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告別 面對失去的抉擇
百日告別 面對失去的抉擇
記者 林宥成 文 2017/04/16
從描述校園青春的「九降風」,到充滿想像與溫暖的「星空」,皆為導演林書宇的知名作品。2012年時,林書宇因失去摯愛的妻子,而使他內心沉澱許久,2015年他跳脫以往的風格,做了一部屬於成人的故事「百日告別」。同時,這也成為當年度台北電影節的閉幕片,述說一段青壯年時期,遇到摯愛生離死別後的心路歷程。
環環相扣 獨特元素
此部電影以雙主線模式穿插其中,表面描繪一男一女各自喪失伴侶後的心理變化,實則反映出導演內心的沉痛,卻帶著一種觸動人心的溫柔。林書宇曾說:「他們就像迷宮中的小老鼠,一隻橫衝直撞,一隻摸著牆走,最後可能都走到同一個終點。」男主角育偉在面對喪偶的心態較為暴躁不安,而女主角心敏卻異常平靜,個性大不相同的兩人,卻擁有著類似的生命歷程。
電影中時常會出現許多看似破碎無關聯的畫面,實為導演的精心設計,交互串聯起男女主角的生命經歷。像是喪偶後,兩人都想把有關於摯愛的東西全部隱藏,卻又不經意的觸碰屬於各自的回憶。像是主角們各自聽著生前一起彈奏的音樂、看著生前最愛的漫畫書,這也如實呈現出就算再怎麼不願觸景傷情,曾經一起經歷的過往,早已變成一種習慣。
除此之外,電影摻雜了濃厚的東方元素,以台灣常見的宗教習俗「做七」貫串全劇。在影片中循序放入頭七、五七、七七及百日的介紹,顯現著角色的心態轉換。同時,能喚起許多觀眾類似的生命經驗,並能加以瞭解這些儀式對於親人的意義,更能引發觀眾共鳴。當每個七來臨時,暗示著愛人已離去的事實,或許也反映出導演內心的自我對話,「時間到了就該放下。」
電影中各個七及百日的介紹,隨劇情循序漸進,使觀眾更有共鳴。
(圖片來源/百日告別臉書截圖)
除了東方道教的法會儀式,片中也呈現了西方基督教的追悼方式。即便兩者表面上大不相同,但卻都能使家屬漸漸的接受事實、慢慢的放下對逝世的人的思念、層層的撫平心中的漣漪,並擁有力量繼續面對不斷運轉的人生。
充斥寂靜的聲音 情感流露的真心
整部影片甚少的台詞,給予觀眾更多的反思空間,並使用鋼琴與中提琴的配樂填滿空隙,一步步地將觀眾帶入故事情緒中。中提琴的音色中,少了一種小提琴的衝動,少了一份大提琴的沉重,卻增添一股與人相近的感動。較為少見的樂器選材,反倒貼近導演所想呈現的那份真實感,出色的配樂,也使作曲家龔鈺棋入圍第52屆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然而,失去了台詞的輔助,勢必挑戰著演員們的精湛演技。導演沒有設定過多的對話與獨白,只用肢體與真實的情感流露,輔以諸多的特寫畫面,搭配著淡淡地鏡頭色調,來訴諸內心一層層的孤獨與哀傷。
長時間的畫面停留,寂靜的力量不證自明,同時考驗著女主角林嘉欣的演技功力。鏡頭時時刻刻都在捕捉,她每一秒細膩的表情變化與情緒起伏,不斷地將情感一點一滴的投射出去,逐漸帶領觀眾進入故事的氛圍當中。
長鏡頭的使用,對演員來說是個嚴峻的考驗,每一秒的情緒都要求精準到位。
(圖片來源/幕迷影評)
林嘉欣也曾表示自己在開拍前遇到親人離世,而將自己一部分的現實情感與角色做疊合,因而使情感更加到位。而她也將這個角色所隱含的逃避且墮落的心態,詮釋得可圈可點,令人驚艷的演技,使她榮獲第五十二屆金馬獎影后的殊榮。
而由五月天石頭(石錦航)所飾演的育偉,略顯生澀且稍嫌用力的演技,反而賦予影片另一種感受。奮力地嘶吼加上無聲的吶喊,內心的孤獨惆悵與渴求屬於人的溫暖,種種表現方式與林嘉欣相比,表演力道與情感拿捏的細膩與精準度雖不如她,但卻似乎呈現了人生某種更真實的反應。
當人遇到這類事情,那種崩潰且爆炸的情緒,總會存在某些人的個性中,或許人們都能在人生的歷程中,找到類似的影子相互輝映。
述說離別 真實上演
沒有過度的裝飾、沒有吵鬧的喧嘩、更沒有正確的解答,唯有自我的選擇,是對於百日告別最好的詮釋。此部影片過於真實的呈現人生縮影,並有種將眼淚與痛楚悶在心底,似乎找不到宣洩的出口的感受。猶如屈原《楚辭.九歌.少司命》所寫:「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人生中再也找不到比生離死別,還更令人感到悲戚的事情。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的權利,因此,這部片沒有道出面對失去親人、面對摯愛的離別,該用甚麼方式面對,反倒是營造一種平淡且悲傷地氛圍,更貼近真實的人生。畢竟會有什麼樣的心態,會用什麼樣的方式應對,因人而異。如同林書宇在專訪中曾說道:「沒有真正的告別,因為在你心裡,永遠會留一個位置給那個人。」而影片中的主角們面對的方式,也只是屬於人生裡的一種選擇罷了。
正式告別 正向作結
將電影片名百日告別調換順序就是「告別百日」,透露著劇中的深刻意涵,並呼應著劇中為亡者做七的連結。百日一到就要正式告別這一段過往,並期許能走出傷痛,即使整部片的沉痛層層堆疊,但最後依然以一種淡然且正向的態度作結。百日過去了,人生依舊是個不會停下腳步的進行式,而那個他永遠都會變成心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而片名隱含的另一層涵義則是,電影的英文名稱Zinnia Flower(百日草)與劇中核心概念「花開花謝終有時」意涵相呼應,簡單七字道盡生死離別的坦然。如同俗話所說:「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一步一步地接近死亡;但從死亡的那刻起,卻又是重生的開端。」
電影片名也包含深刻寓意,感受真實直達人心。(圖片來源/康妮的 30mm 眼睛)
這部片傳達了導演深深的懷念與觸動人心的溫柔,即便死亡是所有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但在人離開後,依然能用屬於自己的方式紀念他,也能成為心中一股強大的力量泉源。
![]() |
記者 林宥成
宥成是我,在一個香火鼎盛和四周都是田地的地方長大,不管如何,開心的過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再怎麼平凡的事情,一定含有其不平凡的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