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視覺 實驗性服設美學
衝擊視覺 實驗性服設美學
記者 陳昶安 報導 2017/04/16
今年三月,由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策辦的校內時裝競賽活動,分為「實驗組」及「時裝組」兩個組別,前者多為兩人一組的大二學生,協力完成四套兼備實驗精神與製衣技巧的系列作品。從初賽218個參賽組別中取三十組進入決賽,並在3月24日的「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所57週年服裝動態秀」會場上,以伸展台秀的形式進行決選。實驗組的作品相較時裝組而言,帶有強烈的藝術成分,也較不注重實穿性,學生可根據自身生命經驗、對社會的觀察或汲取生活上的靈感,轉化為素材並將理念套用至服裝作品上。
一件完整的實驗組參賽作品除了服飾外也包含臉部妝容。(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人員來回流動、衣架及衣飾遍布通道兩側,擁擠的空間顯示後台作業的忙碌。(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使用塗有螢光顏料的裝飾需要不斷照光以確保在秀場上完整地呈現反光效果。(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以異國經文為靈感發想的設計師在模特兒頭上試筆。(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模特兒臉上帶著塗鴉式的誇張濃妝在後台等待著上場。(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同系列的作品在臉部妝扮、服裝色調與材質上多半具一致性,並符合主題。(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生日皇帝大」以大膽活潑的配色與俏皮的造型設計帶出強烈的慶生氣氛。
(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The new 198 0’s」作者呂宗霖表示:「1980年代是戰後女性解放自己的時代,服裝款式多模仿當時男性正裝的廓形,包括寬大的版型與墊肩等,用以顯示女權主義的提升。」(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適當地運用場燈能產生與作品概念吻合的光影反應,在呈現上能更貼近主題。(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塑料、毛料等不同材質的搭配雖然違和,卻因選色、反光等物理特性凸顯了作品的特殊性。
(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設計師創作的靈感可能來自生活上的細節,即便不靠高級昂貴的配件也能設計出眾的時裝。
(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異位性皮膚炎」在選色及材質上的應用,以極真實卻抽象的手法再現了作者對這種疾病的想像。
(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當你的溫柔是暴力的顏色」以看似病變的畸形態,
反映外界對一個人單向壓迫而導致的自我扭曲。
(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比賽結束後,受獎設計師領著其作品在伸展台上接受獻花。(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設計師在賽後的謝幕環節登台,因見到前來支持、觀賽的親友而面露欣喜。(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光輝熠熠、人群鼓動,一年一度的實踐服裝周在熱烈的合影下完結了。(照片來源/陳昶安攝)
![]() |
記者 陳昶安
舞齡十一年,夜行性,容易過敏, 喜歡漂亮的東西和長得好看的人; 興趣是戀舊、感受、愛人與被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