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期

蔣月惠 為社會弱勢奮鬥

介紹社福團體「羅騰園」的理事長蔣月惠,三十年來投入羅騰園的歷程。

蔣月惠 為社會弱勢奮鬥

記者 張博倫 報導  2016/12/11

在屏東常可見到一位站在街頭拉小提琴的女士,她是協助身障者和弱勢族群的社福團體「羅騰園」的理事長,蔣月惠。在羅騰園服務超過35年,蔣月惠帶領院生走過風雨,致力於照顧身障者,協助他們適應社會。之後更參選縣議員,期望創造對弱勢族群更友善的環境。
 

遇見羅騰園 接下重棒

蔣月惠年輕時意外的接觸到了羅騰園的前身,也就是西德女教士差會所設立的盲女習藝所。羅騰園的典故來自於聖經中,先知遭到惡人追殺,筋疲力盡地倒在羅騰樹下,向上帝求死,但上帝反而派天使賜予水和麵包,讓他有力量繼續往前走。

早期因為醫學不發達,許多人感染了小兒麻痺,導致肌肉萎縮。再加上傳統觀念裡,有殘疾意謂著上輩子做壞事,這輩子才會得到報應。因此這些身障者覺得自己羞於見人,不願意在外面拋頭露面。家屬也往往把他們關在家中不與外界往來,失去就學的機會。

面對困境,蔣月惠跟著教士們去探視這些身障朋友,鼓勵他們勇敢走出家門來到羅騰園,和其他相同背景的人一起畫畫、做衣服,學習一技之長。羅騰園同時也提供課業輔導,讓他們可以有基本的教育程度,才不至於和社會脫節。


身障者在羅騰園裡的日常。(影片來源/Youtube

但好景不長,在台灣經濟起飛後,外國傳教士相繼離開台灣,結束探訪照顧身障者的工作。在羅騰園面臨解散危機時,當時只是擔任志工的蔣月惠,不忍讓以往傳教士和身障朋友共同努力的心血白費,毅然決然地扛下羅騰園的重擔。
 

工作兩難 全心投入社福

在決定接手羅騰園時,蔣月惠曾經到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自助旅行一個月。「我一直在觀察當地的文化,和殘障的公共設施。發現這些國家的政府對身障者非常的友善,也尊重他們的不便。」蔣月惠有了這樣的體悟,希望能從羅騰園開始做起,改善身障者的生活。


蔣月惠以3D印表機打造協助身障者的工具。(圖片來源/張博倫攝)

然而蔣月惠原本在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已有一份工作,雖然待遇不錯,但工作量十分龐大。晚上又得處理羅騰園的事務,蠟燭兩頭燒的情況讓她身心俱疲。回想起當時,蔣月惠笑著說:「當時好像上帝有影響我,要我把羅騰園給做好。可是學校那邊我也有責任,真的是兩難了很久。」

之後她下定決心,向學校提出辭呈,卻被連續駁回五次。不想再等待校方同意的蔣月惠,就這樣頭也不回地離開學校,正式踏上拯救社會邊緣的坎坷旅程。
 

突破自我 街頭的小提琴手

對一個社會團體而言,經費是很重要的生命線。因為羅騰園早期位於屏東縣長治鄉,地點十分偏僻,很難指望會有人為了捐款而來到羅騰園。再加上蔣月惠不認同在商店放捐款箱的募款方式,認為這樣的做法還是要另外聘請工作人員,徒耗人力和經費。

「我突然想到自己之前學過小提琴,也許可以像街頭藝人一樣在街頭表演。可是我已經30年沒碰琴了,也拉得五音不全。老實說,真的很害怕。」雖然要跨出第一步很難,但蔣月惠還是帶著幾位身障朋友壯膽,在屏東市的千禧公園開始她的第一場街頭表演。


蔣月惠在街頭表演募款。(圖片來源/蔣月惠臉書

出乎意料的,蔣月惠竟然在短短一個小時內就募到了1500元。提到這件往事,蔣月惠還是印象深刻:「甚至有人跑來跟我說,你小提琴拉得不錯耶。」從此之後,蔣月惠每天都站在街頭募款。除了用小提琴為路人送上祝福,還推出身障者自製的月曆和手工藝品,讓民眾能以義賣的形式幫助羅騰園。

然而資金依舊入不敷出,羅騰園每年虧損幾十萬元是常有的事。因為蔣月惠的堅持,羅騰園不只照顧身障者,還定期對外開設免費社區課程,如3D列印技術和有氧舞蹈。即使老師們的鐘點費是一筆負擔,她始終相信這些民眾會在往後羅騰園有需要時出手相助,就當作是結善緣。
 

募款奇招 異想天開

參選民意代表是蔣月惠為經費苦惱時,靈機一動想到的募款計畫。因為之前曾在民代的辦公室幫忙,所以有機會了解選舉的運作模式。「我發現只要得票數超過門檻,不只我的保證金不會被收走,每一票國家還會補助30元給我。」要是當選,蔣月惠就有能力改善這個對身障者不友善的環境;就算落選,也有宣傳羅騰園的效果。對羅騰園來說,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大型活動。

因為沒有經費,蔣月惠選舉時秉持著「五沒有」策略,也就是沒有宣傳車、看板、旗幟、黨團跟總部。她每天就戴著一頂外型怪異的自製選舉帽,在人來人往的車道旁拉小提琴,宣揚自身理念。


蔣月惠競選時的模樣。(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前兩次的參選雖然都失敗,第一次落選時更是連保證金都拿不回來,但蔣月惠依然不屈不撓的投入她第三次的選舉,終於讓她獲得4792票,成功進入縣議院。不只蔣月惠覺得驚喜,網友也是震驚。她笑著說:「我這頂帽子本來是黃底黑字,因為久了褪色,變成白底黑字。網路上就有人說那個看起來很像在辦喪事的人,怎麼也選得上?」不過蔣月惠當選之後,還是保持著當初的信念關懷弱勢。不只將每個月的薪水全數捐給羅騰園,自己依舊每日站上街頭募款,數十年如一日。

 

盼民眾投入 支持弱勢

蔣月惠曾因為帶著身障朋友上街募款,而被人檢舉斂財,導致羅騰園被解散一陣子,蔣月惠也遭到開罰六萬元。原來住在羅騰園的身障者被安置到其他機構。沒想到不久就傳出幾位身障者相繼過世的消息,令蔣月惠沉痛不已。

「因為這些機構不像羅騰園,會要求身障者處理自己的生活雜事,盡自己的工作本分,把身障者當成家人看待,這些機構反而讓他們坐輪椅不用工作。」很久沒有活動,造成這些身障者的肌肉和身體機能退化得很快。蔣月惠認為羅騰園提供的環境是讓身障者生活得像一般人,而不只是需要補助的對象。

「之後羅騰園有沒有我,其實都不重要了。重點是大家對這些弱勢,願不願意繼續支持,把他們當作朋友家人看待。」重組羅騰園後,蔣月惠對羅騰園的未來十分樂觀。她認為只要人們有愛心就可以改變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羅騰園的存在。之後蔣月惠也將繼續燃燒自己,照亮社會邊緣的陰暗角落,讓更多人了解身障者的存在和需求。

記者 張博倫
人若沒有經歷伴隨痛苦的教訓,就不會學到任何東西。
記者 張博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