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期

零件

一個零件並不一定想成為零件,被製作出來之後也不一定能派上用場,就算能派上用場也可能隨時被換掉。

零件

記者 何肇耕 文  2016/12/04

「這次是哪裡有問題?」

「這個齒輪已經損耗的很厲害了,你看,連齒的部分都被磨掉了,難怪它會一直空轉。」

這裡是一間老舊的機械工廠。其實這個工廠並不以修理機械為主要運作項目,而是以生產機械設備為主的廠房。每天都接下大批機械訂單與大量機械元件,每天也做出不少機械半成品出廠至中下游工廠繼續加工,工廠的員工們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生產線上的作業。

「上次是潤滑油方面的問題,這次是齒輪,總覺得問題越來越多了。」

「機械就是這個樣子的啦,你處理好一個問題之前、下一個問題是不會浮出檯面的,非得等你解決當前這個問題之後才會跳出下一個問題。」

「為什麼它不把問題一次呈現出來?」

「它可能覺得這樣才有被重視的感覺。」

抱怨歸抱怨,洛夫最後還是回到了生產線上繼續工作。他的性格並不是很好,常常沒什麼耐心去解決繁瑣的狀況,特別是當他覺得發生的狀況並不是他自己所造成的問題時。相比之下廠房主任涅維爾就很有耐心聽他的勞工發牢騷,個性上相當和善的他每天花不少時間和各種機械打交道,累積很多經驗,像一些機械上的小問題對於機械工匠而言,可能很簡單就能解決,但並不是每個工匠都能夠不厭其煩去解決這些小毛病,有些工匠會選擇將故障機械報廢扔了直接換個新的,而涅維爾並不常這樣做。

洛夫回到生產線上,心裡仍然覺得有些不耐煩。他的工作是負責檢測生產線上機械零件是否有瑕疵,除了外觀之外還得將機械零件進行幾個簡單的測試。測試本身並不困難,但每天檢測幾千個零件下來就有些惱人了。他時常在想為什麼零件生產商不一開始就把零件全部先檢測個一遍?每次把幾千個零件送來、裡面至少也有幾百個不良品零件,如此高的不良率讓他不禁懷疑零件生產工廠的員工是不是都在混水摸魚。

不過對於涅維爾的經驗來說,零件的損壞不一定和上游生產線有關,就算生產工人確實按照零件的製造程序進行作業,不良品總是會存在,頂多只能夠將不良品的比例降低,但幾乎做不到完全沒有缺陷的零件。

「有些時候我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洛夫向他的同事培恩抱怨。「有些不良品明明就已經不行了,還要把零件送回原廠重新修理,然後還要再送過來檢測是否能用。這批貨明顯就是上一批不良品的集合,其中真正有用的沒幾個,剩下的問題零件還是一樣沒有用,我們花這麼多時間檢測和修復缺陷零件的時間,為什麼不拿來生產更多零件?」

「那樣的話會有很多零件報廢,這些報廢的零件要怎麼處理?」培恩問。

「當作廢金屬回收吧,拿去熔了再重新生產也好。」

「可能你是對的吧。不過這對我來說只是小問題,我這邊的問題才嚴重呢。」

「你是說出貨的問題嗎?」

「是啊。上次出貨時、下游廠房負責人跟我說,我們那個零件的存貨還很多,另一款零件的備料則是相當缺乏,他很不解為什麼我們總是不提供他們所缺的零件,而那種很多存貨的零件倒是一直送過去。」

「誰知道他缺什麼零件啊。而且要我們轉換生產線到另一種零件,也是需要生產線的調整時間吧,哪可能說換就換。」

「反正他就是覺得我們工廠都沒辦法配合他的需求。只能說客戶真難搞,對吧?」

對於洛夫來說,他的工作只是在生產線上面完成他的責任,他並不喜歡工作的過程與內容,也對這些零件從何而來與何去何從沒有任何興趣,如果可能的話,他一點也不想看到這些密密麻麻的零件。零件何其多,一個零件不能用就直接換另一個就好了,雖然理想的情況是他們任何亂子都不要出,這樣最好。

某天,洛夫在工廠生產線上突然失去意識,被送去檢查的結果是處理器過熱連同主機核心燒壞了。

「記憶核心燒毀,這樣等於徹底死去了,真令人難過。」培恩感嘆。

「零件並不是說換就換的。」涅維爾無限感傷地說道。「雖然工廠生產力要多少都找的到,但很多東西是替代不了的唯一。」


創作理念

每個人在教育中被鑄造成社會上的小零件,如果人如機械,那麼隨時都會被淘汰替換。一個人並非生來就要按照被要求的目的去作為零件運作,而是逆轉這樣的思維,去挑戰這個社會的大機器。

(縮圖來源/makeuseof

記者 何肇耕
你好!我是人畜無害的大學生! Hello! I'm a harmless college student! こんにちは! 私は人畜無害の大学生です! Hola! Soy un inofensivo estudiantes universitario! Здравствуй! Я безвредны студент!  
記者 何肇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