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替代役 安全冒險的路
研發替代役 安全冒險的路
記者 王廷瑄 報導 2016/12/11
研發替代役(以下簡稱研替)實施約八年。與義務役間的抉擇,始終困擾具研替資格的役男。高學歷氾濫,歪曲了研替的立意,使研替名實不符。近兩年兵制修改,新制度實行和役期縮短,更是對研替產生了相當程度的衝擊。
企業常舉辦研替徵才說明會。(圖片來源/華碩)
勞方、資方、政府三方合約
研替始於2008年,屬替代役的一支,使役男得用「服兵役」的形式,至各大企業或機關參與研發計畫,藉以提升全國產業的研發力與競爭力。研替的申請資格為碩士學歷以上的準役男。有意願者須自行至役政署官網辦理線上申請,之後投履歷到有徵召研替的公司面試。確認錄取後,至內政部平台查驗,即成功申請研替。
研替申請流程。(圖片來源/TOEIC)
因此一名研替所簽的合約,是與政府及企業的三方合約。研替役期為三年,其中又切分為三個時間段:第一階段為一個月的成功嶺受訓,薪資由政府給付,與義務役和一般替代役役男並無不同。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皆為到任職企業上班:第二階段為期11個月,企業會按照役男學歷將薪資給付政府,政府則抽走部分比例的金額作為「研發及產業訓儲替代役基金」,再給付役男餘下金額。第三階段則為兩年的市場期,薪資給付完全依照任職企業的規定辦理。有些企業會以「獎金」的方式,「補足」役男第二期的薪資落差,使第二期和第三期的薪水相同。
推拉關係 與義務役的拔河
某知名求職網在2015年時,對企業端和具備研替資格的役男進行立意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端採用研替的原因,有半數為「搶先預訂優秀新人」,其次為「役男綁約穩定度高」和「過去進用經驗佳」、「素質佳」等等。而在役男調查中,則有高達89%的役男認為研替的優點為「提前就業累積經驗」,其餘重點考量則有「希望進入指標大企業」、「不想當一般兵」、「收入較高」等。
企業端調查結果。(圖片來源/華岡職涯網)
役男端調查結果。(圖片來源/華岡職涯網)
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的台灣區官網也曾針對研替與義務役,做了一張圖表,單就薪資、生活型態、服役內容等物質層面比較,研替幾乎是完勝。
研替與義務役的優劣分析。(圖片來源/ETS TOEIC)
因為政治形勢的轉變,台灣現代的兵制體系下,義務役新兵大多從事雜役,致使許多準役男認為,當兵只是浪費一年時間,僅從事體力活,腦袋也會遲鈍。台大高分子研究所一年級的李祐霖表示,雖然覺得研替是企業的廉價勞工,但至少比當兵還需要頭腦,薪水也比較多。
然而研替的實際優劣,還是取決於任職公司的合約規定。目前在台灣國際航電(GARMIN)任研替的張嘉軒認為,對求職者而言,研替制度就像是一場賭博遊戲,若不想當一般兵,也只能賭下去。而在外商公司做研替第二年的Rogen表示,平時工作內容和正職一樣,但福利制度卻和正職有落差,事後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協調,才拿到相對的權利,「會吵的小孩才有糖吃」,許多認為不合理的規範,只能盡力爭取。
三年合約 役男與企業考量的雙面刃
長達三年的役期令許多役男卻步。若工作內容不合乎期待,役男須達到一定的法定標準,經主管機關核可後才能轉調至其他單位、或改回一般替代役。回役在役期計算上,役男需將研替的服役時間除以四,再將剩餘的役期服完。繁縟的規定及役期折扣過高,導致很少役男會選擇轉調,只能撐到期滿。張嘉軒說,研替對資方而言像是「花錢綁住人三年」。Rogen認為,研替像是台灣填鴨式教育的延長,窄化了人才就職的可能性。「碩士畢」的高門檻,使得研替的起始年齡約為25、26歲,當完三年兵,年齡已近三十。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需要一份穩定的收入,於是許多人便從此在科技業奉獻一生。因此他形容研替是一條「安全而冒險的路」,對於不把科技業作為志業的人才,是一種危害。
然而三年合約,資方也背負一定風險。知名科技公司的人資管理師E表示,自家公司並無招聘研替,其一原因為:若在三年中研替表現不適任,礙於三方合約,很難將研替資遣。其二則為公司人才任用和碩士畢並無強鏈結,因此沒有招聘研替的必要。至於許多家科技公司仍願背負三年風險,是因為企業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人力」。而且研替在企業的人員編制不計入正職,使得企業不必負擔獎金、福利、教育訓練等額外費用。
根據法源,研替實施的原意為運用研發人才,提升產業競爭力,然而實施近十年,至今已成為許多科技業提前要人的一種特殊管道,儘管工作內容和研發並無實質關聯。張嘉軒說,有些單位用研替的管道申請,會比較容易進入單位工作,例如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和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Rogen也提到,研替甚至已成為一種「就職管道」,許多公司不招收正職,只開放研替。而Rogen自己所在的部門為營運部,和研發沒有太大關聯,他認為學士畢也能勝任。
兵制修改 產替合併與役期縮短
鑒於研替高度集中科技業和碩士畢的高門檻,政府於2015年起實施「產業訓儲替代役制度」(以下簡稱產替),開放專科學校以上畢業役男,能申請至民間產業機構從事技術工作,銜接就業並同時提供產業技術人才,並將研替與產替合稱為「研發與產業訓儲替代役」。然而根據知名求職網的同份調查,高達77%的大專役男並不買單。產替和研替的實施辦法相仿,僅有役男學歷的差別,但服役第二階段是按學歷給付役男薪資,經政府抽成後,大多數產替的薪資僅有19,000元左右。而且產替實施目的為徵召「技術人員」,多數企業認為無進用必要,產替的實施更在兩週前,引發了網路上「鍋貼役」的熱烈討論。
知名鍋貼店徵召產替,網路上備受爭議。(圖片來源/華視新聞網)
由於兵制修改,83年次後的役男只需服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因此研替的役期也照比例縮短,只需服一年六個月。役期縮短或許會影響研替原有的優劣,對役男端而言,不須再被綁約三年,但由於義務役和研替的役期同時減少,目前就讀清大材料所一年級的凃書暘表示,自身並不考慮當研替,83年次的他認為四個月役期很短,當完兵後再去找工作即可。而對企業端來說,人資管理師E表示,役期的長短影響並不大,一年半的時間已足夠讓企業判斷,是否能讓實習生(研替)轉正職,而且企業的新勞力缺口也可由新一批役男補上。
然而83年次的役男目前仍就讀研究所一年級,尚未服役。新兵制對研替所造成的影響,還是要等實際實施後才能得知。
記者 王廷瑄
最近在思考我是有著肥宅心的少女還是有著少女心的肥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