管有許多不確定感,但他覺得遇到問題,願意找一個方式去克服,就不再是問題。
曾煜棋曾獲得許多獎項,對於學術界貢獻良多,此張照片為他與相關獎座的合影。(林廷豪/攝)
因為好奇 投身資訊工程
一九七O年代,曾煜棋進入台大資訊工程學系,那時電腦才剛出來,相當稀有,曾煜棋說他高中時也沒有看過電腦,會投入資工這個領域,起初也只是因為好奇而已,並不是有多了解或多有興趣。但是投入之後他發現這是個值得他投注全力去挑戰的領域,他說:「資訊工程這個領域算是一個快速成長的行業,每天都有新的挑戰出現,讓人不會覺得失去興趣,讓人有動力不斷投入這個領域,就這樣走過了二、三十年。」
台大畢業後,曾煜棋到清大念研究所,並取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腦與資訊科學博士,隨後返回台灣任教。曾煜棋開始投入研究的時候,網路已經開始蓬勃發展,瀏覽器也是近二十年才有的,手機則是從二OOO年才開始,更新型態的智慧型手機則要等到二OO六年以後才出現。提到在如此多樣的電子資訊領域中如何探索新的研究題材,曾煜棋表示要「跳脫現在的框架」,具有跳躍式的觀察及思考方式,這有賴於大量地吸收資訊,消化資料後提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想法。
曾煜棋說:「以後CPU會藏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任何地方,包括人的身上都一大堆CPU。」投入資訊工程領域這麼多年,他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區塊,一個是網路通訊,另一個則是感測。
曾煜棋(右一)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會親自指導,並透過討論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癥結點在哪裡。(曾煜棋/提供)
跳脫框架 消化活用資訊
曾煜棋認為網路通訊著重在互通性,不論在世界的任何角落,網路作為一個通訊的媒介,要能夠像變壓器一樣轉譯各種資訊,讓網路使用者能夠使用。至於感測,他表示,感測就是把外部的環境資訊抓過來,變成可以利用的資訊。而他認為,資訊工程提供的是一個「媒介」,就像一台車子,可以承載很多資訊,但是資訊如何使用,使用在好的或是壞的方面就要看使用者了。
問到他是否曾經受挫而想要轉換跑道時,曾煜棋幽默地說:「在資訊產業界有一個口訣,或者該說是笑話,就是資訊產業每隔兩、三年就得要轉換跑道。」他指的並不是真的轉換到其他行業,而是在資訊產業快速發展的時代,如果單只做一項研究可能過兩、三年就過時了,所以必須要轉換新的研究領域,但是他總能不斷尋求解決的方法,突破自己。
曾煜棋提到,他在求學階段和教書期間曾待過許多不同的環境,公立、私立學校都有,比較能體會不同層級的學校會遇到什麼困難。他說:「假如你一直是在某一間學校,那永遠都會用那個學校的觀點去看待事物。」他鼓勵學生多去別的地方看看,嘗試不同學校的教育模式,不要太崇拜學校的招牌,對於自己的人生會有更多的收穫。
激盪參賽 學生不當阿宅
此外,他也鼓勵學生要多走出戶外,他認為資訊領域是很活潑的,一直坐電腦前面是不會有什麼新想法的,他期許學生能夠妥善安排自己的時間,適當地走出戶外從事一些休閒活動,才能激盪出新的發想。
曾煜棋也鼓勵學生多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他認為透過比賽,學生可以重新整合自己學過的東西,不斷精進、充實自己,也可發揮自己的創意。他曾經指導學生參加第九屆旺宏金矽獎,獲得佳績,在大部分是學電機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作品就是利用課堂所學發展出感測系統,讓人類與電腦更靠近。
擔任交大資訊學院院長期間,曾煜棋推動許多產學合作的計畫,也很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學生在畢業前都必須通過考試。在產學合作的部分則是由幾位教授帶著整個團隊的學生,跟廠商一起做研究的開發,因此研究經費都能得到還不錯的補助,研究所的學生也會有機會和廠商合作,對於未來進入就業市場都是很不錯的履歷。
曾煜棋指導學生關於無線通訊感測的技術,對學生的教導不遺餘力。(曾煜棋/提供)
資訊學院 找有品質的人
曾煜棋強調,他帶領資訊學院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找到「有品質的人」,不管是聘任好的老師,或是找到適合這個科系的學生,有了人才,學術研究自然會水到渠成。
現在他最希望的就是透過培養新的人才,讓過去很好的研究成果都能夠有人來接棒。他笑笑地說:「看下一代吧!我們這一代已經很刺激了,對我們而言這輩子已經非常滿足了。」他期許學生能夠不斷充實精進,因為人如果持續進步,就會有很大的衝勁,完成很多事。
記者 蔡文心
身高一米六左右。即將邁入青壯年的年紀,熱衷於追求人生中的唾手可得的搞笑橋段,平時喜歡拍一些有趣的照片取悅自己。雖然過去就很喜歡吳念真的《台灣念真情》但自己動手寫報導還是第一次。這學期的課程讓我了解人物報導的寫作格式,也感謝受訪者願意接受我的報導。第一次為了報導奔波,嘗試當個採訪者,不論寫作方式、拍照、文獻引用都和過去所學很不一樣,收穫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