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queline du Pré-將生命注入琴聲
Jacqueline du Pré-將生命注入琴聲
記者 郭大齊 文 2008/10/26
![]() |
|
一個身世坎坷,卻活得無比燦爛的大提琴演奏家。 照片來源:http://www.elgar.org/3cello-b.htm
|
在天氣慢慢轉涼的季節裡,即將進入的期中考,一首Elgar大提琴協奏曲,觸動了內心許久不曾有過的感動,讓音符跳躍的旋律再次將內心的紛亂撫平,一個完美詮釋Elgar Cello Concerto,就由Jacqueline du Pré 這位於10月19日逝世滿21年,並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女大提琴演奏家所演奏。
得天獨厚的才能 天生的大提琴家
她生於1945年1月26日,從小就在音樂世家中成長,母親亦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從五歲開始學大提琴,由於對音樂音準的感覺極強,使得她在學琴的路上非常順遂,並曾受許多人的指導,如對她影響很深的William Pleeth, Pablo Casals(聞名於世的大提琴名家), 與Mstislaw Rostropovich等的指導或對樂曲的詮釋,也藉此慢慢確定往後的演出風格,而特殊的誇張肢體語言也在此時確立,「那無止盡的力量,像座爆發的火山岩漿!」William Pleeth說。也許在不同的年代許多人對du Pré那演奏時豐富的肢體動作有著許多不同看法,但不可否任的,她投入完全的情感,隨著旋律遊走的心境,將那一首首的曲目,做了最完整的呈現與另一種方式的表現。
隨後開始的演奏生涯中,在17歲時於倫敦的Royal Festival Hall以一首Elgar大提琴協奏曲,做為第一次登台演出,高超的技巧與情感完全投入琴聲中,29分鐘的曲目裡感動了全場觀眾,而這場成功的演出,也將她的知名度帶向了世界,並於歐美各地開始巡迴演奏,也取得當時最著名的大提琴家之一,於1965年的春天同英國BBC交響樂團在美國的演出,更讓她奠定了世界級演奏家的地位,她以一首Elgar大提琴協奏曲,贏得了美國人的心,「她的演出既活潑又具權威性」,《The Boston Globe》的音樂評論說,「Elgar這首富後浪漫情懷的協奏曲非常適合她,她表現的熱情高貴!」,而當時的她只剛滿20歲!
而在後來,於北美與蘇聯的演出,戀愛的情緒亦表現在她的幾場演出中,琴聲更是隱藏不住內心的喜悅,隨後和同是鋼琴家與指揮家的Barenboim結婚,並第一次與英國室內管弦樂團演奏海頓的《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完美的演出更是震撼了觀眾。在往後四處奔波演出的日子裡,不斷地忙碌與奔波慢慢侵蝕著她的身體,直到1971年,未知原因的多發性硬化症開始籠罩著她,這個曾經奮力的拉著弓譜出一曲曲音符的手已經再也拿不住那沉重的弓,隨著當年12月同丈夫Barenboim去EMI錄製Frank和Chopin的奏鳴曲畫下了休止符時,她的演奏生涯亦畫下了句點,而她當時年僅28歲,演奏的生涯僅僅十年左右,從1973年才被檢查出的病因、1976年獲頒勳章、到1987年10月19日的離開人世,那巨星殞落的如此之快,但在音樂方面的成就,卻早已成為不朽的傳奇,也是提琴界裡必談論到的典範。
琴音情感濃烈 世人無法忘懷
在所發行的錄音專輯裡,《Elgar:Cello Concerto》的四個樂章無疑是她最經典的曲目,並廣為人知,而先後隨著不同階段的錄音,更是從琴聲中反映了她當時的心境與感觸,曾經的激昂輕快曲風,到後來的帶些哀愁,更多的感情投入於琴音之中,尤其是第一樂章開頭那前幾節中,緩慢但具爆發力的慢板中,更是帶盡無限情感。而其它也發行了如《the conceto collection》巴洛克時期的曲風、與同丈夫Barenboim所共同演奏 的《Bramhs:Cello Concerto》大提琴與鋼琴二重奏,更是另一部經典的曲目,無論是快板或慢板,du Pré浪漫的感情投入與熱情豐沛的表示,更讓本二重奏 成為除Elgar之外不可不提的巨作。此外較著名的,還有同丈夫Barenboim、小提琴家Pinchas Zukerman所共同演奏的貝多芬鋼琴三重奏、柴可夫斯基鋼琴三重奏等,甚至是她的E小調鋼琴協奏曲等,隨著錄製成的唱片到翻成數位化的CD,都讓她的琴聲,永遠不被後世所遺忘,她的風采永遠被世人所記得。
隨著1998年所上映的《無情荒地有情天Hilary and Jackie》這部由小說改編的影片,再一次讓大家探討起du Pré,雖然許多部份討論到她的感情愛恨,但對於她曾經於音樂所取得的成就,卻是沒有人敢否認。
「直到17歲前,大提琴都是我最好的朋友。」du Pré曾說,每個學樂器的人經歷過都知道,對樂器感情投入的越多,它回報給你的也越多,並且互相用著最溫馨的語言溝通著,彼此沒有隔閡,只有那心底的對話,尤其是一把好的樂器,而弦樂器更是如此。雖然du Pré已經離開了人間,她那流露感情的琴聲,卻隨著愛琴Stradivarius Davidoff在她去世後傳承給馬友友,而那動人的琴聲將繼續延續下那不一樣的旅途與美麗動人的樂章,並交織出另一段更美好的旋律,直到永遠。
![]() |
記者 郭大齊
一個以攝影為喜好、旅行為嗜好、攀山為興趣、足球為專長、大提琴為休閒 愛好攝影,盼望用著那一張張照片,將一絲絲回憶與感動永遠留存! 愛好旅行,由美俄走到赤道邊,讓一個個城市與鄉村,打開我的眼界! 愛好攀山,喜歡那高山所帶來的寧靜,讓塵間俗事遠離於腦後,而回歸平淡! 愛好足球,熱愛著足球與人間的互動與團隊配合,進而達到人球合為一之境界! 愛好大提琴,喜歡那弓弦磨擦所發出得美麗低沉樂音,使雜亂的心靈歸於平靜! 我 郭大齊 一個土木專業學生,以本專業為榮 努力在專業外尋找著夢想、追尋著興趣 學習文字語言的奧妙與表達 不斷著充實自己 一日喀報人 終身喀報人 永遠以喀報記者為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