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應用 競速賽新市場
無人機應用 競速賽新市場
記者 王廷瑄 報導 2016/12/25
競速不再是賽車的專利!「無人機競速賽」於2015年首度開辦,今年(2016)更擴大賽事規模,於3月在杜拜舉行的全球無人機競速賽,整場競賽總獎金多達100萬美元,而光是首獎就有25萬美元(約台幣800萬),由一名15歲的英國少年獨得。堪比電競產業的無人機市場龐大,吸引大量熱錢(Hot Money)投入,尋求短期投資帶來的快速效益。「無人機」近年正夯,微型化、簡便化、多功能化的特色,打造新世代產業奇蹟。
無人機競速賽常使用不同顏色的霓虹燈,除了有絢麗的視覺效果,也可做為識別選手之用。
(圖片來源/THE CONVERSATION)
無人機,早期稱作「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指的是機體本身,包含旋翼、外殼及其他零組件。隨著技術發展,現今的無人機組成愈趨完整與細緻,一台完整的「無人飛機系統」(Unmanned Aircraft System, UAS)約可分為六個項目:載具系統、推進系統、飛行控制系統、地面導控系統、酬載系統和後端軟體。綜合上述系統的集合體,稱為UAS,國外則常用「Drone」來稱呼。
無人機具備的六大系統。(圖片來源/DIGITIMES)
大致上,無人機可視為「有人飛行載具」的縮小版,「有人飛行載具」能做到的事,無人機就能做到。除了省去人力成本及風險,縮小後的體積使機體靈活度變高,能有效提升作業效率。
現行無人機依使用者分類可分為「政府用」和「民用」。其中「政府用」包括軍式用途、環境監測、國家科學研究、交通管測或災難救援。而「民用無人機」的應用,其一是商業使用,例如電影拍攝、農藥噴灑、物流運輸等;其二則為娛樂用途,可供部分民眾作為休閒娛樂。
無人機的高彈性用途,全仰賴「酬載系統」的配置。「酬載系統」指的是無人機上所掛載的配件。掛載「攝影機」可作為影視用途,掛載「生命探測儀」或其他偵測儀器,則可用於環境監測或救災。由於「酬載」是附加在機體之外,因此只要技術允許,酬載系統能提供無人機無限的變化性。網路上也有許多業餘飛手,會將自己的無人機影片上傳Youtube,例如有網友利用無人機釣魚,也有網友利用無人機烤肉,趣味性十足。
澳洲網友用無人機釣到了一條20公斤重的鮪魚。(圖片來源/DRONESPLAYER)
除了作為業餘飛手的娛樂,也有許多飛手界的翹楚投入職業賽場,成為職業飛手。而這些職業飛手角逐的殿堂,就是「無人機競速賽」。臺灣無人機應用發展協會秘書長王嘉楠說道:「無人機競速賽事,就像在空中飛的F1,但產值卻遠大於它(F1)。」
無人機競速賽,屬於新興電子競技產業的一環。世界上第一場賽事,為2015年美國航模協會支持舉辦的Santa Cruz FPV。而台灣也於2015年8月下旬,由「Areoprobing 翔探科技」與「福德飛行協會」聯合舉辦國內首屆業餘賽。到了2016年,全球已經舉辦過許多場大大小小的無人機競速賽事。其中以3月在杜拜舉行的規模最為盛大,首獎為25萬美元,總獎金共100萬。隨著規模擴大,許多業者也紛紛投入,8月在紐約舉辦的一場無人機競速賽,即是由美國知名電視台ESPN轉播。
現行的無人機賽事,多採用第一人稱視角(First-Person View, FPV)進行,可以將FPV想成「無人機的視野就是選手的視野」,職業選手可透過外接螢幕或頭戴式顯示器觀看飛行畫面,而非看著機體本身操作。FPV的影像來源則透過「無線圖像傳輸系統」(簡稱圖傳系統)來傳送,圖傳系統的運作原理是「一收一發」,通常機體是訊號發射源,螢幕或頭罩則為訊息接收源。其過程會將圖像資料壓縮處理並傳輸,強調解析性與即時性,極度仰賴廠商的軟硬體技術。
飛手會配戴的頭戴式顯示器。(圖片來源/YouTube)
FPV視角的比賽畫面,可呈現速度感與刺激感。(影片來源/YouTube)
為追求競賽的高規格享受,提供硬體設備的廠商,會不斷更新機體可用的零組件品質,包含機殼材質、引擎動力、電池續航力和酬載攝影機的畫質提升等,造成賽事專用的高品質產品可賣到一般產品的好幾倍。在軟體技術方面,除了上述提到的圖傳系統,機體本身通常會掛載GPS,有些為了安全考量,還有平衡器系統。而近年來電競賽事多採用網路直播的模式,人潮就是錢潮,除了直播頻道的廠商受惠,飛手、主播、賽評的人事培訓,都為社會的人事結構注入一股活水。雖然無人機競速賽事剛起步不久,但現階段已有許多企業的投資熱錢湧入,未來結合VR及周邊商品,無人機競速產值將無可限量。
缺乏規範 正面效益背後的陰影
對於無人機的法律規範,目前世界各國普遍尚未立法。除了各國基本的航空法,美國交通運輸部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於2016年6月21日宣佈一條「無人機應用管理規則」,對「持有無人機」和「飛手」做出相關規範。條文內容規定重量250公克以上的無人機,持有民眾須透過實名制向政府申請,才能合法放飛,並限制重量不可超過25公斤。而關於飛手資格,美國也於2016年8月29日放寬規定,只要年滿16歲,通過FAA準備的無人機飛行知識測驗即可,不需要「無人機駕駛證照」。
除此之外,無人機飛行的實質法規幾乎為零。在台灣,只要不違反最基本的民航法,無人機飛行等於沒有限制,因此前段時間也出現了「議員母親被墜落無人機割傷」的新聞事件。然而操作不慎事小,倘若為有心人士所利用,無人機甚至能成為最佳的犯案工具。例如掛載攝像頭,窺探他人隱私,甚至能竊取機密文件。中東的伊斯蘭國(ISIS)便利用無人機做出許多非法行徑,除了自爆性恐攻,還有運送毒品、走私軍火等,愈趨進步的技術,促使無人機「微型化」、「多功能化」,卻反倒成為犯罪者的溫床,因此近年來各國政府也積極發展「反無人機技術」。若真要將無人機應用普及,政府勢必得做好監測及相對應的防範措施。
反無人機的方法多樣,主要為直接打擊或電波干擾。(圖片來源/iFuun)
台灣產業以代工起家,可提供無人機硬體設備的廠商眾多,如經緯航太、碳基科技、剛鈺、雷虎科技,都是享譽國際的知名廠商。而除了硬體資源,王嘉楠認為,台灣的飛手普遍素質也很高。2015年4月無人機競速賽才剛在全球揭開序幕,8月下旬台灣的業餘飛手即舉辦了一場全國性的FPV業餘賽,不落人後。而關於飛手培訓,目前臺灣無人機應用發展協會已和臺灣體育大學合作,開設飛手培訓班,透過專業的課程與實作,培養無人機機師。
台灣起步雖然比歐美國家晚了許多,但若政府能適度推廣及投資,相信台灣的無人機競速產業,也能闖出一片天。
記者 王廷瑄
最近在思考我是有著肥宅心的少女還是有著少女心的肥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