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期

馬志潔 詠唱太極的恩典

馬志潔對於太極人生的追求,有著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希望將太極帶給更多人,改變這個社會。

馬志潔 詠唱太極的恩典

記者 邱琨皓 報導  2016/11/13

假日本該清冷的小學,卻看見一群老師和學生,打著圓滑柔順的武術。太極師傅馬志潔,正悉心教導學生練習基本套路,並互相交流切磋。想起當初接觸太極的過程,馬志潔將自身的經歷和理念娓娓道來,感嘆歲月累積的同時,也對未來有所期許和規劃。
 

初識太極拳 著重養生道

一次在健身房的邂逅,馬志潔認識了在「台灣陳氏太極拳發展協會」教拳的師姐,開啟了太極的旅程。他說:「我從小就喜歡運動,因為不管是信服的動作還是理念,都可以與人交流成長。」太極拳給他一種豁然開朗的感受,行雲流水間似有一股浩然正氣,不張揚不驕縱,卻有大師風範顯露其中。

隨著接觸時間越長,他越能體會太極的奧妙,對身體的調適和改善尤為明顯。機械系畢業的馬志潔,利用「結構力學、量子力學、流體力學」來解釋太極對人的益處。他指出現在年輕人整天滑手機,脊椎側彎和駝背的人比比皆是,宅在家裡不運動的也很多,因而對身體造成影響,但太極是可以改善這一切的。

馬志潔強調練太極的基礎必須要「立身中正」,脊椎一定要正才不容易有病痛,身體的氣血循環才會流暢,進而讓細胞活化;遇到意外事故的時候,也可以藉由緊實的肌肉和脊椎發力,降低受傷程度。和同年齡的同事相比,馬志潔更顯體魄強健,他感嘆:「有些年紀大一點的心臟不好,容易中風或心肌梗塞,一受到情緒和天氣的刺激,說走就走。」

談到如籃球等較激烈的運動,馬志潔認為不是不好,只是到了一個歲數就要收斂。因為在過於強化肌肉的情況下,會造成無法負荷太大壓力的永久性傷害。太極練的是丹田,藉由丹田發力,可以讓氣體流動產生滲透壓,藉此按摩和保護身體的臟器。馬志潔希望能繼續推廣太極,改善中老年人治標不治本的養生觀念。他說:「不能等到病痛來了再去治療,我都跟我兒子講要感激太極,因為它讓我身體維持在很好的狀態,不需要他操心,現在是,以後也是。」


馬志潔演練太極套路,招式行雲流水。(照片來源/邱琨皓攝)
 

練拳練智慧 修身也修心

「練拳跟工作一樣,就是一種投入,當你投入之後態度對了,時間就不是問題。」馬志潔接觸太極拳一兩年後開始投入教練行列,並深刻感受到要達到一個水平,需要不斷的練習磨合、適應自己的身體,所以太極拳不能看書或看錄影帶練,得由「明師」一步一步來雕拳。

2006年開始接觸太極拳後,馬志潔年年參賽年年拿獎,甚至在2010年的全民運動會拿下冠軍,堪稱國內最高榮譽,因此在武術圈內擁有一定的地位。然而奪魁的喜悅動搖了本來穩中求勝的態度,讓他覺得太極已經沒有什麼可精進。隔年的世界盃他位居第二,頓時打醒原本驕傲自滿的想法,在往後的比賽中,馬志潔不斷提醒自己每一次都要練得紮實、謙虛去學習新的事物,他尊敬地說道:「出去比賽還會有面子問題,如果表現不如預期甚至會有辱師門。」

「十年磨一劍,一劍戰百年。」馬志潔的太極生涯邁入第12年,除了身體無恙之外,在職場和心境上也能有所昇華。他在競爭激烈的保險業界,見識過太多勾心鬥角和職場拚搏,其中業績的壓力往往是糾紛的起源,他淡淡的說:「太極就是順其自然,懂得虛懷若谷、懂得拿捏進退、也要懂得謙虛向善。」

用這樣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百態,才會有貴人相助,如果只是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生活則會單調無趣。太極拳法「抱頭推山」,原指護住頭部並用力推開對手,馬志潔更從中學習到,過多的紛爭只會導致兩敗俱傷,保護好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就不失為一場勝利。
 

看盡千百態 處處有學問

「我的學生裡有老師、醫生、教授、法官、企業家和政府官員,可以認識社會各階層,這就是我的人脈我的閱歷。」在教學的過程中,馬志潔發現成長最多的反而是自己,除了武術的精進也能接觸到不同職業、不同社會地位的人群,生活豐富多元,為他的工作增添不少色彩。

馬志潔從事保險業30多年,知道如何和客戶溝通交流,而太極給予他了解不同族群想法的管道。「一個企業家的交友圈也會是企業家,但教拳的同時彼此能分享不同的觀點和理念,這對我的工作是很有幫助的。」他舉例太極拳法中的「引進落空」,原本是指引誘對手出招,並使其招式落空破壞重心,進而反攻對方;若應用在工作上,他可以先讓小利吸引顧客,等到時機成熟時再贏大利,說服顧客並爭取業績。

馬志潔侃侃而談道:「我不會人生達標後沒有動力,也不會覺得空虛,因為太極不斷給我新的舞台。」有些成功人士事業達到巔峰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於是開始縱情縱慾吃喝嫖賭,這樣的生活不是他想擁有的。而太極提供不同的舞台可以發揮,如果學生願意,可以透過訓練到小巨蛋表演;而當教練和裁判的附加價值,則可以增加社會地位,發展空間越大,後半人生自然有目標可追尋。

「現在社會沒那麼重視道德觀,人老了自然就怕被拋棄被忽視,只剩遙控器跟輪椅。年輕人要拚工作無法陪在父母旁邊,有了太極,至少退休後依舊有重心。」身體健康、心靈健全、社會祥和,是馬志潔一直在推廣太極拳的原因,把好的東西分享給其他人,才會有更好的環境。
 

苦難中修行 人生可尋樂

馬志潔笑道:「太極拳是藝術、是醫學,同樣也是哲學,我常覺得自己像傳教士,願意用一輩子去奉獻去推廣。」他表示協會近年積極擴張,團隊從小眾市場慢慢茁壯的原因,是因為成員和幹部不求功名利祿,只希望能把好的觀念分享給親朋好友。

「保險是事業,要餬口賺錢的;太極是志業、是理念,只求心境滿足。」身為陳氏太極協會的秘書長,他每年都要前往中國河南陳家溝,祭拜祖師爺並和各國太極好手交流。近年還有許多國家,如日本、美國、法國邀請馬志潔開設太極長期班,目前工作纏身,因此馬志潔認為這將會是退休後的新選擇。他開心的說道:「等協會發展穩定後,我交接完就全球各地跑,邊旅遊邊交流,生活肯定多采多姿。」


馬志潔每年回到大陸,祭拜祖師爺。(照片來源/馬志潔提供)

馬志潔感嘆自己一位在大陸的親戚,30幾歲就位居高官,正處人生巔峰時刻,卻成天鬱鬱寡歡、找不到目標,最後得了場大病而英年早逝。「人生就是不能少了本心、感恩、快樂,要記住初衷,要懂得回饋感恩,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很快樂。」馬志潔強調心靈要隨著事業成長,活得快樂、活得精彩才是一輩子的目標。

記者 邱琨皓
男:為了今晚的約會我整整存了一個星期 女:真的嗎?可是這餐不會很貴啊 男:我不是在說錢
記者 邱琨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