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的客家 商圈再造
遺忘的客家 商圈再造
記者 卓業軒 文 2016/11/20
新竹縣橫山鄉的內灣客庄,舊時盛產林木與煤炭等自然資源,日據時期為採礦伐木規劃了新竹到尖石的鐵路支線,民國40年中華民國政府續建鐵路到內灣地區,此時通往尖石的道路已經完善,鐵路的興建在內灣劃下句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林木礦業的沒落,內灣地區也因此沈寂。
民國88年,在政府觀光政策推動下,內灣鐵道成為熱門的火車旅遊路線,豐厚的歷史足跡以及在地傳統客家文化,透過商圈再造,散發出全然不同的魅力。
內灣車站的復興,使靜僻已久的客家山庄再度蛻變為新的觀光重鎮。(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少了舊時先人開發的景象,如今內灣興建一條筆直的大道,通往背後的山林。(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著名的內灣吊橋,全長147公尺,寬2.6公尺,為舊時通往南坪的主要交通路線。(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站在內灣吊橋上,俯瞰油羅溪兩側河谷樣貌。(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民國78年,林務局改為公務機關,工作站建築則收編為內灣林業展示館。(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如今內灣老街為新竹地區一大觀光景點。(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內灣本為客家山庄,老街上仍有不少販賣傳統菜餚的店家。(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內灣著名野薑花粽。(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醃酸菜、酸菜乾皆為客家代表名產。(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老街上的傳統客家麻糬。(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辛勤工作的客家阿婆。(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手作毛筆師傅傳承獨特的中國文化藝術。(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民國39年內灣戲院落成,在鐵路通車的黃金年代,戲院是當時鐵道山林工人的重要娛樂場所之一。
(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現今位於老街上的內灣國小,最早前身為民國28年設立的南河國語講習所。(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緊鄰觀光大街的內灣傳統房屋。(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戲院旁的內灣新天地,觀光客在欄杆上掛著對自己與內灣的祝福。(照片來源/卓業軒攝)
![]() |
記者 卓業軒
台中都市人,運動與攝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吃吃美食看看電影,喜歡到大自然走走看看,親近更多國內外不同人、事物與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