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期

生死愛戀或留戀 通靈少女

評論「通靈少女」,這部獨特又引人注目的電視劇。

生死愛戀或留戀 通靈少女

記者 李瑞彥 文  2017/05/07

裊裊輕煙盤旋上升,消散於空氣中。在意欲消弭生死隔閡、傳遞訊息的香壇前,仙姑小真的存在是天命、是對信眾的救濟;然而對於小真本人來說,隔閡她與世界的卻正是身為仙姑的能力與責任。以這份獨特的疏離感創造出新意,一同經歷十六歲日常中的各種生死別離,誕生出了話題十足的作品,「通靈少女」。


「通靈少女」官方宣傳海報。(圖片來源/通靈少女臉書專頁
 

文化貼近性 平凡包裹的不平凡

對台灣人而言,宮廟文化是近生活的環節,甚或是不可分割的生活主體,選擇這樣的題材來製作電視劇,使得「通靈少女」在先天上便擁有了有別於其他影視作品的優勢。如同本劇在推出之時主打的,這是個關於成長的故事,而基於角色成長的故事,勢必得塑造出讓觀眾容易代入的角色。因此,「通靈少女」這個獨特的故事題材,可以分成幾個面向來探討。

「通靈少女」的優勢,第一層同時也是最顯眼的層面,就是文化及生活上的貼近性。以台灣觀眾的角度來看,確實,寫實的宮廟文化描摹加上主角問題重重的校園生活,能夠滿足該劇多數觀看群體對於劇情的投射與想像。但是若再深入一層來看,便會發現,營造出第一層的現實表象並且讓人認同,正是「通靈少女」最成功的設定。

事實上,不論是劇情的細節或是角色之間的對白互動,本劇所呈現出的世界是一般人認知範圍之外的現實,並且以此來吸引觀看者一集接著一集的收視。揭開表象,顯露真實,可以說是本劇用來推展劇情的核心概念。不論是將廟宇當成公司在經營的金老師,小真本人對於信仰的理解,甚至是一大劇情角色阿樂的整體塑造,都一再驗證了這種藉由反差所產生的效果拔群。「我叫謝雅真,這是我十六歲的日常。」這句出現在每集開頭的自我陳述,就意味著這絕對不會是個平凡的日常。


劇中對謝雅真(小真)在執行仙姑工作時的描寫點到為止。(圖片來源/娛樂重擊
 

身分交錯的衝突 悲喜交雜的情感

要如何製造出新的刺激與事件來推展故事,「通靈少女」的設定就是標準的「雙重身分」手法。藉由同一個角色身上擁有兩種角色塑造,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牴觸、衝突,呈現出蠟燭兩頭燒的急迫。劇中,當校園生活與仙姑職責其中一方進展順利,通常就表示另一方即將發生事件;有時甚至會同時降臨,逼迫小真做出選擇。而在這樣子的選擇與取捨過程中,小真的內心有了轉折,對外處裡事件與危機的同時讓她的人格獲得成長。但,這樣子的角色與成長,製作團隊選擇了一個有別於大眾預期的方向來發展。

「通靈少女」是個不折不扣的英雄故事;而主角小真,是個身不由己的時勢英雄。

只要是觀賞過本劇的觀眾或多或少都能發覺,這並不是個喜劇,即使裡頭加入了許多笑料元素;然而發生在主角身上的苦難,也沒有讓本劇成為悲劇。酸澀的底蘊搭配上若有所失的惆悵,稍稍沖淡直面悲傷的衝擊力道,卻也讓最後一集的高潮略顯單薄。「仙姑只問生死,不會其他的。」這句小真親口說出的話,定位了生與死在劇中的分量。不斷幫助他人面對生死的仙姑,自己是否具有面對生死的力量?這本應能發展出十足具衝擊力道的腳本,但似乎是為了全年齡向的收視以及頻道觀感而選擇了簡潔溫柔的敘述方式,連帶著劇中的對白、配角設計也隨之功能化、平版化,與現實在一定程度上是無法連結的。


劇中的配角難免淪為平板的功能性角色。(圖片來源/通靈少女臉書專頁

雖說如此,主要角色的表現,依舊是可圈可點的。飾演謝雅真的郭書瑤,自從本劇消息釋出以來就一直被投以極高的關注,而她在劇中的表演以電視劇規格來檢視,可說給予了小真這個角色所有該有的詮釋。導演陳和榆乾淨、不多贅述的導演手法或許不太適合堆疊出滿溢的戲劇張力,但是相對的,信任演員能夠撐起段落情緒而豪不吝嗇地給予特寫鏡頭,讓「通靈少女」中的角色能夠輕易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郭書瑤的演技便在各種角色主導情緒的鏡頭中自然流露,成功地建立起小真面對各種壓力的真實情感,讓觀眾感同身受。


飾演小真的郭書瑤在戲裡戲外都是焦點。(圖片來源/通靈少女臉書專頁
 

玄不改命 少女的現實命題

「通靈少女」成功塑造出的立體角色,不僅小真一人,但偏重描寫的比例十分明顯。由於小真貴為主角,給予其更多更深入的刻畫無可厚非;礙於六集的時間限制,在各個事件的時間分配中也只能盡量做到讓配角使人印象深刻。然而故事中僅次於小真的主要角色,轉學生何允樂,卻實在是個淪為劇情工具的可惜角色。颯爽登場,攪亂一池春水,與小真交織譜寫出一段帶點青澀的成長故事主軸──本該如此,觀眾也如此期待著,製作組卻在這時選擇抽離角色本位的敘事,改以劇情為重逼迫角色成長。在強行推動劇情的事件之下犧牲了原本著重深度的角色刻劃,雖然讓主角成長的目的是達成了,但未免令人覺得惋惜。

具有通靈能力的英雄,最終無法讓所有事情都如自己所願,「當我們失去了越多,其實也獲得了越多。」以一句話概括了小真在雙重生活的夾縫間所面對的,回歸後的日常繼續著平凡中的不平凡。現實的酸楚使人成長,這部戲劇的寓意直到最後才豁然明朗,與其說是一語點醒夢中人,不如將之比做人們都需要些夢想來構築支撐現實重量的地基。即使會經歷破滅與痛苦,但終將成為面對明日的勇氣。聽起來是否有些濫俗?但「通靈少女」就是這麼一個用嶄新角度來詮釋濫俗道理的故事,至於效果就有待觀者自行消化了。


由蔡凡熙飾演的何允樂,在劇中象徵希望與破滅的一體兩面。(圖片來源/通靈少女粉絲專頁

「天命」所謂何物,莽撞地抗拒與妥協,最終結果仍然聽天由命。只能學習不為了任何人而去負擔生死的重量,在現實的無奈之中仍需保有一絲信念與純真,仙姑如此,少女亦然。

記者 李瑞彥
媽我用廣播上頭題了。
記者 李瑞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