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少年》 彈奏反叛序曲
記者 楊睿愷 文 2008/10/26

《20世紀少年》的重要圖騰,象徵著一群正義無畏的夥伴拯救地球的決心。(圖片來源:官方網站)
橫跨三個年代的跳躍敘事,複雜地展演出科幻冒險摻雜懸疑偵探的劇情,藉由故事主角在孩童時期所創作的圖畫書─描繪恐怖份子襲擊世界與九位英雄拯救地球的《預言之書》,來隱諱卻細膩地描述主角個人以搖滾樂反叛不公的夢想,以及暗諷民眾成為極權政治傀儡的社會現實。
根據日本漫畫家浦沢直樹獲獎無數的作品《20世紀少年》,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20世紀少年》,挾著日本影星唐澤壽明、豐川悅司、常盤貴子的人氣,與一大群日劇中常出現的知名演員之加持,《20世紀少年》是部已在日本上映八週,票房至目前為止賣座37.3億的電影,因漫畫劇情打出良好口碑,所以觀影人氣頗旺。10月17日甫在台上映,也讓不少日本電影或漫畫迷群爭相觀賞,為的就是一睹這部節奏緊迫的電影所營造出來的奇異氛圍,並從主角的搖滾樂中,一窺濃厚的反骨風格,同時也深刻預警世界將深陷重大危機的詭譎風暴。
1997年,故事的主角,遠藤賢知,本是一家便利商店的店長,與母親同住,還需扶養離家出走的姊姊遺留下來的孩子遠藤神乃,生活單純卻也乏味。在睽違數十年的小學同學會上,賢知從昔日的好夥伴口中得知最近有個神祕宗教團體,號召身旁所有認識的人去信奉他們。那宗教團體的首領,廣大的信眾們均稱呼他為「朋友」。賢知經同伴的點醒才驚覺代表神祕宗教團體的符號,竟是當年小學的玩伴阿區所繪。原本塵封已久的童稚回憶,剎時湧現腦海。
1969年,隔年即將在大阪舉行萬國博覽會,同時也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年份,全日本都沉浸在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期盼中。阿區、雪次、福平、阿門、丸夫、義常、青蛙仔、噹機,以及包括賢知在內的九個童年玩伴,總圍在自行搭建的茅草屋中一同群聚說夢,並由賢知主筆,共同完成了一部恐怖份子即將以病毒摧毀世界,以及核能機器人肆虐東京之時,有九個英雄將會挺身而出保衛地球的故事。當時,朋友阿區以他的大眼、漫畫月刊的標誌,為九人團體塑造了正義夥伴的象徵。

(上圖與左圖)對照成年與幼時的遠藤賢知與他的六個夥伴,一同對抗邪惡勢力。(圖片來源:奇摩電影)
|
 |
時序回到1997年,賢知意外得知幼年好友噹機是因不信任「朋友」一夥而慘遭秘密殺害,以及全世界發生一連串與自己幼時創作的圖畫書故事情節一模一樣的恐怖攻擊事件,均是「朋友」在暗中所為,他決心出來拯救地球,就跟孩童時期的自己有著同樣大無畏的沸騰熱血。
然而,隨著案情一個個曝光,最有嫌疑的阿區是站在賢知這邊的,賢知也發現他欲剷除的「朋友」,竟可能是外甥女神乃未曾謀面的親生父親?接踵而來的無盡謎團越來越多,賢知逐漸被「朋友」所建立、號稱正義的政黨「友民黨」所陷害,塑造成是所有恐怖事件的主謀。
賢知因怕被警察無故逮捕,在地下道躲躲藏藏了好幾年,時光飛逝,來到2000年12月31日,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最後一刻,巨大機器人果真如賢知小時候所寫的《預言之書》一樣,恣意釋放讓人類血流乾涸致死的病毒摧殘東京,賢知與他找到的六個幼時夥伴齊心面對這關鍵的決戰時刻,在置放炸彈摧毀機器人的最後倒數計時,賢知卻看到了「朋友」的真面目……轟!的一聲,迎向二十一世紀。
2014年,一切是如此平靜寧和,神乃拿著破爛不堪的收音機,聆聽叔叔自創的搖滾樂,還有未盡的人生等著她,以及生死未卜的遠藤賢知一群人。
關於「朋友」的真面目以及他是否為賢知的小學同學或九人團體之中的一員,一切都不得而知。因為,這僅是《20世紀少年》的第一章,還有兩部未上映的電影讓觀眾引頸期盼著。
先撇開作者欲傳遞給閱聽眾一些較為沉重的理念不談,本片可說是對於荒誕卻興味十足的童年與青春下了相當好的詮釋與註解。賢知原本平順卻枯燥的生活,因有了契機能讓他重新緬懷消逝的曾經,找回在旁人眼中離經叛道的胡鬧妄想,卻是自己長久以來真正尋覓的想望歸所。
科幻的故事 勾勒出自省種種
一個如此龐大紛雜、科幻弔詭的故事,能以兩小時電影交代清楚、敘述完備,足以顯見導演堤幸彥的功力。20世紀70年代的過去與90年代的現在時空交錯的劇情走向,導演拍攝地非常流暢,即便沒有看過漫畫,也可以了解整個故事背景的脈絡與架構。基本上這部電影是很忠於漫畫原著的,導演砸下17.5億元台幣,橫跨八國取景,塑造出許多戰爭、流血情境,除了動畫特效與爆破火拚場面的可看性,也帶出了許多發人省思的議題。
本片除勾勒出奇幻情節之外,也從歷史縱身角度探討科學的使用。從舉辦萬國博覽會到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種種科技的進步留予人們無限美好的想像空間,但就如同電影發展至最終所呈現的,病毒生化武器與魁梧的核能機器人,是對現今科技過度發展可能導致的後果之隱喻,暗示人類在實現自己「偉大」幻想的同時,將會嘗到苦果。
至於電影中「朋友」的存在,是詭譎且奇幻的重要角色。他戴著可笑滑稽的面具,就如幼年賢知認識的一個已死去的同學一樣,從不以真面目示人。「朋友」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來玩吧!」他總是以如此輕快語調、黑色幽默式的戲謔嗓音,玩弄操控大眾。「朋友」會舉辦各式各樣的聚會,以及在賢知眼中並非正統搖滾樂的視覺系搖滾音樂會,藉以說服信眾的意念。種種玄妙的劇情,在在都顯示出原作者想要表達的─是類似希特勒的納粹政權,催眠般地使人信服一種極端的理念。其實不僅是希特勒,包括大眾媒體、強權政府、主流文化、全球化等等,每日不斷轟炸、洗腦群眾的心智,人類如同身處一個巨型的集中營般,所有看似不合理化的事情,全都變成理所當然的。當群眾的集體效應成為一種塑造綺麗畫面的軟性藥物,讓人們沉淪耽溺,盲目地朝有心人士灌輸的意識思考時,就變成電影中驚悚離奇的開始。2014年,日本,將會變成一個連漫畫都不能自由創作的時代,警察不能相信,看似假性平和的秩序,卻已是歷經20世紀末最後一日的隱性荼毒,消磨殆盡所有的公平正義。所以,與其說《20世紀少年》是科學冒險故事,不如說是反動世界的發聲。

「朋友」總是以詭異的面具示人,他的真面目究竟為何?(圖片來源:官方網站與奇摩電影)
|

遠藤賢知的搖滾吉他夢,能否如願以償地成真?(圖片來源:奇摩電影)
|
找回自我與滿懷希望的叛逆
搖滾樂,在電影中變成一種反叛精神的號召,賢知從國中時就喜歡搖滾樂、曾在中午午休時偷溜進學校廣播室中播放搖滾音樂,並在成年後組了一個搖滾樂團,不過因家庭生計的重擔,迫使賢知放棄了沉迷許久的搖滾夢,而後卻在決戰前夕,重拾吉他,在空盪的巷弄中獨唱對生活的反思。
賢知最喜愛的搖滾樂曲,即是與漫畫、電影同名,1970年代華麗搖滾樂團始祖T-Rex的歌曲〈20 Centuty Boys〉,”Friends say it's fine. friends say it's good. Everybody says it's just like rock 'n' roll.”,吉他激動的唰奏聲作為開場,嘶吼的歌喉尖唱出壓抑情感,與片中的賢知之歌「夜晚降臨地球,而我正在趕回家的路上。說到明年的事,如果魔鬼想要笑的話,那就讓他,盡情的笑吧。我會一直說下去,不管是五年還是十年,五十年後也是這樣,跟你在一起。」恬淡卻堅定滿足的風格相互輝映,是貫穿整部電影的兩首核心歌曲。在20世紀70年代全球爆發能源危機、越戰等動盪不安的時代裡,搖滾樂還是秉持它在五、六十年代的精髓,繼續以狂放不羈的音律傾訴追尋和平、自由、理想的願景。
只不過當這股搖滾叛逆與再造的潮流一過,就如同賢知在電影開頭所輕喟的:「1973年第一次在第四國中響起搖滾樂的那一天,我以為會有怎麼樣的改變,到最後卻什麼也沒發生。」人類究竟能不能順利安穩地迎接二十一世紀並非本片的重心,故事所要強調的是,在大時代各種文化的演進下,人類能否永續發展;在思想恐受箝制,炫耀美好科技的未來世界中,我們還可否保有對事物不顧一切、滿懷希冀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