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期

二十年的禁書 巧克力戰爭

1.巧克力戰爭內容介紹 2.作者寫作的特色以及對其後的影響 3.巧克力戰爭為什麼遭基督教團體禁止 4.書中的與真實存在真正的社會問題

二十年的禁書 巧克力戰爭

記者 余建良 文  2008/10/05

 

「這是我們心裡最恐懼的戰爭」──曾自朗《巧克力戰爭 書續》

 

撼動宇宙的青少年文學

三十年前的晚上,寇米耶一家如往常的坐在餐桌前,而放學後的彼得也一如往常地準時回到。與往常不同的是彼得的晚餐談話,他說他要拒絕販售巧克力,「我覺得那是變相的要求學費。」他沉默了一下:「我不要。」

對於他的行為,他的家人皆表示贊成,除了他的父親之外。即便整起巧克力事件,對其他家人似乎只是單純的晚餐談話;彼得決定,然後定案,就是如此。但他的父親卻不這麼認為,羅勃寇米耶開始無法自拔地開始思考,要是彼得無法「單純地」拒絕販售巧克力呢?

假設如果校方有強烈的權利慾望想透過這次事件達到權力目標,或者如果學校內有秘密的幫派,與校方勾結,肆無忌憚地威脅其他學生呢?如果這些事件存在的話,彼得可以拒絕販賣巧克力嗎?幸運的是,這些恐怖地事件並未在彼得身上發生,巧克力事件就隨著彼得的拒絕而「單純地」結束了。

可是書中的角色,傑瑞,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受到全校的師生的排擠,被痛毆了一頓、被當作鬥牛犬一般,沒有選擇地參加了一場可憎、醜陋的拳擊賽。

兒子的遭遇成為「巧克力戰爭」一書的濫觴,羅勃寇米耶在書中提到了青少年次文化與校園暴力等問題,而故事的最後並不如大眾小說的「快樂結局」,壞人依舊逍遙法外,結局雖然殘忍、血淋淋,但卻真實的指出現實之中的確實如此。其震撼性的內容,挑戰了教育體制及宗教等禁忌議題,而成為美國保守團體的抵制的對象,一直至2004年仍是年度查禁第一名的書。

「寇米耶式」的寫作

故事主軸是傑瑞拒賣巧克力的事件,而讀者置身於全知觀點,而能羅勃寇米耶細膩的獨特、細膩的描述方式,帶著讀者一步一步的走進書中角色的心境。

羅勃寇米耶形容自己比較擅長用顯微鏡寫作,而非望遠鏡。他透過所謂「寇米耶式」的寫作方式,利用電影場景切換的方式描述情境,當現在事件發展的同時,可能隨著主角的思緒而不斷切換主角心中的場景,用一幕幕的場景堆砌主角心中的想法,建構讀者的想像空間;寇米耶永遠給讀者兩個空間,現實與心理,使得小說人物超脫平面與文字,如果拿電影來比擬,寇米耶的小說必然是節奏明確、畫面與獨白同時進行,切換豐富的電影,主軸明確且多觀角度的電影。

寇米耶用許多現實層面,運用人們生活週遭的生活經歷來描述,許多場景令人心有同感。而寇米耶在本書當中運用多觀角度的寫作方式,使用書中出現的角色觀點去看待整件事件,傑瑞的朋友、急著要將巧克力賣出去的人、守夜會的人,除了事件主軸人物外,讀者得以得知每個人的想法,隨著故事的進行而更深入故事情節,透過旁測描述更加了解故事主軸人物。感受傑瑞如何從撼動宇宙,至挺身抗拒環境,最後被眾人排擠。寇米耶以生動且充滿同理心的描述方式訴說青少年的心境,描述三一高中的學生,不論讀者年齡為何,都能融入青少年的角色。

「他們宰了他」成了諷刺的首尾呼應

開頭第一句話就是他們宰了他。

校園幫派是不被學校所允許的,在任何的正常狀況下的確如此,然而三一高中卻存在著「守夜會」。即便學校內不時傳有守夜會的消息,作弄菜鳥老師、欺負新生、干擾課程進行等,副校長雷恩仍然容忍守夜會而未進行任何懲處,反而將「守夜會」收納做自己的「蓋世太保」,進行校方名義上不能做的任務,比方透過守夜會的權勢威脅全校學生進行「三一高中傳統的」義賣活動,書中的主角雷諾便是在這樣容忍、共生的變態組織下,成為備受排擠的受害者。

故事開始於守夜會一個挑釁又自我摧毀的玩笑──對傑瑞下達「拒賣巧克力」的密令,而傑瑞不得不成為全校唯一一位拒絕雷恩的學生。這惡意嘲弄的玩笑,卻因傑瑞的抗命──堅持拒賣即便超過密令時間,而將事件推往意外的發展。

傑瑞堅持拒賣的行為狠狠地羞辱了雷恩藉義賣邀功奪權的貪婪企圖(當然,除了守夜會之外沒人知道)。在義賣金額目標比起往年高上兩倍的壓力下,學生參與義賣的意願已經不高,尤其在「傑瑞效應」下,巧克力的銷售數量甚至出現停擺的狀況。高一新生抗命是破天荒也是前所未聞的消息,「傑瑞效應」挑戰了學校同時也動搖了守夜會的權威,在守夜會的聚會中居然出現了當眾抗命的情形,傑瑞的確撼動了他的宇宙。

故事的最後,守夜會動用了所有的手下,使義賣巧克力成了風潮全校的活動。當所有人都賣出巧克力的狀況下,傑瑞諷刺的一人獨立,那些曾經親拍他肩膀,讚賞他行為的人,如今視傑瑞如瘟疫,瘋狂敵視或如野獸般地惡意攻擊,能證明傑瑞勇敢行為的似乎僅剩下雷恩羞辱的唱名與傑瑞的回答空響。

「傑瑞?」
「我…不打算賣巧克力。」

守夜會最終辦了一場醜陋的拳擊賽並販售賭注彩卷,只要擂台上的人在你指定的攻擊倒下的話,你就贏得獎金。所有的惡意都投注在彩卷上了,一張的在拳擊賽上抽出,直到傑瑞倒下、比賽結束為止。「千萬不要嘗試撼動整個宇宙。」是躺在救護車上的傑瑞看著摯友的最後一句話,但他終究沒能力開口,帶著下顎骨折與內臟受損的傷勢,傑瑞離開了故事,然而故事終究未完結,雷恩與守夜會仍安然存在。

我們不禁問,正義在哪裡?

青少年文學之所以不同於一般文學獨立一支,在於書中的主角是青少年本身。探討的主題以青少年主角所面臨的問題為主。讀者可經主角的角度來觀察世界、體驗人生,進而產生共鳴。書中故事的結局故然殘忍,但是卻是現今社會當中時常發生的事情,結局提供現今社會否認、不正視的問題再度浮現的空間。也許對羅勃寇米耶而言,給書中角色完美結局並不是正義,而是讓我們重回現實,去重視校園問題的存在,還給現實真正的正義,而非實現於文字間。

記者 余建良
  我是個愛唱反調的人,就是不喜歡像別人說的那樣 就算被唱衰也會全力以赴,用行動叫人閉嘴 鬥志高昂的時候,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 但是身陷在MSN和BBS的時候,就無三小路用了(多半時間如此) 神經有點大條,應該說多半時間是不喜歡用大腦,其實心思細膩 基本上就是個需要鬥志,不然就懶散起來的人!
記者 余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