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期

天橋

記錄生活中零碎卻又深刻的事。

天橋

記者 黃佳俐 文  2016/12/04

天橋

去年聖誕前夕去了台北一趟,為了感受信義區最熱鬧的聖誕燈海,我尋覓著各大百貨公司的聖誕裝置藝術,沉浸在歡樂的氣氛裡。

漫步連接兩棟百貨的天橋上,看著台北市夜晚的車水馬龍,迷茫在雜沓的足音之中。那一刻感受到趴在欄杆上的自己很渺小,內心空蕩蕩的,彷彿隨時會被大城市的繁華吞沒。

橋底下人來人往,觀察行人緊湊的步伐,好像看到平時自己忙碌的影子。不知不覺在橋上站了好久,一邊感受大城市的氛圍,一邊思考行事曆上還有哪些待辦事項,果然硬擠出來偷閒的時間雖然甜美,卻沒辦法完全放鬆。

在天橋上的五味雜陳,使我開始喜歡趴在天橋上向外看的感覺,也默默變成一種習慣。之後每到一個新環境,只要瞥見喜歡的天橋,我都會走上去看一看。


趴在信義區的天橋上看外面的五光十色,頓時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照片來源/黃佳俐攝)

今年七月去了上海,有天我獨自到上海最繁榮的地區,走一整天身心俱疲的情況下,我再次趴在天橋上休息,用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座城市。

下班時間大馬路壅塞的景象和匆忙的步調,皆與上一次在台北的經驗很相似,害我開始有點想家。然後更遠的地方是靜安寺,一座金光閃閃的寺廟,大馬路的喧囂對比寺廟的寧靜有些衝突,然而他們卻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如我走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裡,對環境不熟悉卻又能自由走跳的矛盾。


靜安區是全上海最繁榮的地方,川流不息的大馬路和遠處的靜安寺形成對比。
(照片來源/黃佳俐攝)

每走過一座天橋,都會有不同的內心變化,而相同的是彷彿都在訴說著,天橋是孤獨的人最好的歸宿。
 

夢想

而旅行之於我就如天橋,搭起我與世界的連結,搭起和心的對話。

從小到處旅行,喜歡出國開拓眼界。在旅行途中,飯店扮演重要角色,好的飯店能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受。曾經住過許多印象深刻的飯店,使我想把相同的溫暖傳遞給其他旅人,因此我的夢想是在國外的大飯店工作。

去年有天去台北,為了朝聖一心嚮往工作的飯店,我沿著手機上地圖指引,仔細觀察路上每間飯店的招牌。帶著忐忑心情,那時候心跳好快,我刻意放慢腳步,生怕錯過正在找的酒店,天真地認為看到渴望工作的地方就是離夢想更近。

終於,邊走邊幻想的同時,一棟咖啡帶點紅色的巨大建築坐落在眼前,還有座噴水池。當我拿起手機想將整間酒店拍下來,留下自己來過的證明,卻發現站在底下時,整棟樓壯觀到看不見樓頂,試盡各種方法仍然無法拍下全貌,彷彿在笑我的自不量力。

走進酒店裡,除了保全之外一個客人也沒有,整條走廊牆壁和地板都是白色大理石,客房區以外的區域充滿精品店,高級嚴肅的氣氛讓我有些緊張,恣意闖入的我顯得格格不入。怕誤闖不該進入的地方,於是在走廊上感受一下氣氛便匆匆逃離,回想剛剛看到的所有東西,在腦海中拼湊大飯店該有的模樣。 


第一次看見嚮往的酒店時,我等不及將它拍下來做紀念。(照片來源/黃佳俐攝)

這家酒店跨足世界各地,今年去上海的時候,抱著期待和不想留遺憾的心情,我再次去了。

出地鐵站後是一整區正在開發的工地,蓋房子的聲音和灰塵隨風四處飄,走在大太陽下,卻不覺得溫暖,只感到快被悶熱工業化的環境窒息,很想就此回頭。愛逞強不服輸的個性使我迅速打消放棄的念頭,心想瞧一眼也好,於是繼續沿著地圖給的方向走了好久。

終於,瞥見碧綠色高聳建築,雖然和上次在台北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外觀和氛圍,我卻感到莫名的親切,也許是因為這是我和夢想連結的方式之一。

走進大廳後,每一個區域都需要房卡認證,意謂著我哪裡都去不了,於是任性地坐在飯店的點心店吃了一個甜甜圈、一個馬芬蛋糕,彌補失落的心情。原來大飯店的麵包同樣高價位,現在回想起來,麵包的味道早已被記憶沖淡,價錢反而是來過這裡最深刻的證明。雖然心裡明白並不是吃個麵包就能離在裡面工作的夢想更近,但至少證明自己來過,這是第二次去喜歡的酒店。


這兩個麵包要價台幣175元,是來過這家酒店最深刻的證明。(照片來源/黃佳俐攝)

對我來說,飯店不只是旅人休息的地方,好的飯店還能讓客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因此我才想在裡面工作,成為一個可以帶給別人溫暖的人。

高中有個閨蜜跟我說過,她很羨慕我總是敢做夢,即使是很夢幻的夢想。雖然並不會因為走在酒店的大理石迴廊或吃兩個麵包就能更接近夢想,但每當踏進這些飯店,都讓我更堅定要從客人變成員工的決心。

旅行是連接我和世界的橋,飯店搭起我和夢想的橋,希望有能力成為旅人和家之間的橋,讓旅人在外仍能感受到故鄉般的溫暖。

 

創作理念

我的家不在台北,也不在上海,卻特別喜歡這兩座城市,於是將和兩個地方的連結記錄下來。

記者 黃佳俐
心思細膩的傻女孩,會記住別人對我的好。喜歡旅行,夢想在國外的大飯店工作。
記者 黃佳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