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扮納粹 錯誤同擔
學生扮納粹 錯誤同擔
記者 何書馨 報導 2017/01/01
新竹市私立光復中學扮納粹風波在爭議爆發後事隔多日,總統蔡英文在出席由總統府所舉辦的「人權諮詢委員會第二十五次委員會議」時,首度公開發表對於此事看法。她強調「這不是學生的錯,是我們大人的錯。」然而這場引發國內外關注的納粹變裝遊行事件,究竟是否有讓高中生認知到正確看待歷史的態度,以及未來的台灣社會能否避免再次犯下相同的錯誤,是我們應該持續關心的議題。
手稿羅生門 還原事件發生過程
2016年12月23日,新竹市光復中學舉辦一年一度的創意變裝遊行活動,今年的主題是古今中外歷史人物,其中引發爭議的211班及252班,因為模仿德國納粹軍隊以及希特勒而遭到外界撻伐。此事件最初是由於學生將照片上傳臉書分享,後被人轉載至批踢踢實業坊(PTT),中時電子報記者許劍虹為第一時間將此事寫成新聞的人,報導一出馬上引起軒然大波。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德國在台協會對此共同發表聲明譴責,隨後此新聞登上國際媒體版面。面臨國際壓力的總統府及教育部下令調查並懲處相關人員,擬將裁撤兩百萬私校補助款、拔除光復中學優質高中認證。
光復高中252班變裝遊行裝扮成希特勒與納粹軍人的照片。(圖片來源/ETtoday東森新聞雲)
光復中學校長程曉銘在事件發生後也召開記者會針對此事向社會大眾道歉,並宣布辭職以示負責。許多學生得知校長辭職的消息後紛紛於臉書公開平台聲援抱屈,台灣媒體和社會輿論則大力抨擊學生的無知,並譴責該班導師兼歷史老師劉習正教導無方。一夕間全台灣似乎都將光復高中視為罪大惡極的犯人,外界對於學生的一舉一動不斷放大檢視,光復中學遭受不成比例、嚴重的網路霸凌。
爭議延燒最熱烈之時,一張疑似為252班變裝遊行入場介紹詞原稿在網路上流傳,就在社會大眾以為這張圖片可以證明學生清白,是媒體斷章取義擷取最具爭議的片段放上新聞時,完整入場影片曝光。「坦克壓過你們」、「把你們抓進毒煙室」等爭議片段確實存在,但從直播影片中卻沒有聽見司儀念出介紹詞後半段所強調的「珍惜民主自由」等文字,手稿的真實性頓時遭受外界巨大質疑,甚至被認為是學生為平息風波於事後捏造的「假手稿」,再次為此事件蒙上偽造爭議。根據光復中學秘書室的說法,目前校方已不方便對外回應學生扮納粹事件的相關說明,必須由上級主管機關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簡稱國教署)進行統一發言,因此手稿真實性必須待調查小組的報告出爐後才能揭曉。
疑似為252班變裝遊行的入場手稿。(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網友備份之現場影片。(影片來源/YouTube)
標準答案的桎梏 歷史無法切割
過去台灣也發生過幾起類似事件,皆遭到以色列嚴正的抗議,卻還是屢屢再犯。台灣的教育總是追求標準答案,不容許孩子有犯錯的學習空間,卻無法引導他們深思何錯之有。經過這次事件,這些學生究竟是因為外界批評而認錯,還是打從心裡認識到這段歷史要帶給人類的省思?
納粹歷史在國際上並不是避諱不談的地雷,西方學術界對於納粹德國的研究從二戰結束後即開始,研究層面與討論相當廣泛,探討納粹相關的電影與小說一直都有發行。然而這些媒材的終極目的在於引發觀眾的深思與自省,對於這次學生扮納粹事件造成這麼大的批評聲浪,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伍碧雯表示最核心的關鍵在於「不應該在嘉年華般的節慶場合,以令人興奮的方式表現」。
「歷史是整體的,無法切割。」伍碧雯說。她認為當學生看到納粹的黨制服覺得很帥、很酷,她也必須告知學生納粹黨的所作所為,讓學生知道歷史內涵與界線。「這個納粹黨扎扎實實地歧視女性、迫害同性戀者、將精神病患與遺傳疾病者視為浪費國家資源的『無生存價值者』,強制絕育、墮胎、安樂死,社會沒有言論自由,簡言之:基本人權完全喪失。這些是無法切割的事實,你還熱愛這個政黨的制服嗎?」伍碧雯說。
公視主題之夜:安妮的集中營預告片。(影片來源/YouTube)
媒體與社會抨擊台灣的歷史教育,不單是提醒老師應該教導學生對於歷史的同理心,其實也是檢視台灣民主教育是否落實的機會。伍碧雯表示「納粹德國是『反民主』最好的教材,因此也是民主教育裡最好運用的實例。但是我瞭解高中歷史的授課時數一直壓縮、減少,歷史老師在有限的時間裡,真的『有志難申』」。
扮納粹風波 學生反省與團結
目前就讀於腓特烈布德什希技職學校的德國人米麗安(Miriam Sophie)表示,「聽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很驚訝,為什麼這群學生會想做這件事?感覺他們並不清楚納粹到底做了什麼,裝扮成納粹軍人真的不好笑。」她認為這件事不全然是學生的錯,是該班的歷史老師應該要負起最大的責任。比起台灣當局急於懲罰校方,她覺得事件發生後最應該做的是讓學校向學生解釋清楚納粹的歷史,以及納粹代表什麼。「而不是現在就把所有的錯都怪給學生身上」米麗安說。
對於這次光復中學的風波,一位不願具名的光復中學學生表示:「我和我的同學們經過這幾天思考所得到的結論就是,我們缺乏同理心,他們在表演納粹的時候應該用嚴肅的態度去表演,而不是當成遊戲在玩耍。」可見學生在歷經此次風波後,已懂得反省自己看待納粹歷史的態度,至於對歷史的深度認識,有待校方陸續補充教材來輔導學生。
隨著媒體報導與網友發言越趨激烈,幾個光復學生於臉書創立「光復人硬起來 我愛光復」粉絲專頁,目的是希望團結光復中學的學生們共同面對這次的事件。經營此粉專的學生表示:「我不斷的在粉絲頁分享一些新聞,不斷的告訴大家我們不是網友們所說的那種學校,一方面分享我們學校從以前到現在校外表現優異的新聞或是文章,和找一些關於此事件不實際的報導」。
「光復人硬起來 我愛光復」粉專截圖。(圖片來源/光復人硬起來我愛光復粉絲團)
許多光復的學生或畢業校友會在貼文底下留言鼓勵的話,隨著曝光率越高,越來越多網友在粉絲專頁留言批評,形成網路論戰。「這是我比較出乎預料的!因為當時我只是想集合光復人一起發聲,沒想到引發一些網友與支持光復的留言戰鬥」粉專創立者說。
細究本事件的消息來源都是來自網路。從學生最一開始分享照片,到媒體錯誤報導本次變裝遊行為校慶,以及捕風捉影尚未完全查證的消息,甚至是一連串的入場稿羅生門,這些皆仰賴網路形成輿論。言論自由帶來的批評聲浪及評論,看見的是網路發聲的力量,甚至是排除異己的網路霸凌。據學生透露,目前校方已有安排後續的輔導機制,並宣導學生勿持續於網路上和鄉民有任何爭執,靜待調查結果及事件平息,讓校園回歸到單純的教學環境。
公民素養 人人都該省思
經過這次學生扮納粹風波,可以看見台灣無論是政府態度或是人民都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總統府與教育部面對此事第一時間的處理方式,不符比例原則的處罰到底考量的是國際觀感,還是在乎學生缺乏國際觀,值得社會持續關注其後續處理。而隨著網路普及,人民發聲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媒體經常透過網路擷取新聞來源,卻未能善盡查證責任,導致大眾經常受聳動標題煽動情緒,因此造成整體社會更大的撕裂與傷害。
既然已經犯下錯誤,那就確實地找出原因並根除之,以期不再累犯。希望台灣能從此事學到寶貴經驗,讓學生能同理歷史帶來的傷痛與省思,讓社會能檢討錯誤的教育方法,讓大眾懂得辨識消息真假、拿捏言論自由,這將會是公民都必須學習的人文素養。
![]() |
記者 何書馨
天秤座B型,清澈的眼裡黑白分明,卻選擇用溫柔理解這世界。擅長於平凡中尋找偉大之處。願歲月靜好,窗台上的薄荷愜意生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