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依舊漠視 同志仍需努力
政府依舊漠視 同志仍需努力
記者 蔡尚翰 報導 2008/10/05
![]() |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在2008年9月27日舉辦同志大遊行,許多同志團體以及人權團體走上台北市街頭,為他們的權益以及訴求發聲。 ( 趙祿平/攝) |
2008台灣同志遊行在上週六圓滿落幕,LGBT同志社群﹝女同志Lesbian、男同志Gay、雙性戀同志Bisexual、跨性別同志Transgender﹞不畏風雨走上街頭,向世人展現自己最美麗的樣貌,並且爭取屬於同志們應有的基本人權。當天參與遊行的人數突破一萬八千人,創歷年新高,這代表有更多的同志朋友願意走向人群,為自己的權利發聲,令人雀躍;另一方面,雖然同志大遊行一年比一年盛大,卻也令人懷疑,社會大眾對於同志的歧視真的消失了嗎?政府真的有將同志朋友們的訴求聽進去嗎?台北市真的是一個對待同志「最友善」城市的嗎?這些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同志跨越過去 民眾一視同仁
同志大遊行至今已邁入第六屆,其中參與遊行的非同志族群越來越多,市民普遍也逐漸接受每年都會走上的街頭的同志們。根據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媒體公關組組長楚楚表示,社會大眾對於同志大遊行的看法有越來越友善的趨勢,「就我的觀察而言,早年遊行剛開始舉辦時,一般民眾可能會用歧視的眼光看待,但是最近這幾年來大部分的民眾則逐漸變得友善,甚至有些民眾會與遊行的隊伍進行互動。」楚楚接著說:「也有更多的媒體為同志們作出友善的報導。」
經費短缺 政府處置不理
「目前我們所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經費上的問題。」楚楚表示,其實同志大遊行原來是屬於同志公民運動﹝又稱台北同玩節,由台北市政府舉辦﹞的系列活動之一,但是到了2004年,台北市議員王世堅竟在媒體上公開表示:「同志公民運動舉行大遊行,極盡噁心之能事、教壞囡仔大小,傷風敗俗到極點。」而也正因為台北市議會的杯葛,使得同志公民運動不再編列預算給同志大遊行。在種種打壓同志們推動遊行的行為中,使得同志社群在2004年毅然脫離同志公民運動,組成民間團體「台灣同志遊行聯盟」,也從這時開始,同志大遊行便由聯盟自行籌募經費舉辦。2008年的同志大遊行雖然已經結束,但是在經費上仍有相當大的缺口;而四年過去了,台北市政府依舊沒有伸出援手,同志公民運動的經費也一年比一年縮減。
法案停滯 同志權益保障受阻
其實早在2001年前總統陳水扁任內期間,法務部早已完成「人權保障基本法」草案,當中明顯表示政府應尊重同性戀權益,同性戀男女可以依法組成家庭及收養子女。但是轉眼間已經到了現在,政黨輪替,由號稱對同志友善的馬團隊接屆執政權後,此法案卻依然卡在行政院,絲毫沒有任何進度。
盼官員回應 同志幸福有望
總的來看,台灣的一般社會大眾普遍能以較體諒、友善的態度來看待同志,尤其年輕人更能以稀鬆平常的方式來談論同志伴侶或者同志議題;但是反觀中央政府在制定保護同志權益的相關法令上,卻仍是遲滯不前,毫無長進。其實,保護國家公民,為國家公民爭取他們應有的權利,絕對是政府應當執行的首要工作,也是拿公民納稅錢的公僕應盡的本分。國家應該要起到帶頭的作用,盡量以實際行動表達支持,而不是讓民間團體付出無比龐大的時間以及金錢,政府卻在一邊冷眼旁觀。同志社群以及人權團體每年盡心盡力推動同志運動以及同志遊行,換來的卻只是中央政府一再的漠視,叫人情何以堪?而在政府主動打開對話的大門之前,同志們似乎只能年復一年、不屈不撓的敲著這扇冰冷的門,期盼門內的大官們能有回應的一天。
相關連結:台灣同志遊行聯盟
![]() |
記者 蔡尚翰
請直接稱呼我小香。 我的人生從來不以口袋裡面應該隨時要有五個題目的記者為目標 起碼到現在也不是 必須走這一步著實令我有點無奈 雖說為某件事某個人留下些紀錄的感覺是很不錯 但我希望是以更個人的方式 而不是在這麼多的限制之下 平常的嗜好是看小S耍白痴 發呆 幻想 聽音樂 嘗美食 大聲唱歌等等 有時候耍一下感性 夢想是開一間鹽酥雞店﹝或是早餐店 或是小七 反正就是之類的﹞ 歡迎同好互相交流 本學期目標:撐過電子報 還有一切的一切 人生目標:享完所有快樂後安然的死去 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