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期

洪水將至 改變刻不容緩

介紹最新的氣候變遷紀錄片「洪水來臨前」。

洪水將至 改變刻不容緩

記者 張博倫 文  2017/03/12

繼「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之後,奧斯卡獎影帝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rprio)監製、主演的「洪水來臨前」(Before the flood)成為目前最具影響力的氣候變遷紀錄片。李奧納多在片中帶著觀眾一步步尋找氣候變遷的真相,並且給出明確清晰的解決方案,確保觀眾在觀影後了解對抗全球暖化的管道和武器。


「洪水來臨前」宣傳照。(圖片來源/洪水來臨前臉書
 

呈現手法新穎 觀眾易投入

一部紀錄片在傳遞重要訊息時,如果讓觀眾感到無趣,甚至離席,那這部紀錄片核心價值再高也沒有任何意義。而李奧納多肯定明白這個道理,找來了曾以「血色海灣」(The Cove)獲得201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導演費雪.史蒂文斯(Fisher Stevens)操刀此片。

相較於只是記錄一場演講的「不願面對的真相」,「洪水來臨前」的敘事更流暢、節奏拿捏也較恰當。李奧納多以行腳節目的方式走訪各地,訪問許多指標性人物,如美國總統、天主教教宗等,全面性地探討全球暖化下的各種議題。


「洪水來臨前」預告片。(影片來源/Youtube

李奧納多在紀錄片中表現的就像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而不是聯合國的氣候變遷和平大使。在尋求解答的過程中,李奧納多用旁白告訴觀眾自己的想法,觀眾因此能清楚的明白他的思路,也能感受到他的震驚和疑惑不安。讓觀眾在這個過程中不自覺的代入李奧納多的角色,更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問題所在。

另外,配樂也是此電影的一大亮點,由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的音樂家古斯塔沃.桑塔歐拉拉(Gustavo Santaolalla)製作,讓這部紀錄片的情緒更到位,也為這部片注入不少活力。尤其是在巴黎氣候高峰會通過協議時,眾人興高采烈的畫面配上懸疑不安的背景音樂,先 明又突兀的對比令人拍案叫絕。

紀錄片的沉重與警示意味,經常讓電影代理商及電視台有「避之唯恐不及」的傾向。然而整體而言,「洪水來臨前」的風格類似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調性,有深度又饒富趣味,適合觀眾在家休閒時收看,但觀賞完又能激起反思。這也是為什麼「洪水來臨前」剛推出時,許多電視台願意安排時段播放的原因。
 

天災巨變 始於貪婪

雖然這部片的核心談的是認識全球暖化各個面向的議題,以及如何阻止全球暖化,但人類真正努力在對抗的不是前撲後繼的洪水,也不是越趨極端的氣候,而是來自人類內心的貪婪和自私。

此片以李奧納多年幼時掛在床頭的一幅畫開場。這幅名為「人間樂園」的畫是由15世紀的畫家希羅尼穆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所繪,敘述人類在世界上的三個階段。第一幅畫可以見到許多動物和亞當、夏娃和平共處;第二幅畫則呈現了人口過多的狀態,開始出現人們放蕩、縱慾,並且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刑;第三幅畫中的天空一片焦黑,惡魔橫行,被摧毀文明的人類只能龜縮在角落等待滅亡。


波希的作品「人間樂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李奧納多認為當前世界正處於「人間樂園」中第二幅畫的階段,石油企業為了維護短期利益不惜開山裂土,破壞了平穩的生態、氣候平衡,造成大量動植物滅絕,進而導致原先仰賴這些動植物生活的人們無所依靠。諷刺的是,對環境傷害最小的一群人,卻得第一線面對氣候災變。

而獲得最大利益的企業們除了躲在安全的堤防之後,還以金錢「遊說」議員、媒體、科學家,以擋下許多不利企業的法案、報導以及研究。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人們被金錢蒙蔽了雙眼和良知,一切不合法、不道德的行為都成為合理的存在。

從半世紀前的電視劇可看出那時人類對暖化現象早已察覺,也了解到再生能源的潛能,但如今這些概念卻像才剛起步。延誤的這些歲月,可能是人類僥倖的心態作祟,也可能只是害怕面對。而最難以啟齒、卻最可能貼近真實的,是因為貪圖便利的物質生活而明知故犯。

企業的邪惡,本源其實來自於消費者。就像蘇門答臘的熱帶雨林被大火吞沒,植被變成一棵棵有經濟價值的棕櫚樹;人們超量飼養牛隻,並且不在乎這樣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也造成土地、糧食極低效率的使用。大量的消費需求,直接或間接地導致這些破壞環境的行為,而其中絕大多數的產品流向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

「洪水來臨前」點出,除了企業對寄存利益難以割捨,另一大問題是貧富國家之間的拔河。身為美國人的李奧納多到中國、印度這些排碳大國訪問時,心裡可能存在著抓戰犯的心態,試圖合理化美國有如黑洞一般的物欲及生活習慣。

但其實以人均排碳量計算,美國高過這些開發中國家數十倍。奢侈成性的人卻要求一無所有的人節儉,這個自私的行為從個人擴大至國際,成為往年氣候變遷會議最大的衝突。美國自詡為國際領導,為正義的擁護者,最後卻為了成全少數人的利益,背棄了所有為減碳努力的國家。


李奧納多採訪美國總統歐巴馬。(圖片來源/立場新聞
 

懷抱希望 及時努力

即使紀錄片中出現了許多龐大勢力在拖延對全球暖化的挽救,讓李奧納多也深感無力,但依然可看到許多民眾自發性地站走上街頭,為自己和後代發聲。也有具體的例子如德國、丹麥證明再生能源的可行性。

有別於以往的氣候災變紀錄片,「洪水來臨前」提出了具體的方法給觀眾,像是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習慣、利用選票選出重視氣候變遷的領導人等,並在片尾條列式呈現,讓眾人印象更深刻,有動力參與改變。就算簽署了巴黎氣候協議,李奧納多告訴觀眾這不是終點,重點在於如何持續推動計畫和監督政府。

就如同李奧納多最後所提到的:「只要心懷希望,總是可以看到出路。我們只要調整腳步,一定來得及為解決問題盡一份心力。」

記者 張博倫
人若沒有經歷伴隨痛苦的教訓,就不會學到任何東西。
記者 張博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