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世代來臨 電商正夯
購物世代來臨 電商正夯
記者 彭書耘 文 2017/03/12
隨著物質生活的演進,購物儼然成為本世紀的最佳代名詞,已漸漸由單純的需求轉變成興趣。以成衣為例,商家使用促銷標語「春裝79折」或「紅區商品買二送一」吸引人們的目光,架上展示的產品琳瑯滿目、推陳出新。然而,這些景況已被完整複製到網路上,電子商務與購物結合,成為現代全新的風景。
以往熟悉的標語,現今充斥在網路購物平台。(圖片來源/MIUSTAR官方網站)
追求物質 消費至上年代
英國學者富蘭克(Frank Trentmann)於2016年的新書「Empire of Things」探討全球從15世紀至21世紀以來,物質生活所引出的社會意義及購物心理。書中提及現代人活在物慾之下,擁有過多超越本質所需的物品似乎已成為常態,而這股趨勢仍會持續延燒。
根據此狀況,相應的名詞「消費主義」隨之誕生。「消費主義」一詞出現的時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人們因經濟、科技各方面快速的發展,資源隨著文明進步大量開發,進而產出大量商品供人取用;另一方面,刺激內需是為追求市場活絡的政策,於是政策導向鼓勵消費。近代則因產業分工、高度工業化等原因,商品得以量產,單價下降,造成新一波的購物高潮,帶動廉價時尚的風氣。
「快樂就是努力工作,賺更多錢,買更多商品並持續下去」,此為諷刺消費主義的漫畫。
(圖片來源/有機會)
廉價風尚由已開發國家吹到世界各地,中國、越南和印度等開發中國家也搭上此潮流,使得需求更加可觀。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王雨讓、李信宏等人在分析報告中指出,印度於2015年成衣與鞋類市場規模達581.27億美元,相較於2014年,短短一年內便成長了15.9%,無論消費和成長速度都十分驚人。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2015年最新調查發現,香港人均擁有近一百件衣服,年花一萬港元購置新裝。同時,綠色和平也針對台、美、俄,墨、德、中、韓七個地區使用手機現況進行調查,以俄羅斯人均手機數高達5.55支為最高。或許現代世界快要不分國籍,只存在一名為購物的消費帝國。
購物遇上科技 大放異彩
消費世代蓬勃的另一個推手,必定是日漸龐大、無限商機的線上市場。於1990年代起,知名C2C(Customer to customer)線上交易平台──eBay,便已現形,雖然介面較為簡陋,但這一步確實開啟了人們在網路上的購物活動,是第一波電子商務的開端。
圖為eBay澳洲版的初版網頁,象徵著電商世紀的開端。
(圖片來源/ETFM)
1998年,Yahoo拍賣平台也在台灣上線了,爾後逐漸出現PChome、露天等台灣地區知名電商,再加上電腦快速的普及到家庭用戶中,兩者結合,改變了日常生活的模樣。與傳統購物相比,線上購物省去不僅僅是販賣者的成本,也給予消費者更多好處,例如由原本習慣的「櫥窗購物現象」(Window shopping)漸漸轉變為消費者獲利的「展示廳現象」(Showrooming)。
櫥窗購物意指逛街時隨意瀏覽櫥窗物品,是以往逛街時人們的慣用語;而展示廳現象則是線上購物和電子商務普及後,人們習慣在實體店面感受、體驗商品但不當場購買,回到家中或打開網路頁面才加以比價並下單。此現象的隱憂除了實體店面的商機減少,商品折損、折舊率提高更是令店家頭痛。現今,許多品牌現已轉而運用線上商城和實體店面相互搭配、雙管齊下,如美妝品牌提供店內試用也鼓勵線上訂購,使得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也不至於流失客源。
電商經營 模式大不同
上述的幾種電商皆有自己的經營模式,可以簡易地分成兩大類為:電子商店及電子商場。前者大多為單一品牌,有自行銷售的通道和合作的物流廠商,如台灣各大女裝品牌;後者則多以商城的型態呈現,統合大量品牌和產品,提供的服務也較為複雜多樣,配送系統也趨於龐大,如Yahoo奇摩商城、momo購物網。
正統的電子商務分類方式則是按照經營模式分類,最常見的主要有:B2B(Business to Business)、B2C(Business to Customer)、C2C(Customer to Customer)。B2B重點為上下游廠商的整合,可透過網路媒合供應鏈和經銷商,透過自動化管理系統提升效率也節省成本,創造企業之間更多合作機會。B2C則是最普遍的經營模式,由廠商在網路上提供完整的介面資訊給顧客,讓顧客得以藉由該平台購買商品或服務,如常見的網購頁面、線上證券交易。C2C則為消費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模式,當中的變化十分多樣,無論是拍賣、競標、直接購買或是全新、二手甚至近乎毀損,只要購買方與提供方皆同意,便完成這筆交易,平台如拍賣網或二手交易板。
然而,更多樣的經營模式隨著時代變遷產生,與電子商務完美結合的新概念是O2O(Online to Offline)。此模式為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強調將顧客在線上平台和實體商店間轉換的結合,如在現實生活中使用線上購買的服務、線上商品的折扣為實體商店的活動,消費者便能與電商品牌更緊密結合,留住關注品牌的客戶。
O2O為現今電子商務熱門的經營模式,同時也是電商世代的精隨。
(圖片來源/MBA智庫百科)
全新商機 各產業並行
由於網購創業門檻相較其他行業低,增加的速度飛快,激烈盛況更甚百家爭鳴,尤其網購女裝市場競爭趨近白熱化,全台的網路服飾就已高達3萬多家但仍持續增長,2015年台灣B2C網路商場排名第一的Pchome成交件數更是高達約117萬件,且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B2C電子商務銷售額為1.7兆美元,年成長達到15.6%,顯示線上的購物行為逐年攀升。
即便如此,網路商店不乏近期浮現的困境,因競爭過於激烈、廣告通路費用提高等原因,要在網路世界中殺出一條血路,需有更多變通的辦法。如部分品牌開始與不同領域的企業合作,以全方位服務創造消費者忠誠或使用多樣化行銷管道等等,完美整合虛擬平台、實體商品及相關服務更是所有電商的一大考驗。
消費和科技相互碰撞產生火花,璀璨燃燒的不僅僅是電子商務業,運輸物流、金融交易、廣告行銷等產業也相繼被點亮,未來將有更多產業與電商緊密結合,若能掌握趨勢,便可以打造更加完整的電商世代。
![]() |
記者 彭書耘
矛盾特質的集大成,興趣使然的少女,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夢想需要被打破但大概不是現在(不過要多吃青菜水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