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期

貓村侯硐 山城裡的喧鬧

礦車沿著生鏽彎曲崩落的鐵軌駛入了歷史。在台北縣瑞芳鎮,侯硐村近來因村子裡數量眾多的貓重獲觀光客的青睞。走入山城,人手一台相機團團圍住慵懶的貓咪。昔日的礦坑、礦場、運煤橋矗立在一旁,像年邁的村民,對於大量湧入的觀光客只是靜靜的看著,處在同一個時空,卻像在不同的兩個世界。

貓村侯硐 山城裡的喧鬧

記者 林宜芳 報導  2010/10/10

車沿著生鏽彎曲崩落的鐵軌駛入了歷史,在台北縣瑞芳鎮,侯硐村近來因村子裡數量眾多的貓重獲觀光客青睞。走入山城,人手一台相機團團圍住慵懶的貓咪,昔日的礦坑、礦場、運煤橋矗立在一旁,像年邁的村民,對於大量湧入的觀光客只是靜靜的看著,處在同一個時空,卻像在不同的兩個世界。
 

觀光客進入  問題湧現
慵懶的貓 (攝影/林宜芳)
 
「媽媽牠吃了!好癢喔!」小女孩把飼料放在手上蹲在地上接近貓咪,貓咪終於吃了飼料之後,她興奮得跳起來大喊。這樣的情景在侯硐十分常見,看似溫馨,然而,對侯硐的居民來說,這樣的小舉動卻帶來許多隱憂。

「他們什麼都拿來餵,貓死了他們也不管。」侯硐的居民表示,觀光客為了吸引貓咪的注意時常任意餵食,像是麵包、魚罐頭之類的人吃的食物,有的也不知道新不新鮮,很多貓因此生病死掉。

「欸!不可以餵牠們!」她著急的提醒遊客。「現在只有我們這邊的居民可以餵貓」,另一個居民乾脆拿著餵貓的罐頭坐在貓咪聚集的樹下,一有觀光客拿著貓不能吃的食物接近,就直接上前阻止。一隻貓跳上她的膝蓋開始吃起貓罐頭,「這隻好像叫三小石吧」,她摸著貓,村子裡有太多的貓咪讓村民無法一一叫出牠們的名字,但從村民與貓的互動可以看出他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里長對遊客解釋為什麼屬老虎的人不能進去看小貓 (攝影/林宜芳)
 

「屬老虎的人不可以進來喔!」在村子的另一邊,里長正在為觀光客進行解說。屋子裡是剛出生不到一週的小貓,引起許多遊客圍觀。里長站在門口逐一詢問遊客是否屬老虎,他說,如果屬虎的人接近剛出生的小貓,母貓會把小貓咬死。侯硐的居民保護貓咪,即使是迷信仍選擇相信。

觀光客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垃圾。侯硐的居民拿著垃圾袋,邊走邊撿路上的垃圾。一邊說著「以後來這裡應該要收門票。」一邊把保特瓶壓扁丟進袋子裡,動作非常熟悉、俐落,好像在這裡收拾瓶瓶罐罐是她的例行公事。「不只是垃圾,他們都亂餵貓阿,貓跟剛開始比已經算變少了耶!」侯硐的居民擔心貓咪的未來,他們在村子裡設立許多告示牌,希望可以提醒遊客停止餵食貓咪。
 

貓咪就是侯硐的明星

一群觀光客圍住一隻貓蹲著拍照 (攝影/林宜芳)
 
看著鏡頭定住不動的貓 (攝影/林宜芳)

貓咪躺在地上伸懶腰,彷彿對週遭的鏡頭視若無睹,來侯硐,相機好像是最基本的配備。最常見的姿態,是一群人拿著相機對著一隻貓蹲著,為了拍出最動人的照片。侯硐的貓好像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不只不怕人,還會對著鏡頭定住不動,等人拍完再換下一個動作,如果只有兩三個人拍牠,貓咪甚至還會輪流看鏡頭。每隻貓咪都像明星,在山城裡被觀光客簇擁著,為寂寞的小鎮注入生氣。

「看這邊阿!」居民伯伯想要叫貓看遊客的鏡頭,貓咪不領情,對他的手輕輕揮了一拳。「里長!你的貓打我啦!」里長剛好路過,伯伯逮到機會向他告了一狀。里長只是笑著回應,「你又逗咪咪喔。」伯伯說,「這隻不是咪咪,這隻叫周晉億啦,這麼兇!」周晉億是里長的名字。里長說,居民其實不知道貓咪叫什麼,每隻貓他都管牠們叫咪咪,要知道貓的名字可以去問遊客,遊客比他們還清楚。

 

 一個空間  兩個世界
蹲在一旁的居民伯伯  (攝影/林宜芳)
侯硐的居民大多很年長,說閩南語,偶爾和遊客交談時會說國語,但不太標準,黝黑的膚色不知道是不是跟年輕時的勞動有關。他們和沒落的礦業一起成為觀光客拍貓咪時的背景,在石桌上睡覺的大黃貓伸了個懶腰,遊客立刻拿起相機圍過去,伯伯在逗貓的時候,有遊客湊過來,但他們只是要拍貓咪,拍完就離開了,沒有跟伯伯交談,甚至沒有注意到伯伯。

侯硐的居民和老礦坑、貓和觀光客,處在同一個時空,卻好像在兩個不同的世界。遊客穿過居民的庭院,站在居民的家門口,借居民種的花做景深的效果,拍在居民圍牆上睡覺的貓咪。這些都發生在離居民不到兩公尺的眼前,但居民仍是自顧的交談,遊客自顧的拍照,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的互動,好像彼此不存在。

遊客吹動居民插在圍牆上的彩色寶特瓶風車,使它轉動;居民因為觀光客增加重新粉刷屋子的牆和窗戶使它具有異國風情,遊客在牆邊拍照留念;居民在自己家門前擺放告示牌,牌子上寫著:「私人住宅請勿進入」;遊客走進居民開的麵攤,點了一碗乾麵。這是他們僅有的對話。

 

遊客離開以後 侯硐仍是侯硐
每個週末,遊客蜂擁,帶著相機走進侯硐,拍照、逗貓。週末結束,觀光客離開,小村莊又恢復了原來的寂靜。遊客走進居民所在的世界裡,拍完照又走了,像拍攝公園裡的雕像。居民自顧自地生活著,就像雕像直挺挺地站著,無論有沒有人經過。他們的生活太自然了,好像一場表演,像貓看著鏡頭擺出的演員身段。

貓咪帶來了人潮,可是人們跟小村莊原有的生活沒有太多交集。觀光這件事並沒有改變小村莊裡的生活型態,流失的人口沒有回來,也沒有人停下來。人們拍照,記下在村莊裡的每一刻,拍完就離開了。在他們拍的照片裡,村莊裡的人看起來總是很多,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上呢?

太陽下山,婆婆敲著鍋子,叫貓咪回家吃晚餐,像是叫喚自己的孩子。礦車沿著生鏽成橘褐色、彎曲崩落的鐵軌,倏地駛進歷史,商店在天黑前關閉,遊客趕著搭火車離開,回到自己的城市。小村莊又恢復了原有的寂寞,就像沒有人來過一樣。

記者 林宜芳
總是用力的想要證明自己可以 但從來沒有改變過什麼 還是寫不出自我介紹 還是小朋友字體 還是膽小鬼跟愛哭鬼 什麼時候才可以長成大老虎呢 你好,我是林宜芳,叫我小貓
記者 林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