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期

愛媽的無悔付出 貓花公園

記錄貓花公園的流浪貓以及愛心媽媽。

愛媽的無悔付出 貓花公園

記者 陳昱彣 報導  2017/05/14

二十年前,台北市貓花公園的愛心媽媽發現社區內有許多流浪貓,但這些貓常被有心人士刻意傷害,令人心痛。從那時起,愛心媽媽就開始餵這些流浪貓,並在取得貓的信任之後帶牠們去結紮。其實到現在,還是有許多民眾不能諒解愛心志工餵食流浪貓狗的行動,也因此志工通常都不願露面接受採訪。一開始貓花公園的愛心媽媽也只能在半夜偷偷餵貓,直到貓花公園附近的居民發覺定時餵養流浪貓並結紮的方式並不會使環境髒亂,也能有效控制附近的流浪貓繁殖數,還能捕捉老鼠,才漸漸接受,而這些流浪貓也能安心的在貓花公園內生活。

 


位於台北市的民有二號公園現在已經成為讓貓咪可以安心生活的「貓花公園」。
(圖片來源/陳昱彣攝)
 


專門為貓咪設計的跳台,讓牠們可以避免被流浪狗追逐攻擊。(圖片來源/陳昱彣攝)
 


公園裡的貓橋、貓屋都是愛心媽媽向社區申請後自費設置的。(圖片來源/陳昱彣攝)
 


公園裡的貓經過餵養都很親人,也會主動靠近遊客。(圖片來源/陳昱彣攝)
 


常會有家長帶著小孩一起到貓花公園看貓。(圖片來源/陳昱彣攝)
 


沒有小朋友的時候,貓咪就大辣辣的趴在溜滑梯上。(圖片來源/陳昱彣攝)
 


愛心媽媽在公園內準備水盆,讓貓咪隨時都有乾淨的水可以喝。(圖片來源/陳昱彣攝)
 

每天晚上六點,愛心媽媽每天都會帶來貓飼料,讓這些流浪貓不必挨餓。(圖片來源/陳昱彣攝)
 


餵食時間一到,貓咪們就會緊跟著愛心媽媽等待食物。(圖片來源/陳昱彣攝)
 


經過長期的相處,貓花公園內的貓都非常信任愛心媽媽。也因為有愛心媽媽的努力,這些流浪貓才能在公園內自由地生活。(圖片來源/陳昱彣攝)

記者 陳昱彣
Sylvia。 選擇障礙的天秤座、害怕孤單的台北人 不擅表達,期望能從文字中找到溫度
記者 陳昱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