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期

擁抱靈魂的天使 張艾如

臨床心理師張艾如,用著屬於他的溫暖與理解,滋潤每個曾受過傷的靈魂。

擁抱靈魂的天使 張艾如

記者 林宥成 報導  2017/04/23

一雙專注的眼神與一抹燦爛的笑容,加上一顆廣闊的心胸去仔細傾聽,並在相互交談間漸漸使人敞開心房,解決人們心中的疑難雜症。身為解離性人格專家的臨床心理師張艾如,帶著上天賦予她的才能,釋放一個又一個被困在社會牢籠裡的靈魂,也用屬於她的溫暖,滋潤每個曾受過傷的靈魂。
 

該走的路 該受的磨練

三十年前,高中第三類組大多仍隨世俗的腳步前進。當時立志成為醫療者的張艾如,雖未考進醫、牙相關科系,但仍選擇三類組的心理系就讀,看似平凡的一個抉擇,對她來說卻是一條老天爺為她安排好的路。

大學期間,她曾想過要參加四醫聯招(當時四個醫學院另外聯合招生),轉往醫學系,但卻錯過考試時間與他人勸退而打消念頭,「老天爺不讓你走就是不讓你走」她笑著說道。


張艾如本人照片。(圖片來源/張艾如提供)

臨床心理師是台灣醫療界唯一需要碩士證書的醫事人員,當年她摒棄與指導教授出國進修的機會,而留在台灣念書。「或許出國攻讀臨床心理博士後,現在生活會變得很不同,但我覺得這就是命吧!」在研究所時,她人在桃園念書、上課地點卻曾在台北、當天還要坐夜車下台南收論文,假日前往高雄親人家裡,回北部途中才會經過台中的家,就這樣每個禮拜五個地點,跑了三年之久。

研究所畢業後,她已在長庚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師,而後被國防醫學院與三軍總醫院挖角。當時已具備教育部相關資格的她,接下醫學院所有心理學的講師課程,也同時是全職的臨床心理師。因為身兼教職的緣故,所以職等最高,而必須處理行政事宜,再加上對外演講的部分也要親自上場,才能帶領其他人接班。

除此之外,她還同時去攻讀博士班,只為了告訴大眾,許多事情與一般人的認知有很大的落差,因此她認為她必須要有個博士頭銜,才能使他人信服。同行都笑問她,身兼如此多職該怎麼活,但正如孟子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張艾如那些年的人生,充分的體現了這句話的精髓。


張艾如在幼兒園向家長演講,提及應該如何傾聽與協助小孩。(圖片來源/新新幼兒園提供
 

人生的轉折 自行開業的起點

「我爸爸常說:『我女兒這麼忙到底要忙到何時?』」她淡淡地說著。

每次她同事下夜診,都還會看到張艾如在勤奮工作的身影。本該下班的她,總認為若能多接幾個個案,那他們就不需要白天請假,也不會因此害他們失去工作。雖然時常都很晚才離開醫院,並且她的父親已開始有生病的徵兆,但她家人都給予滿滿的愛與理解,使她無後顧之憂的助人。

然而,她父親的身體狀況卻日漸惡化,最後送進她所處的醫院治療後,仍回天乏術。「我問著老天爺為何要讓我父親在我醫院過世,使我不敢踏進自己的醫院。」但她認為老天爺總會在適當的時機,尋找不同的刺激或不同的人,使人突然明瞭一些事。有次,她同事問她說:「妳是這種把自己放在後面,把需要的人放在最優先的人,那妳會不會把家人也放在後面?」

這個問句點醒了她,讓她想起或許有句話是她一直忽略掉的,「我女兒這麼忙到底要忙到何時,才能來陪我們?」因為當下這個頓悟,使她毅然決然地離職。原本打算去別人的心理治療所靠行的她,卻因為要給當時治療的這些個案歸屬感,加上可以依照個案情況不同給予不同優惠,才決定要自行開業,而開業後的她才開始逐漸懂得生命的真諦。
 

尊重與理解 傾聽靈魂的聲音

在16年前,被視為罕見疾病的解離性疾患,即俗稱的多重人格(DID),當時在半年內張艾如竟接到三個個案,使她大為震驚,但之後她才理解這本是她的天職。而開業後,諸多的個案逐漸教導她許多先前不曾理解的事情。

「在我的眼裡,沒有所謂的疾病,因為疾病是人去定義的標籤,並不是少數就代表異常。」每種被外人所定義的心理疾病,對張艾如而言,只是每個生命在執行自己的任務罷了。例如,會有怕地震的人格產生,也是因為曾經遭遇過類似狀況,要幫助人不再受到危害,因為生命不會讓人重蹈覆轍。

套用張艾如的「葡萄理論」,每個人本身都是多元意識形成一個我,而人類都擁有許多種性格,如同大眾所熟知的七情六慾,每種性格就如同一顆又一顆的紫葡萄,而每顆葡萄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靈魂。只要擁有較為美好的童年,這串葡萄就會長的較為飽滿結實,所以只會被我們覺知為外顯的一個我。

然而,對於多重人格,她給予這些人一個新的稱號:「心靈家族」。因為這些人大多童年受到創傷,如同每顆葡萄遭到風吹雨打,致使每顆葡萄萎縮鬆動而散落在地,才會呈現出許多不同的人格表現。而她的任務就是幫助心靈家族的主人格成長,並照顧他們內在的所有靈魂,維持彼此的和諧,呈現更成熟的生命狀態。


此為情緒能量調節室,透過打地鼠以及擊打沙包,無後遺症的身體活動,
釋放過多的能量與負面情緒。(圖片來源/張艾如提供)

見過無數心靈家族的她,有個個案其中一個靈魂屬於墮落的天使,自從懷孕就開始折磨她的母親,成長歷程間也常出事,使其母親不堪其擾。後來得知一切是依循著這位母親的前世因果,與個案中的這個靈魂,兩者是相互對立的關係

張艾如則秉持一顆理解的心與它對談,也因為張艾如能正確了解與關心,所以這個靈魂才願意現身回答。種種奇特的經驗,使她更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適當運用她的理解力,去關懷這些被誤解或曾遭受創傷的靈魂。

外人常說光明要滅掉黑暗,但她認為每個生命每個靈魂都是平等的,都只是在執行自己的任務,如同太極陰陽調和。這些看似較為黑暗的靈魂,只要用心去照顧且理解,都能成為生命中的意志力、勇氣或爆發力。每個靈魂的出現都有理由,學會尊重與理解這些生命,適時的排解心中累積的負能量,就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穩重的人。
 

踏穩腳步 自有安排

「老天爺總會在最適當的時機帶你轉彎,因為當上天需要用到你時,會將一切都安排好。」她認真地說道。

因為她開業後堅持非營利的助人理念,而換來了平順,沒有諸多的紛爭。因為她相信走在該走的路上,就會得到老天爺的照顧,讓自己能夠安穩的走完接下來的助人旅途。

「我們就認真的走每一步,一切自有安排。」她也認為每個人就讀不同科系、從事不同行業,都不是偶然,而是身帶著某種任務,在適當的時機一切都會明瞭。所以,當開始感到徬徨,開始心情低落,不妨想想劉德華的笨小孩歌詞所寫:「往著胸口拍一拍呀!勇敢站起來,不用心情太壞。向著天空拜一拜呀!別想不開,老天自有安排。」

記者 林宥成
宥成是我,在一個香火鼎盛和四周都是田地的地方長大,不管如何,開心的過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再怎麼平凡的事情,一定含有其不平凡的內涵!
記者 林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