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輝 搖出新關係
黃景輝 搖出新關係
記者 鄧涵文 報導 2016/11/13
黃澄澄的新鮮柳橙,手工榨汁,將整顆精華濃縮成一小杯,再配上黃金比例茉香綠茶,這就是黃景輝最驕傲的產品,一杯天然、健康的橙香綠。一口喝下,是對事業的驕傲,是對家鄉土地的眷戀,也是對小農的回饋。知名飲料連鎖品牌創辦人黃景輝,在手搖杯滿地開花的時代殺出一條血路,殺出一條關於愛的路。
黃景輝(中)與節目主持人合影。(照片來源/1111創業加盟網)
台灣近年來手搖飲料店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資料,飲料店2015年的營業額為473億,遠遠超過2005年的319億,且至今仍以年增率4.2%持續成長中,可見飲料市場的商機相當可觀。
在只有泡沫紅茶的年代,黃景輝就看見了鮮果茶的商機,與當時所有飲料店背道而馳,堅持做新鮮天然的果汁。有人覺得這是不智之舉,但在近十年後的今天,果茶飲料業居茶飲之冠,證明了黃景輝的膽識和遠見。
盲目摸索 走出低潮看見契機
身為一個創業家,黃景輝很幸運地第一次嘗試便成功,然而成功的光鮮亮麗背後,是一段段漫無目的嘗試與摸索的過程。
大學就讀於東海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多數同學選擇畢業後到金融業、外商公司工作,不僅薪水穩定,也能維持生活品質。但黃景輝反而於此時埋下創業夢的種子,並打算利用大學四年所學細心澆灌,期待迎來夢想發芽的那一天。
然而做夢容易,實踐難。黃景輝空有理想卻不知從何著手,於是像個無頭蒼蠅一般漫無目的地亂飛。積極參與社團、擔任系學會長,同時四處打工兼差,用各種瑣事把自己的行程塞滿,好似生活越繁忙人生就越精彩。然而沒有目標的奔波過後,剩下的只是更多的茫然空虛,大學四年時光便在一個個活動中悄悄逝去。他的創業夢最終並沒有如他期望的成長茁壯,畢業後別無選擇,又回到原先所學金融業的本行,兜了一大圈,還是走回原點。
年少的黃景輝沒想過在完成夢想路上會有這麼多挑戰。但失敗也好、迷惘也好,對黃景輝來說,無論是充滿拚勁的大學或是近十年的外商職涯,這些失去方向的日子,都讓他重新思考創業這件事。
表面上看來,這段時間的挫折似乎澆熄了他創業的熱情,但正是因為這些在職場歷練的日子,讓黃景輝在銷售與組織能力上累積足夠的實力和經驗,成功開拓自己的事業版圖、一圓他的創業夢。「我年輕的時候就想創業了,所以我走的每一步都是在為自己舖路。」黃景輝帶著驕傲的笑容說道。
初試啼聲 成功不忘回饋鄉里
「小時候會跟爸爸媽媽回鄉下,幫忙自家果農採收、分類等簡單工作。」黃景輝出生於果農世家,了解種植水果的辛苦,因此開始思考該如何幫助果農。就是在這樣的契機下,黃景輝毅然辭去高薪工作,投身鮮果茶產業。
2007年黃景輝與團隊開始研發各種水果與茶飲的調配,一年後創立品牌,雖然一路上跌跌撞撞,但他的創業夢總算是發芽了。
秉持著為家鄉與台灣在地水果創造新價值的信念,與小農直接合作,不僅為果農打開新的通路,也與家族建立新關係。黃景輝不再是幼時摘果子的小孩,而是讓更多人知道在地水果價值的推手,也回饋給長期支持他的家人,讓家族的水果產業更上一層樓。
黃景輝老家種植的柳橙,搖身一變成了飲料店的招牌。(照片來源/鄧涵文攝)
至今黃景輝仍不忘這個初衷,持續藉由自身品牌推廣小農水果,也期待隨著在國外展店的規劃,讓全世界看見台灣在地水果的高品質。
深耕桃園 創造遊子共同回憶
有別於其他品牌投放廣告提高知名度、快速擴大規模的策略,黃景輝大多不接受媒體採訪,更不花錢宣傳。他認為品牌的知名度不必依靠媒體報導或砸錢打廣告,而是建立「呷好逗相報」,一傳十、十傳百的好口碑。這樣的行銷策略正適合所謂的「深耕」方針,摒棄傳統廣告希望品牌家喻戶曉,黃景輝要讓桃園人認識、甚至信任這個品牌。也為了深耕桃園,創造在地認同感,幾乎不在桃園以外的地區開設分店。
「希望大家想到桃園就想到我們,也希望我們是可以讓桃園人感到很驕傲的品牌。」黃景輝說。
身為台南人的黃景輝談到與桃園的新關係,表示自己未曾想過會有今日的發展,更無法想像和桃園會有如此深的感情。十年前黃景輝看見桃園的發展潛力,於是選擇在桃園扎根創業,一個外地人來到桃園,一經營就是十年,開了多家分店卻始終深耕在地。至今飲料店的發展早已飽和,但一問起最熟悉的飲料店是哪家,黃景輝的品牌一定是桃園人異口同聲的答案。
「曾有個客人讓我印象很深刻。」黃景輝分享在創業後影響他最深的事情:「他從桃園機場剛下飛機,就搭計程車一路飆到店門口,在我們鐵門拉下來的最後一刻衝進來買最後一杯飲料。他說他在海外一段時間,很懷念這個味道,所以一到台灣就一定要來買。」對許多人來說黃景輝賣的不僅僅是飲料,更是一種回憶,很多學生畢業後到外地工作,這間飲料店常常是遊子回到桃園的第一站,熟悉的味道喚回關於家鄉的印象和記憶。所有在桃園的時光,濃縮成750cc寄託在這杯飲料上。就像黃景輝說的:「我們就是代表桃園的品牌。」
創業浪潮 站穩腳步細水長流
明確的市場定位和對於原料的堅持,讓黃景輝在手搖飲料大量展店的衝擊下,及手搖杯茶葉原料疑慮的危機中站穩腳步。黃景輝的創業故事是成功的典範,但並非所有人都如此幸運。提到創業,黃景輝表示:「現在的年輕人最大的優勢是創意,相對地抗壓性就太低,許多人遇到挫折就放棄了。」大學時的活動與工作的磨練,培養了黃景輝的抗壓性,讓他能夠堅持在這條路上,也才有今日的成就。
保有初衷,讓桃園人能夠一直喝到記憶中不變的味道,是黃景輝對自己的期許。經過20年,當初的創業夢如今已長成大樹庇蔭鄉里,也成為桃園人「心」的依靠。
![]() |
記者 鄧涵文
早知道就交電視專題 (;´༎ຶ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