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哲學 看見真實人生
人性哲學 看見真實人生
記者 何肇耕 文 2016/12/25
「最深刻的人生無須深求,它就存在於每個地方,俯拾皆是。」
《在生命最深處遇見哲學》,書名看似告訴我們哲學在生命中是深奧且需要一些過人慧根才能從「生命的最深處」感受到它。其實不然,作者史考特.薩繆森(Scott Samuelson)在本書的起頭就開門見山,自古以來那些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們試圖解析的深奧問題,其實都相當貼近生活且十分平凡。哲學實際上就遍布在我們的日常之中,儘管它經常被形容的很「形上」或很「抽象」,但作者希望我們能用更輕鬆簡單的方式停下生活的腳步、思考我們的生命。
《在生命最深處遇見哲學》書本封面。(圖片來源/城邦讀書花園)
哲學家與日常生活
本書的大章節以許多如蘇格拉底、笛卡兒、康德等著名哲學與思想家為主題,除了描寫他們的生平、思想與著名故事之外,同時穿插著各種哲學問題的反思、以及作者用他個人的親身經歷與生活中所遇見的許多小細節,呼應到大歷史哲學家們的思想主題。作者本身就是哲學教授,在日常中他經歷著與我們相同的各種生活插曲,但許多理所當然的事物對作者來說並非理所當然,相對地,他認為這相當值得我們進行反思或檢討。如同古人追尋的,對生命價值、對上帝或信仰、以及對世界萬物,這些看似人類最難解析的幾個問題,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步調中。
什麼是哲學上的反思?例如以一間「醫院」來說,它的功能是什麼?如果是治療病患、減少患者的苦痛、協助患者改善其身心狀況,這些過程都必須要確實了解病患的狀況、認知病患的需求並且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這樣來說,「護理師」的存在是否比「醫師」來的更重要?因為護理師接觸病患更多、對病患的照護與狀況確認也多由護理師執行,醫師的角色反而是為了「輔助」護理師而存在的?如同莊子與惠子「安知魚之樂」的辯論,哲學的探討是講求過程與邏輯的,它並非天馬行空地想像,而是就事物現象作合理而有創造力的假設。
重要的是,作者想要表達哲學並非只純於理論或學術中,人們反思事理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試圖從反思生活現象的同時建設出一個更好的、更理想的架構,從而使生活環境可能更加合理完善。自古以來人們不斷提出各種改革或創新,無論是從政治上、體制上、社會上、文化上等等,每個階段的改變都需要反省現狀並勾畫出理想未來的可能藍圖(就像柏拉圖的烏托邦)。這也就是為什麼作者希望哲學可以走入日常生活,因為它確實存在使生活更美好的可能性。
從神到理性主義的跨時空對話
神祕主義到意識形態、古希臘議會政治到納粹主義、莎士比亞到穆罕默德,本書的許多想法與觀念並不被時間軸所束縛,多個不同時代人們的想法(或者也可以是作者執教下學生的一席話)同時聚焦在某個議題,是本書一大特色。不過因為本書收錄了許多名著的節錄與觀念,對於不熟悉西方古典或中古著作與其作者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另行了解其背景內容。
人們對萬物的理解從觀察開始,在滿足了物質需求之後,人們開始探索精神上的世界。宗教與神的概念從人們對自然界的尊敬與畏懼中誕生,因為人們在生活中往往會傾向崇拜比起自身更為偉大的事物。但是,宗教形成之後卻受到了人類社會化的影響,久而久之宗教最初的意涵重要性逐漸被人們以社會化或規範化的教條取代之,而這些內容最後反過來影響了人們的社會。這些內容是哲學(特別是神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本書中使用了非常淺顯易懂的描寫,就算對神祕主義領域不熟的讀者們也能夠快速理解。
何謂神聖,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一件事物能夠被以神聖形容,究竟是神對於這樣的行為表達認可,抑或是因為神認可而有了這樣的行為。特別的是,在聖經、摩訶婆羅多等經典對神的描寫往往並不是同一面向的,祂可以保佑一個人,卻在最後將這個人的生命剝奪,也就是神聖本身是否並非絕對的存在呢?當然這些神的形象一開始是人們從自然界中的現象觀察到的(夏生萬物,冬殺萬物),同時也反映到了人身上,因為人心也可以從慈悲到暴虐無道。世間的一體兩面(或甚至是更多的面向)在生活上更是無所不在,我們的生活本身也充滿了許多矛盾與不可理喻,而這些也都是哲學的原點。
《在生命最深處遇見哲學》的英文版。(圖片來源/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認識自我 認識世界
哲學鼓勵人們對世間萬物進行思考,而思考目的可能很多,除了單純的好奇心,也許出自於對事物狀態的不滿意而尋求改進之道。從有神論到無神論、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人類在進行改革之前對欲改革之事物有全盤的認識是比較理想的,實際上我們往往對於自己一無所知。本書希望讀者能夠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中、偶爾停下來思考。
蘇格拉底的名言「我知道自己無知」,背後的涵義也象徵著自己亟欲追求更多更深的智慧。哲學是智慧的一種型態,我們面對著這個世界與社會,隨時都需要智慧去面對與解決各種狀況與問題。在每日的勞動與為了生活的打拚背後,對於自己為何而忙、為何而生的困惑充斥著許多人的內心,而哲學也許是這些困惑的解答。哲學的精神就是思考、去理解這個世界以至於我們自身的運作與其背後的意義,人類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創造了更偉大的文明,思考同樣也能使人們的心靈更趨於堅毅自信。以合理且正向的觀念去衡量、認知這個世界,我們將能看得更廣更遠。
記者 何肇耕
你好!我是人畜無害的大學生! Hello! I'm a harmless college student! こんにちは! 私は人畜無害の大学生です! Hola! Soy un inofensivo estudiantes universitario! Здравствуй! Я безвредны студен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