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戰爭不停 兒成犧牲品
親師戰爭不停 兒成犧牲品
記者 鄧涵文 報導 2016/11/20
過度干涉的家長與過度防衛的老師,常在教學上有許多意見不同之處,倘若無良善的溝通與解決,親師大戰便一觸即發。
蘋果報導,桃園一所私立幼兒園老師於中秋節活動教學時跟學童開玩笑「今天要烤肉,老師要來吃你們」。不料廖姓女童父親卻因此對老師提告,怒控老師咬女兒的耳朵,害女童不敢上學。而老師則回覆該日為單純教學活動,絕對沒有咬女童耳朵。
廖父怒控女兒耳朵紅腫是遭體罰(照片來源/蘋果即時)
根據內政部統計,臺灣2015年總出生率為1.175,相較1995年的1.775,20年來出生率大幅下降,少子化的影響下,父母全心保護孩子,替他們打點課業、生活大小事,造成現代社會越來越多「怪獸家長」。有些甚至會干預老師教學,或者遇到問題就小題大作,此現象在幼兒園中更是常見。
怪獸家長 擾亂校園秩序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公布的問卷調查指出,有56.7%的教保人員對目前的幼教生態感到不滿意,且有高達九成表示主因為家長不尊重教師專業。由此可知家長無理的行為已嚴重影響幼教老師的教學品質。此種自我中心、蠻橫不講理的家長,學校稱之為「怪獸家長」。
少子化是形成此現象的一大因素,除此之外尚有以下三項時代變遷的產物,孕育更多怪獸家長。
第一點為校園逐漸資本化,導致園方、家長用金錢衡量教育價值。許多消費意識失控的家長認為付了學費就可以要求老師做任何事,例如買早餐、接送小孩等,把教師當成傭人使喚。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楊益風在節目中談到這個現象,表示不僅不夠尊重老師,未來家庭功能也很可能因此失調。
再者是和過去比起來,現在父母多受過高等教育,認為自己比老師有能力,導致家長指導老師教學的現象屢見不鮮。擔任幼兒園教師逾十年的劉美珠表示,他們會指揮老師冷氣該開幾度、獎勵方式、要幫孩子穿幾件衣服等,有些甚至連別的小朋友也要管。然而教師都是受過專業培訓的,若家長對專業不夠信任,一發生問題就質疑老師,那便失去送孩子上學的意義了。
最後是現代社會結婚、離婚很容易,單親家庭的比例也上升不少,因此許多父母過於享受孩子的情感依附,造成不只幼兒,連父母都有嚴重的分離焦慮。專長親職教育的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說:「現代人在婚姻中壓力大,不安全感也越來越強烈。」無法放手的父母,會造成孩子無法融入新環境,使得老師在教學上困難重重。
造成怪獸家長的因素與其典型行為。(照片來源/鄧涵文製)
零到六歲的孩童行為深受家庭影響,倘若家長與老師處不好,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排斥老師。「父母對學校的態度會影響孩童上學的意願。」楊俐容分享自己處理過的個案,「原本小孩很喜歡上學,但因為每天回家爸爸都問『今天在學校有沒有不開心的事?老師有沒有欺負你?』這些負面的問題,因此他開始蒐集在學校不開心的感受,最後自己也覺得上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再者,在許多家長過度保護之下,養成孩子認為可以為所欲為的認知,由父母來「擦屁股」,不必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最終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造成越來越多「媽寶」的誕生。中時電子報曾報導一名30歲男性畢業於國立大學,一年換24個老闆,工作還要爸媽幫忙做,最後確診依賴型人格障礙。太過保護孩子的父母,可能反而害了孩子。
刺蝟老師 糟蹋家長信任
老師不喜歡行為無理的怪獸家長,家長也怕遇到過度防衛的老師。許多老師會因為一時的情緒而失控管教,或是為了自我保護,遇到問題時不惜抹黑、說謊。家長稱這種老師為「刺蝟老師」。
少子化影響,父母全心保護孩子,導致家長的觀念從過往「老師都是對的!」變成現在「老師怎麼幹的?」於是隨著怪獸家長的大量出現,刺蝟老師開始站出來保護自己。
上班壓力越來越大,使得許多幼兒園教師的熱情逐漸消逝,「刺蝟老師」的問題也愈趨嚴重。2016年多家媒體皆報導新北市吳姓男子發現兒子大腿有大片瘀青,男童透露,在學校小便尿到馬桶外,被三名老師帶到教室暗處毆打。男子不滿園方處理態度,決定轉學,導師僅冷冷回應:「你們學費也只繳到月底」讓他十分心寒。
患有過動症男童疑遭不當管教,家長怒告。 (影片來源/Youtube)
教師地位轉變,對於教學專業的過度防衛是造成刺蝟老師的一大主因。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於親子天下報導中提到:「有些老師有嚴重的被迫害意識,你只要講點什麼,他就覺得是迫害、是剝奪,甚至會採取否認、抹黑的方式來因應家長。」
「如果遇到刺蝟老師會想轉班,轉不成就乾脆不讀了。」育有兩子的黃美惠說道。多數家長遇到問題就默默離開,因此永遠無法得到解決,然而有些家長遇到問題也拒絕和學校溝通,直接訴諸媒體。對此全教會前理事長劉欽旭則認為:「現在校園裡第一層善意的溝通管道不見了。很多事情一下子就新聞化、公文化、投訴化、檯面化,到了這種程度,親師關係已經沒有信賴的基礎了。」如此現象使得家長人心惶惶,老師也變得敏感,導致親師衝突的惡性循環。
家長遇到問題,訴諸媒體是常選擇的管道。(照片來源/TVBS)
刺蝟老師不僅惡化親師關係,對孩子也影響甚劇。楊俐容表示:「老師是幼兒在學校的情感依附,倘若沒有安全的依附,會造成孩童漸漸地討厭上學、學習成效不佳。」依附是指幼兒在情感上依賴的對象,倘若孩子和老師的依附關係不良,孩子會不敢接觸外界,無法學習新事物,甚至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嚴重者會導致孩童成長過程中行為偏差,甚至更極端地造成反社會人格。
良性溝通 創造三贏
在親師衝突中,園方是最有權利及義務處理問題的中介者。然而多數園所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一方面要保護老師不被任意栽贓,一方面又不想得罪家長,因此許多幼兒園會針對具爭議性的事情加以規範。以桃園市私立大惠幼兒園為例,園方提供託藥單、活動條、或是寶寶手冊,讓有需求的家長可藉此請老師幫忙,其餘的要求一概不接受。白紙黑字的約定確實解決不少紛爭,但此類約束缺乏強制力,使得問題的根本始終沒有解決。
參照台灣相關法律,「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39條規定幼兒園之教保服務有損及幼兒權益者,其父母或監護人,得向幼兒園提出異議,不服幼兒園之處理時,得提出申訴。然而現在的家長過度保護孩子,一出問題就要告老師,很多甚至要求依「教師法」第14條第14點解聘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之教師,使得越來越多老師在教學上感到力不從心,反觀法條中則缺乏對家長的規範,造成親師權利義務不對等。
怪獸家長與刺蝟老師的戰爭是現今一急迫且棘手的問題。(照片來源/親子天下)
法律始終跟不上現代快速的變化,親師衝突至今仍無明確的法條依據,導致家長與老師遇到問題時皆手足無措。未來需有更完善的法律和制度,給予親師雙方平等的權利、義務與合理的監督、評鑑,才能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讓孩子在親師雙方關係良好的最佳環境下成長茁壯。
![]() |
記者 鄧涵文
早知道就交電視專題 (;´༎ຶ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