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期

勞工群像寫真

以最貼近營造業工人的角度,嘗試紀錄工人的真實工作狀況,期待大眾能對他們多一些理解。

勞工群像寫真

記者 洪于婷 文  2017/05/21

台灣營造業工人長期以來職業災害比率高居不下,但薪水因建商、包商層層剝削,無法獲得保障。身為社會不可或缺的勞動力,社會卻普遍對工人存有較為負面的印象。每棟樓房,從地基、鋼筋水泥到水電,都需要不同專業的師傅密切合作協調,才能蓋成一棟安全合格的房子。期望社會大眾在理解營造業工作所需的專業之後,以「術業有專攻」的同理心,重新看待這群勞心又勞力的工人們。



一棟建築物除了地基之外,最重要的即為鋼筋。
圖中的鋼筋一根動輒十幾公斤。(照片來源/洪于婷攝)

 


長期在室外搬運鋼筋,工人們皆曬成一身黝黑的肌膚、練就結實的體魄。(照片來源/洪于婷攝)
 

水電師傅必須在鋼筋綁好前,和鋼筋師傅事先協調好樓層的水電配置。(照片來源/洪于婷攝)
 

灌完水泥之後,土水師傅負責牆壁的稜角抹平。(照片來源/洪于婷攝)
 


工地裡的女性較少見,通常為師傅的妻子或家人,是不同部門師傅間協調時的潤滑劑。
照片來源/洪于婷攝)
 

水電工人專注的配置灑水管線,若處理不慎,日後室內發生火災將無法發揮功能。(照片來源/洪于婷攝)
 

安裝門框的鐵工再三測量水平,以確定鐵門能正確安裝上。(照片來源/洪于婷攝)
 


飛揚的鐵屑、強光、以及長時間蹲姿,容易造成電焊師傅眼角膜受損,甚至罹患足底筋膜炎。
(照片來源/洪于婷攝)  
 


鷹架、磁磚、土水師傅都必須長時間站在僅能容納一人的高台上工作,危險性極高
(照片來源/洪于婷攝)
 


營建工地裡,常見工人以藥來禦寒、提神。但依照勞工安全衛生法規定,工區內禁止置放酒精性飲料。
(照片來源/洪于婷攝)

記者 洪于婷
一個文字寫作無能的寫手。ㄎㄅ
記者 洪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