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的讓人感動 交大校長盃
傻的讓人感動 交大校長盃
記者 羅兆恆 文 2008/10/05
第二十一屆校長盃工作人員正在調整燈光 圖片來源:戲劇社官網
校長盃存在交大彷彿是在沙漠裡種玫瑰一樣。沙漠它乾燥的舌苔上並不適合種植任何東西,因為轉眼間沙漠就會把他們統統吃掉的。然而,交大究竟不是沙漠,因為有一朵長了21年的玫瑰──校長盃新生話劇比賽。
每年交大新生9月入學,10月就開始排練校長盃了。據戲劇社歷年統計,全校平均會有12個科系參加,近兩年更是增加到14個科系!秋天,便成了校長盃的的時節,當全校就這麼動員起來,每個晚上在校園不管哪裡都聽得到演員們模仿舞台音量的發聲練習──雖然不比合唱團的練習,但充滿力量的聲音卻是年年讓學校附近的住戶頻頻抱怨,秋季的落葉好像也是這麼被搖震下來的……。曾參與校長盃演出的傳播科技系學生溫苔詠表示:「這是一段偽裝自己的寶貴經驗!」不少過去參加過校長盃活動的人員都有類似正面的反應,即便對舞台劇本身沒有多大的認識或興趣,但都以為校長盃是能讓個人專長得以發揮的出口,更是在一開始讓系上同學熟識團結的大活動。
面臨「二一」危機
但最近第二十二屆校長盃即將開跑,卻沒有那麼順利了。原本這屆預定停辦、交由學聯會接手,卻也因人手不足也無能為力,最終在課外活動組黃組長的要求下,擔子又落到原始舉辦單位戲劇社的身上。前任戲劇社社長張孫恩表示:「校長盃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公益』活動,對於各系有內部凝聚的力量,但是對戲劇社本身現在沒有實質助益。」戲劇社舉辦校長盃已經有22年了,最早創辦目的只是為了「推廣戲劇活動」, 然而自民國88年,大專盃話劇比賽停辦以後,普遍各校的戲劇社團社員人數都驟減──交大也不例外,而為了吸收社員,改進了校長盃的進行模式,讓演員們加入戲劇社社課,接觸到更多更寬廣的戲劇知識而想要加入戲劇社。但是隨著時間演進,近幾年的校長盃早以忘記了一開始創辦的原意,只淪為一個名為傳統的大包袱,一屆因襲一屆,不在乎辦好或是辦壞,徒然運用「推廣戲劇」的空殼名義,照樣辦下去──這樣就很有官方活動的感覺了。
推廣──捅了戲劇一刀再推出去
「校長盃的招生功能因為比賽時間越拖越晚,所以新生可能已經加社團,甚至有可能去幫校長盃而不來戲劇社,並且可能參加校長盃,就覺得玩過戲劇,所以也不用再來戲劇社學習正統戲劇」,張孫恩指出,而且「如果真的要推廣,還得上課。也就是說,我們的社課必須跟表演教學有關,而得減少自己的原本規劃。」
基於以上種種,若是校長盃按照原樣繼續舉辦,那麼會傷害到的可能會是戲劇活動本身了。因為校長盃身為唯一的一個全校性藝文活動,卻不是所有科系都把它當作真正的戲劇在創作。主要的原因也是基於交大的理工背景,演出的內容有時缺乏較深刻的思考,其中不乏低俗的鬧劇,主題也常圍繞著「宅男」打轉。常年擔任校長盃評審的陳梅毛就曾在前年講評時提出這點,然而在去年的校長盃還是有不少隊伍以宅男為創作背景,難見其新意。而在今天戲劇藝術逐漸沒落的大環境下,大部分人們接觸的戲劇活動只剩下電影了,於是很容易的可從歷年許多的表演中發現受到電影畫面剪接的影響,在短短20分鐘的戲裡也會換幕超過五次以上……,這些都是舞台劇的表演大忌,一年一年的評審講評,一年一年的問題再犯,不禁讓人想問:各科系的學長姐有沒有心把經驗傳承下去呢?還是參加的隊伍多是志在參加不在得名呢?事倍功半的排戲文化仍然持續存在著,成為了每個人一年級時難以抹滅的回憶。
卻還是傻的讓人感動
儘管如此,校長盃卻總是會讓人感動。姑且不管各個隊伍參與的目的為何,卻往往每個隊伍都充滿了熱情。比賽前夕的幾個夜晚會在科學二館前會發現傳科系跟人社系的隊伍出沒直到天明;人社二館裡的外文系也是難得早睡,更別提借用活動中心場地排戲的隊伍有多少了。在去年的校長盃中資工系的演出超過了規定時間,導至大幕下降,舞臺上的演員竟然一起衝上前去試圖撐住大幕,好讓演出完結;在遭遇到評審不在座位上而強制開演的窘境,機械系忍著把戲演完之後的悲憤;以及各系在中正堂後台受到對講麥克風故障而影響,焦急但積極的找尋辦法解決的模樣……。
到底是什麼讓這股熱忱能夠盡情灌注在校長盃中呢?也許交大校長盃這個全台灣最老字號的全校性戲劇比賽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戲劇活動恰巧能適應著交大人的性子?沒幾個活動的製作到呈現需要那麼多人一同齊心合力:有人必須深謀策劃、有人要發揮巧藝製作舞台,寫出劇本也並不容易,呈現出來更需耗盡心神,再透過那些盡情揮灑熱情的演員們展現這一切的一切於眾人眼前……,想想,這些事沒一件容許隨便的,即便戲劇的原意本是「Play」,交大人在校長盃裡玩出的戲劇早已過了火、超過了玩的程度。交大人本多執著,個個成了做戲的瘋子,這也許是繼大專盃話劇比賽以來最傻也最瘋狂的戲劇活動。堪稱是台灣小劇場界的一個奇蹟了。
校長盃還是活下來了
今年已經四年級,曾擔任戲劇社長的蔡鎧安對校長盃有以下的想法:「校長盃身為一個全校性的活動,雖然很感謝學校每年都能在資金上有所支援,但我覺得如果他要更好、更嚴謹,就更需要除了戲劇社以外的人力支援,幫助我們控制整個狀況,或是設備上的協助。」如今校長盃還是邁入了第22屆,堂而皇之的成為了交大珍貴的文化傳統之一了。儘管早先一度傳出了停辦的消息,也沒聽到有科系多說些什麼。存在的傳統就存在,消失的傳統就消失;有活動大家一起來,沒活動大家一起宅。校長盃反正是個出口,自身便是迷惘能通往哪裡?不管了,往前走便是了。
![]() |
記者 羅兆恆
這已經是一年多前的照片了,嚇死我也!歲月真不饒人 ! 如果一個人以這樣輕鬆的姿態看著照相機自拍,代表他不是看破一切,就是白目異常不通世務。 前者百分之百不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的。 你會怎樣看自己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