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期

傳統招牌風華 手繪的溫度 

走訪新竹市大街小巷,記錄逾半甲子的手繪老招牌。

傳統招牌風華 手繪的溫度 

記者 張芸瑄 報導  2017/03/12

電腦輸出省時又省力,為現今招牌主要的製作模式,然而手繪招牌越來越少見。實際走遍新竹市,探索西安街、北門街、東門市場、南門街、東門城圓環等地能窺見手繪老招牌承載著歲月刻鑿的美,同時一覽傳統手繪老招牌字體呈現的有趣之處。

透過鏡頭將時代的記憶保存,即便未來這些景物消失,至少能依仗相片回味。日後走在路上,不妨抬頭欣賞這些老招牌,趁它們還存在時,親眼見證屬於在地的時代特色。


現今街道招牌林立,大多為電腦輸出製作,字體、排版花樣多變。(照片來源/張芸瑄攝)



傳統手繪老招牌簡單俐落,版面乾淨。(照片來源/張芸瑄攝)



老招牌大多以木板當底,繪製面以鐵為主要素材。(照片來源/張芸瑄攝)



有些商家即使有新招牌仍然將老招牌掛在外面,此手繪招牌已超過50年。(照片來源/張芸瑄攝)



除了實體招牌,也會直接在牆面上書寫。(照片來源/張芸瑄攝)



在牆面上書寫時會打草稿,同時繪製格子輔助。(照片來源/張芸瑄攝)
 


有些甚至會製作標語,好似今日的廣告詞。(照片來源/張芸瑄攝)



除了字之外,商家也會把象徵物畫上去,例如鎖店的招牌上繪有鑰匙。(照片來源/張芸瑄攝)



現今字體與傳統手繪字體對照,傳統手繪字體大多為顏真卿式楷書(顏體)。(照片來源/張芸瑄攝)



唐代張懷瓘《書斷》稱:「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楷書是具有法度的書體,在商業上
也可比擬作「公正貿易」的信念。(照片來源/張芸瑄攝)
 

除了楷書,「蠶頭雁尾」的隸書也經常被使用,「一波三折」的特點
讓招牌更加明顯。(照片來源/張芸瑄攝)

記者 張芸瑄
阿美族女孩,喜歡大海。一生若不經得風浪哪叫人生。有種就靠自己,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是冷漠。
記者 張芸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