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期

無性無愛?遲緩兒與性犯罪

直視驚悚推理劇「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當中,遲緩兒角色陳威政的性犯罪行為。

無性無愛?遲緩兒與性犯罪

記者 范瑀真 文  2017/04/23

「姊姊你看!這個是壞人...壞人現在要我過去,可是哥哥都不接電話...」陳威政焦急失措地向小姜(姜淑貞)求助,彷彿上一秒獸性勃發、欲破門侵犯小姜的他已消失在另一個時空。案情急轉直下,暴風雨的烏雲正猛烈地聚集至所有關係人上空,隨時都可能有人在毀滅的邊緣鬆手。此刻內心被驚恐與不安交纏的姜淑貞,面對威政的攻擊與突然求助,她的勇敢終究凌駕於恐懼之上。在與威政一同追出去的那一刻,已暗示了暴雨將洗去層層執念與謊言,在背後等待的是溫潤的陽光。


姜淑貞面對失控的陳威政,露出不安的神情。(圖片來源/一起品嘗影劇吧
 

串聯敘事線 不能再被忽視的存在

在「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一劇中,許光漢飾演的角色陳威政是一個身體健全,但智力發展不足的遲緩兒。他雖然不是四個主要角色之一,卻是串起主線與支線的關鍵人物:性騷擾及性侵未遂慣犯。他的性犯案,使哥哥奔波勞頓於派出所、觀護所。陳威政像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因性衝動傷害女子。也因為他的存在被謀權者發現、利用,陳威政同時成了性犯罪的加害者與被害者。然而在全劇結束後,觀眾的內心起伏是微妙的,雖然看見他的原慾衝動,也看見他危險脫序的舉止,卻無法遏制油然而生的心疼和無奈,在劇情的引領下,將其定位成「犧牲者」。

許光漢靈動的演繹,將多數大眾對遲緩兒的認知,從恐懼層面帶往更深層的心靈面。在台灣,遲緩兒多數是被貼上「無性」標籤的。基於傳統觀念對「性」的難以啟齒,以及遲緩兒教育所面臨的困境,許多遲緩兒的家長選擇刻意忽視孩子性領域的發展。但正如健全青少年對性的好奇與嚮往,情慾探索也是遲緩兒成長的必經過程。


許光漢飾演陳威霖主任的弟弟,遲緩兒陳威政。(圖片來源/張草莓

劇中,陳威政的先天失調已然不可逆,但後天的逐步扭曲是否才是造成遺憾的真兇?他珍惜哥哥陳威霖的愛和照顧,因此聽話順從;然而,被哥哥藏在不見光的門扉內,網路色情聊天、色情影片是陳威政捕捉性愛的唯一窗口。當他窺聽門板後面傳來哥哥不倫戀情的聲響、當他為尋哥哥而來的女訪客應門,深沉的寂寞和對愛情的渴望終究產生了質變。

透過令人不寒而慄的劇情發展,以及交雜跳躍的敘事線,導演成功營造出驚悚氣氛與懸念。整齣劇宛如在要求觀眾正視議題,認真聽一回現實社會中所有陳威政的聲音。不論是長久積累的憤怒、不可控制的原慾發洩、抑或兩者兼具,我們害怕承認自己曾經的漠視,如今卻不能再逃避。一旦逃避直視,內心的罪惡感便洶湧而上,每一個觀影者都是塑造陳威政的幫兇。
 

戲劇之外 誰為慾望開啟出口 

劇外,當新聞媒體大肆報導精神障礙犯罪、遲緩兒性犯罪,喧囂的輿論通常不願再花心思了解背後的故事。以身心健全者的高度宣判弱勢者「有罪」,在這個冷漠的社會也許太輕巧、太容易。許光漢自云在「姜老師」一劇中的定位屬於社會底層,被傷害、誤會,渴望愛卻經常感受到黑暗。他擔心觀眾在看完此戲後會對遲緩兒產生更負面的刻板印象。「希望自己有呈現出好的樣子,讓觀眾進入角色去了解他、憐憫他。」許光漢釐清,劇本最初如此設定陳威政,是因考慮到劇情走勢及角色的力道、厚度,並非概括呈現所有的遲緩兒。事實上,他在陽光基金會擔任志工、貼近觀察遲緩兒時,發現他們在工作時的專注度、細心度甚至是一般人可能做不到的。

再怎麼寫實的戲劇,終究會有渲染的成分存在。觀眾能否接住此劇拋出的訊息,在演員竭力的情感重擊下覺察遲緩兒的需求及困境、並意識到遲緩兒,甚至所有身心障礙族群被限縮的情慾、愛慾出口?這不僅考驗著編劇、導演、演員的能力,也考驗台灣觀眾的素質。
 

殘酷劇情 卻是真實社會寫照

「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屬於植劇場系列,是驚悚推理類的第一部單元劇。其以極具渲染力的甜美劇名搭配灰冷調性、破碎化的主視覺登場,不和諧的壓迫感在劇集釋出之時便定下整部戲的基調。從第一集「身世祕密」開始,跳躍凌亂的敘事線毫不給予觀眾喘息的空間,「性侵」猶如鬼魅的嘲弄時不時闖入,強烙在觀眾記憶角落,似乎在警告著螢幕前的觀影者:這不只是一部驚悚推理劇,更是社會的真實寫照。性犯罪不只會發生在戲裡;隨時隨地,因為各種外力及內塑,任何人都可能是下一個性犯罪的加害者或受害者,看戲的「你」也不是局外人。


演員呈現眉頭深鎖面貌,「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全劇基調灰暗。(圖片來源/水星人的怪咖時代
 

被愛恨淹沒 群魔亂舞眼迷離

戲中的謀權者編織了一張精細縝密,卻仍潛藏疏漏的網,他困滯劇中來自不同身世背景之人,卻也親手毀滅了自己。大姜姜香慈被物質與精神匱乏啃嚙,眉頭深鎖自卑與恨妒;小姜姜淑貞甜美善良,卻帶著性侵陰影而只願相信自己所見;陳威霖父歿母臥床,因為和照顧自己兄弟倆的林姐發生不倫戀情而深深痛苦著;吳修齊一心為妻報仇,從善良父親一步步沉淪妖孽之途,雙手沾滿無辜人之血。四人帶著各自的秘密來到光田中學,目的、慾望、猜忌、愛與恨,揉雜成乾燒的爐,在一場監視器沒有錄到的師生拉扯中爆發成校園性騷擾醜聞。而這醜聞,只是眾人墜落的序章。

導演王明台在全劇中頻繁使用監視器錄像畫面取代一般運鏡,刻意營造出證據確鑿的真實感。但是,小方盒鏡頭內的,就是事實嗎?眼睛看到的,一定是真相嗎?當觀眾以為站在旁觀者清的制高點,一切似乎撥雲見日時,竟又峰迴路轉,所有被忽略在幽暗角落的細節都能成為翻案關鍵。此時,觀影者也落入劇中人深陷的網,在群魔亂舞的漩渦中雙眼朦朧,看不清正義,也看不清真理。他們必須絞盡腦汁思考,才能吞嚥一張張破碎的畫面,拼湊出整部戲的訴求。
 

殺青之後 誰在闌珊處明滅


烏雲散去,真相得以昭顯,執念與偏見也因互相理解而放下。(圖片來源/起品嘗影劇吧

「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如植劇場其他單元劇,捧紅眾多新銳演員,他們的未來耀眼逼人。在戲劇的酣熱暢快之後,演戲者拔尖躍起,看戲者內心餘波盪漾。而處在弱勢的遲緩兒,對他們投射而來的眼光是否更加溫柔?還是他們依然在遠離社會舞台的燈光闌珊處,忽明忽滅,對抗著不懷好意的現實?這些疑問,仍待時間去辯證。

記者 范瑀真
     
記者 范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