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役 役難忘
替代役 役難忘
記者 張巧宜 報導 2017/01/01
替代役與常備役相較之下時間更自由,因此許多役男會選擇服替代役,但替代役在社會中大部分存在打雜工、浪費時間的印象。國防部宣布2018年不再徵用義務役士兵,1993年以前出生的役男屆時將全數轉為服一年替代役。募兵制已走上正軌,但替代役的爭議問題仍存在。
2018告別義務役
根據憲法第20條,「人民有依法服兵役之義務」,我國目前現行制度為義務役、志願役與替代役並行制。目前兵役法規定,1993年以前出生之役男,常備役和替代役體位者的役期皆為一年,若常備役體位申請一般替代役者的役期則為一年又15日。而1994年以後出生之役男,常備役體位者須接受四個月的軍事訓練、替代役體位者的役期為六個月,若因宗教因素或家庭因素者另計。
役男徵兵處理流程圖。(圖片來源/役政署)
募兵制在台灣自2000年成立專案小組開始推行,經歷三次跳票,終於有了新決定。國防部長馮世寬於2016年12月宣布2018年不再徵用義務役,因為近年志願役士兵數量成長,預估2017年底志願士兵的編制可以滿足部隊需求,審慎評估後,做出2018年義務役役男不須入營服役的決定。
募兵制招募成效。(圖片來源/國防部)
而1993年以前出生的役男,2018年尚未服役者將全數轉為服一年替代役;1994年以後出生的役男,政策維持不變,將徵集接受四個月的的常備役軍事訓練。
替代役制度的起始
替代役制度從2000年開始正式實施,立意是為了將「精實案」後超過兵員需求,及不適服常備兵役、但又未達免役標準的役男有效應用,填補缺乏人力的社會事務空缺。
一般替代役可分為15個役別:警察役、消防役、社會役、環保役、醫療役、農業服務役、教育服務役、司法行政役、文化服務役、經濟安全役、土地測量役、公共行政役、外交役、體育役及觀光服務役。每一梯次的役別缺額不同,役別甄選負責人會介紹當梯次所開放役別的工作內容、地點以及名額。
網路上流傳一句話,「好的役別讓你上天堂,壞的役別讓你住套房。」可看出役別甄選對替代役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除了以專長資格申請的役男之外,大家都會討論不同役別的優缺點,希望自己能選中想去的單位。許多役男會優先選擇輕鬆、時間相對自由的單位,在辦公室吹冷氣、做長官指派的工作,因此造成大眾認為替代役等於打雜的印象,而有些役男則是認為自己浪費了一年時間。
替代役識別標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服役=浪費一年光陰?
正在服警察役的一位匿名役男認為替代役的一年是「浪費生命精華時間」,服役留營期間的空閒時間佔了九成以上,大概一到兩個星期才會執行一次為了下一批役男到來所做的雜務,例如搬床具或漆油漆。但即使無事可做,每天仍強制留一半的人力在營區待命。
這名役男的案例較為特殊,他已經取得大學畢業證書,預計重新念一次大學取得另一專業的學士學位,而根據緩徵兵役的規定,如果要再因就學而辦理緩徵必須是因為研究所,因此即使他已經擁有另一所大學的入學資格,仍需服完兵役才能入學。「如果沒有替代役這年的話,我可以直接入學開始繼續唸書,不必被關在一個地方一年無所事事,被消耗掉一年人生最精華的時段。」他無奈道。
也有役男認為替代役是不錯的經驗,正在韓國釜山華僑中學服教育服務役的朱盛儒表示,當初選擇替代役是因為聽朋友說軍中的人際關係大多是欺上瞞下,而替代役的宗旨為服務、回饋社會,相較之下比較有意義。他以中學生物專長資格申請替代役,在釜山華僑中學教生物、體育和電腦,平常也負責開關校門、協助宿舍業務。對於目前服役的感想,朱盛儒回答:「截至目前為止,我覺得相當值得。」
替代役勤務內容=打雜?
朱盛儒提到有朋友當替代役一整年都沒事做,僅被長官叫去打雜,他對此的看法是:「因為主管單位並沒有想好申請替代役的原因,再加上政府精簡人力的關係,所以替代役就被迫打雜。」
而在高雄市立鳳甲國中服教育服務役將近半年的劉建廷認為,替代役就是幫公務員省錢省事情,只有極少數單位會善用役男的長處。資工系畢業的他曾被校長派去負責打字及做海報、排版,他說:「修電腦我還能接受,可是我比較希望能從事教學相關的。」劉建廷做過的雜事包括文書組該做的收發公文、寄信,以及工友常做的除草、餵魚、修繕水電、修剪樹枝等,「替代役條規有規定役男一週的整潔校園時間不得超過十小時,可是學校常常會濫用役男去做這些事。」
2016年9月剛結束台南市政府工務局的役期,同樣認為服役是虛度光陰的楊國良,主要工作內容為開車接送長官、公文點收、編目、歸檔、環境清潔及搬重物,上述經驗讓他認為當替代役就等於打雜。服役期間印象最深刻的是被主管派去幫忙搬家,三個月內幫同一個長官搬了兩次,不肯花錢請搬家工人,就叫替代役來搬家、清掃屋子,完全公器私用。
曾在行政執行署服役的一位匿名役男說:「每天都會處理案件,打雜也有,所以不能完全劃上等號。我指的打雜是做一些莫名其妙、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們並沒有整天都做這樣的事。」服役完後深入了解單位和行政程序,對公務員的看法也變正面。對於國防部的說法,他認為如果志願役足夠,這樣的政策不錯,不會有兵源過剩的問題。
政策未定 有規劃者不受影響
新政策目前只會影響到1993年以前出生的役男,這些役男大多因為就學緩徵才會在2018年入伍。國立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的古靖認為兵役制度的改變對他而言沒什麼差別,因為徵收辦法已反覆改變無數次,所以等他要服役時的政策為何就照做,他目前規劃畢業後申請研發替代役,看似不會被影響。
就讀交大傳播研究所的陳堯棋則認為這個提案不錯,「當替代役比入營當軍人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安排自修、自己的規劃等。」他表示當軍人沒有不好,只是認為現在的時勢下,軍事並沒有那麼緊張,因此改為服替代役對他而言是件好事。
內政部役政署甄選組甄選科表示:「還是以國防為主,國家安全最重要,如果目標要徵五萬,只徵到一萬,那(政策)可能又改回去,所以這些政策很難說。」新政策是否能成功施行,仍要看未來志願兵的數量是否達到目標,替代役原本是為了讓多餘兵力實現社會服務,不應淪為廉價勞工,做正職人員本分內的雜務工作。
![]() |
記者 張巧宜
不感性但哭點很低的雙魚座。不標準的台北人。有笑眼。 第六屆金GO盃歌唱大賽,5/19決賽瘋現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