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青春期的詩 過渡期的諷刺故事
後青春期的詩 過渡期的諷刺故事
記者 楊雅筑 報導 2008/11/02
睽違兩年,五月天本著一貫地溫柔,和著半成熟地叛逆,在唱片市場的黑暗中搖滾出屬於他們的作品七號-<後青春期的詩>。
![]() |
五月天作品七號--後青春期的詩. 圖片/楊雅筑攝 |
十年的光陰
實現五個大男孩的夢想
隨著時光荏苒,當年表演沒啥人看的幾個二十歲小毛頭,如今已變成紅透台海兩岸的重量級樂團。由主唱阿信、吉他手怪獸、石頭、貝斯手瑪莎、鼓手冠佑,這五個大男孩所組成的樂團-五月天於一九九七年正式成軍,剛開始的他們向唱片公司毛遂自薦,有趣的音樂加上好運氣讓他們順利的進入了滾石唱片,從一九九九年發出五月天的第一張創作專輯,至今已進入第九年。歷年來累積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而出道前幾年的<尬車>、<志明與春嬌>、<溫柔>、<憨人>等歌幾乎奠定了「青春搖滾」的五月天形象,中間經歷團員入伍當兵、出國進修暫時告別歌壇的時光後,一曲<時光機>又將歌迷帶回他們的音樂世界,五月天○三年的復出演唱會吸引了四萬多名的歌迷。在此之後的五月天,明顯擁有青春以外的生活經驗,在音樂中注入許多新的元素。
小說配音樂 行銷新手法
<後青春期的詩>發行跨越了單純的音樂領域,隨著專輯特別附上與暢銷網路小說家九把刀合作的同名小說試閱版。一邊是向來傾向走市場大眾口味的九把刀,另一邊是一樣符合大眾口味的五月天,加上聽說雙方互相喜愛,終於促成這樣的結合。音樂和小說綁在一起的行銷方式其實挺絕妙,不論兩者的結合是有心還是刻意,試著把雙方迷群都拉進來,整合大眾口味下的兩個地盤,如此的企圖看起來相當明顯。此外,這張專輯還收錄了錄音室及MV拍攝的幕後花絮,以附加贈送DVD的形式呈現給購買的人,內容包含了東京錄製專輯的過程和創作理念,給人十足的誠意。因為多了樂團五人生活化的專輯說明,髒話不時冒出的平實語句,讓人稱亞洲天團的五月天感覺更貼近歌迷,更貼近生活。
<後青春期的詩>一輯在封面很貼心的附上了五月天的叮嚀,希望歌迷能用最高的音樂檔案規格不間斷的聆聽這張專輯,因為專輯裡曲目的順序有它一定的意義,就像是說故事般的邏輯。也許後青春期的詩是不痛不癢的偽裝,在勉強自己咬緊牙關、努力打拼,相信總有一天會出頭天的勵志之後,內心又產生不向社會價值判斷低頭的倔強,透過「別為我打分數!」諷刺的吶喊,若懷才不遇就當人生如煙依舊美,過了後青春期之後,最後就得妥協,只要笑著忘記,平凡也是偉大。
在青春之後,卻還未表現出該有的成熟,內心未被馴養的這段時間是他們詮釋的後青春期。有別上一張專輯<為愛而生>-為愛執著瘋狂熱情傾瀉,<後青春期的詩>顯得自我,五人生活的自我剖白是故事的主軸,唱的譜的是發洩心中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不想屈服卻又不得屈服的後青春感嘆。
勵志形象的塑造 模糊音樂價值焦點
歌曲中主唱在聲音情感上的詮釋、吉他刷弦的力度和鼓聲都很有五月天自己的溫度,這讓人很容易聯想起他們的青春印象。越趨成熟的唱腔很自然的為後青春期貼上與青春不同的標籤,<噢買尬>、<爆肝>兩首歌的輕快曲風,詞裡的年輕化用語,讓後青春俏皮不服老的味道不減;但<夜訪吸血鬼><如煙>卻又拉回現實,年輕依舊消逝,就這樣在現實與理想、青春與成熟間拔河,成就了後青春期快樂又痛苦的酸甜。
其中幾首試著避開以往風格的編曲模式,使整張專輯變得既熟悉又陌生。若沒認真聽,<後青春期的詩>也許就可能只是張中規中矩的五月天專輯,雖喜愛此專輯的人依舊大有人在,但很難吸引新的歌迷接受。專輯首波主打也只取了鼓勵人出頭天的正面印象,並且搭配美商人壽廣告強力播送的結果,導致五月天落入一味「勵志」、屈服於社會的模式,極有可能招致強調搖滾反叛精神的聽眾反感,想必難逃只聽得見芭樂歌和媚俗的批評。
結合知名作家的模式和以往勵志正面的形象,是否可以讓歌迷看到更深層的意義?儘管這種方式在一片銷售低迷中衝出了銷售量,但想表達的想法是否被操作方式給模糊焦點,可能是在評價這張專輯中更待商確的地方。
![]() |
記者 楊雅筑
在乎我所在乎的 在這裡 憧憬我所憧憬的 在這裡 假文青也好真牛B也罷 你說 我決定 笨拙也可以精彩呀 在這裡 .................. 嘟嘟嘟嘟答答答 ................... 最討厭20世紀少年的爛結尾了! 以上 我是氣球 還有 這篇自介會更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