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謝羽杰 玩味陶瓷 帶領品嘗客韻

謝羽杰 玩味陶瓷 帶領品嘗客韻

記者 謝采妤 報導  2016/06/17

  苗栗的陶瓷文化存在已久,然而卻逐漸沒落,謝羽杰抱持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決心,踏上回鄉之路,一展藝術長才,為家鄉陶瓷產業添上新的色彩。

  父親是國內知名陶藝家,受其影響,謝羽杰從小就耳濡目染陶藝相關的知識。高中時就讀美術班,於是大學順應選擇藝術相關科系,主修雕塑。當初走上藝術這條路時並沒有多想,因為也還不知道未來要從事什麼行業,在一次實習的田野調查中,因緣際會拜訪了做陶的老師傅,對傳統陶瓷產業有了更深的認識,開始覺得走陶藝這條路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大學階段和主修陶藝的姐姐興起一同創業的念頭,創業的動機很大部分是為了延續父親的衣缽,因此家人也對此十分認同。本來謝羽杰打算在畢業後先工作一陣子再執行這個構想,但是擔憂開始工作後想創業的熱忱會越來越小、離原初衷越來越遠,於是退伍後就毅然決然地,決定結合自己的雕塑專業和姐姐的陶藝專業一同創業,於是成立了現在的舞陶有限公司。


謝羽杰與陶藝作品的合照。前方擺放電燒與柴燒的陶瓷杯、兒童陶藝班的作品、
以及舞陶最近與其他陶瓷工廠共同合作的產品彩繪蛋。(謝采妤/攝)

 

返鄉創舞陶 策略聯盟奏效

  年輕人多往繁華都市跑,謝羽杰卻選擇回寧靜的苗栗創業,其實有個實際的考量。大都市雖然機會較多,但相對應的風險和支出也更多,這對沒有足夠資金的初創業者十分不利,因此他選擇待在苗栗,而且因為是自己熟悉的環境,且相對單純,回到原鄉苗栗反而對他的事業是具優勢的選擇。

  苗栗過去陶瓷產業興盛,不輸現今廣為人知的陶瓷重鎮鶯歌,但因後來塑膠產業興起,加上台灣人力成本攀高,產業逐漸轉移到中國等工資低廉的地方,使得苗栗陶瓷產業日趨沒落。對於陶瓷產業的式微,僅存的工廠都看在眼裡,也期待能重拾苗栗陶瓷風華,因此,採「策略聯盟」為經營方針的舞陶,和仍存在於苗栗的陶瓷工廠合作,共同接單,彼此討論設計,除了生意上能尋覓更多機會,還可相互交流學習,一齊並肩合作、努力重振苗栗陶瓷產業。

  公司目前主要發展四大項:接單設計生產、直營銷售、教學體驗、產品開發,目前以教學、接單設計生產為主,以投入往後新客家創意產品的開發。

  創業之初,學藝術的兩姐弟對公司經營都不甚了解,於是先到聯合大學的育成中心上課,從創業前到創業後,只要過程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到那裏解惑,在上課的其間也認識了許多一些日後可提供協助的創業者,為日後策略聯盟所需的人脈拓展打下不錯的基礎。

  因為以策略聯盟為經營方針,拓展人脈為舞陶最重要的創業基底。當初舞陶主動去聯繫苗栗市公所,抱著其生成產品與客家文化推廣可作連結的心態,結果市公所答應了。

  參與活動的過程,舞陶執行力與成果受到認可,因而和公家單位成為長期合作夥伴,時常受邀參加市公所或是客委會的活動,甚至長期進駐貓裏客家學苑。擁有政府提供好的場地和硬體設備,舞陶可自由增開陶藝課程或舉辦活動,對此,謝羽杰說他們真的很幸運。

陶藝創作 細膩又複雜的大學問

  收到接單設計生產的業務時,謝羽杰和姐姐會在接到訂單後,各自畫設計圖,提出自己的發想再和對方交流討論,兩者意見整合後拿給家人或朋友看,請他們提出意見。有些是藝術方面專業人士的指教、有些是單純從消費者的角度建議,彙整大家的意見後他們再進行修改,期間也要評估做成實物的可行性,接下來就進入製作。

  挑選創作可用素材、練土、塑形、上釉、燒窯,這期間還會不斷的調整設計,謝羽杰說道自己常常和姐姐在這過程中,因為決定作品的傾斜角度等瑣事起爭執,這也是兩姐弟在合夥經營時最常意見相左的時候。

  燒窯有兩種方式,謝羽杰的公司就有一台電窯,目前的陶瓷工廠也多用電燒的方式,只需設定時間和溫度,不需多加監管就可以燒好,而且時間所費不多,十分有效率,但陶瓷的色澤就比較呆板無趣。傳統式的柴燒,色澤會因為被火燒過的柴木木灰落在作品上,經過高溫結晶後,產生獨特又溫潤的顏色,只是,這過程需花費三天三夜,期間還要不斷的在一旁監督、溫控管理,耗時耗力難以量產,因此,現在大多只有特殊指定的訂單才會進行柴燒。


謝羽杰示範幫陶瓷上釉。(謝采妤/攝)
 

陶藝與客家的相遇

  由於謝羽杰本身是客家人,或許是客家認同感使然,在創業之初,就想要將產品和客家作結合,將具客家元素的事物加進陶瓷作品中,以展現客家本色與苗栗風情。

  以舞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桐花映水」陶瓷杯墊為例,因為台灣的幾個知名客庄都是桐花多的地區,所以近年來桐花常常和客家文化聯想在一塊,甚至成為了客家文化的重要意象。而客庄之一的苗栗地區一直以來就種有許多桐花樹,謝羽杰家祠堂旁邊就種有好幾棵,「桐花映水」這個設計初想,就是他觀察著祠堂的桐花樹,慢慢勾勒而成。

  為了呈現「映水」的清澈透明,謝羽杰和姐姐將玻璃與陶瓷這兩個自古就非常合的素材結合來詮釋水,他們試了各式各樣的碎玻璃,像是海尼根、汽水等各品牌的玻璃瓶,最後用效果最好的台灣啤酒碎玻璃,成就了這個作品。

  「桐花映水」的展出期間頗受好評,不過許多人對這項作品的實用性上有疑慮,提出能不能有效吸杯子的水、玻璃會不會阻隔陶瓷的吸水功能等問題,為此,他們做了些調整,將底部玻璃的部分設計成類似淺碗般,讓水可以聚積於內,不致流出邊緣。雖然以整體來說,這項作品還是藝術性的成分居多,但謝羽杰希望他們的產品在被藝術欣賞同時,也能兼具實用性,這樣才能真正為市場所接受。


舞陶設計的客家文創產品「桐花映水」。(謝采妤/攝)
 

積極文創推廣 為客鄉呼朋引伴

  舞陶近程的目標就是多加參與苗栗的相關客家推廣活動,像是苗栗年度的桐花祭擺攤、新年的陶拓活動、暑假增開的陶藝課程,藉由這些推廣和宣傳,建立一定的知名度,將基礎打得越來越扎實穩固。

  遠程目標則希望能推出更多自行研發的客家相關文創產品。舞陶目前正打算以客家藍衫為主題,著手下一個作品,之後會繼續開發以客家為主軸和許多具有客家意象的素材,像是桐花、藍衫、花布等,壯大公司名氣。

  謝羽杰希望他們的客家文創產品,能藉由市公所或客委會的相關活動擺攤、展覽,被更多人關注發現,以喚起在地人的客家意識,使有興趣或能力者能回鄉,一同參與或投入原鄉在地產業,更希望吸引外地有陶藝經驗或創意的人,也能共襄盛舉,協助苗栗的產業發展,讓苗栗的人口外流問題得以舒緩,客家文化的推廣能有機會落實在新一代身上。

記者 謝采妤
記者 謝采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