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火共舞 吹出玻璃韻律
與火共舞 吹出玻璃韻律
記者 范晨星 文 2016/11/13
玻璃工業從日據時代發展至今,脫胎換骨為玻璃工藝,一字之差,技術、用途和內涵大不相同。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結合了藝術文化與觀光,打造出一個多功能的休閒去處。除了在展館陳設許多玻璃藝術作品供人觀賞,更設有玻璃工坊,請來玻璃師傅示範教學,藉由近距離的觀賞、觸摸甚至親自創作,拉近民眾與玻璃工藝的距離。
十月29日下午,玻工館邀請自歐洲學藝歸來的玻璃藝術創作人黃瓊儀,現場表演荷葉造型玻璃盤吹製的過程,讓民眾欣賞藝術家是如何將高溫下隱約流動的玻璃,變化成晶瑩剔透的玻璃器皿。
吹製的透明玻璃小動物掛在窗邊,午後的陽光將窗外的景色映照其上。(照片來源/范晨星攝)
玻工館中設有吹製工作室,專供示範、表演與教學用,設備一應俱全。(照片來源/范晨星攝)
首先將橘紅色的玻璃,放進高達1200°C的窯爐中燒熔。(照片來源/范晨星攝)
黃瓊儀(左)一邊用沾了水的報紙塑形,助手一邊從鐵管將氣吹進玻璃中。(照片來源/范晨星攝)
許多遊客進到玻璃工坊裡觀賞玻璃吹製的過程。(照片來源/范晨星攝)
黃瓊儀將吹到足夠大小的玻璃球接到另一支鐵管上。(照片來源/范晨星攝)
加熱之後玻璃呈柔軟狀態,黃瓊儀用特製的鐵剪在原先鐵管接合處剪出開口。(照片來源/范晨星攝)
將呈現杯狀的玻璃再放入窯爐加熱,藉著快速旋轉的動作將它漸漸敞開為盤狀。(照片來源/范晨星攝)
黃瓊儀揮動鐵管,為剛離開窯爐的圓形玻璃盤塑造出荷葉邊。(照片來源/范晨星攝)
在玻工館不只可以欣賞窯爐吹製法,還有擅長實心雕塑的師傅不定期蒞臨示範。(照片來源/范晨星攝)
![]() |
記者 范晨星
沒有白走的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