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期

林宗賢 快樂因畫而存在

「我真的很喜歡創作,擁有創作的能力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可以沒有宗教信仰,因為對於我來說,追求美就是我的信仰。」

林宗賢 快樂因畫而存在

記者 黃萱如 報導  2010/10/17

 

頭頂著愛鳥,林宗賢專注著眼前的每一筆,
令牡丹花漸漸活了起來。(攝影/黃萱如)

「我真的很喜歡創作,擁有創作的能力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可以沒有宗教信仰,因為對於我來說,追求美就是我的信仰。」 

以一席話滿溢出生命的力度、刻畫出對於藝術的堅持,畫家身穿隨性搭配的藍色襯衫和沾滿著顏料的工作褲,坐在因為隨意擱置瓶瓶罐罐而顯得凌亂的畫室裡。一抹金黃色的陽光悄悄爬進窗沿,掉落在一幅巨大的白牡丹畫作旁,一邊拿著沾染顏料的筆作畫,一邊談著自己的藝術之夢,畫家爽朗的笑聲迴盪在滿屋的畫作間,肩膀上的紅色鸚鵡不甘寂寞的應和著;他,是知名畫家林宗賢。

 

自由與快樂 畫如其人的風格

觀賞林宗賢的畫作,會很驚奇他對於色彩完美的掌控能力和變化多端的風格,林宗賢本身就是個充滿自由想像的畫家,他定義自己的創作沒有固定風格,這樣不受拘束的風格往往優劣參半,缺乏高辨識度的標誌讓人記得,卻有變化的自由。林宗賢對於別人記不記得自己的態度十分灑脫,他說:「畢竟全世界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五的人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我剛好是其中之一,已經非常幸運。」不論他在不在乎,林宗賢的作品一路走來風格始終沒有定調,就像人生的過程不斷演替,隨著年紀增長,他的風格越趨成熟,從年輕時喜歡表達的夢幻可愛到現在的寫意,他不被框架住的風格彷彿告訴每個人:我不害怕改變。

不過雖然擁有千變萬化的風格,林宗賢卻坦言他也有個無法突破的罩門,就是他對於悲傷、冷色調的作品無法掌握,如同「畫如其人、人如其畫」一般,林宗賢的繪畫給予觀者的感受都是強烈而直接的快樂,他直言自己是個沒有陰暗面的人,徹頭徹尾都跳動著快樂的心,無法有畫出悲傷作品的靈感。更進一步,林宗賢批判當代藝術常常要以艱澀的理論輔佐,已經失去遠古時期人類創造繪畫是為了溝通這個目的,現代藝術帶給觀者太多困惑,他不希望自己也落於俗套,因此不論是抽象或是具象的作品都要給予他人開心、美麗的感受。「我希望帶給大家快樂、希望、和美。」此時林宗賢恰巧完成一筆濃烈的色彩,退後一步端詳自己的畫作,如此說道。

除了在繪畫上的成就,林宗賢也有創作結合文學和繪畫,他曾出過給孩子的藝術書《林宗賢繪本精選集》,榮登博客來書店的排行榜,但林宗賢很謙虛地表示他沒有寫很偉大的東西,只是寫一些兒童文學,因為跟自己生活經驗息息相關,裡面故事的角色是自己情感的投射而已。喜愛創作的林宗賢是個很愛作夢的浪漫畫家,最近在進行創作的是夢境,一個關於北極熊的夢境。他以雀躍的口吻敘述著當時只是單純地想抱一隻北極熊寶寶,於是就做夢到了北極,坐下來,看到北極熊家族,想要抱抱落單的北極熊。林宗賢是個心思細膩,卻很單純的人,一個不單純的人不可能會擁有如此乾淨、美麗的夢境,而他的畫作便反映出如此純淨透明的意境。

林宗賢一個系列關於夢境的創作,
美麗的雪白場景令人不禁和小男孩一起沉醉其中。(攝影/黃萱如)

 

幸運與歡笑 來自瞭解天份

林宗賢本身就是個崇尚自由,不喜歡被束縛的人,從國小懂事開始,他便直接了當擺明他不愛讀書的態度,讓父親知道自己的志向。對他來說,讀普通高中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每天去學校除了打混還是打混,圖畫爬滿整個課本的空白篇幅。不過縱使他知道自己無法屈就在台灣體制的通才教育之下,當他知道他成績只能讀放牛班時,他仍然掉下眼淚。「我做我覺得對我有用的事情,我錯過整個國民教育,但還是會難過;幸好我父親很開明,他鼓勵我做我喜歡做的事情。」林宗賢的父親是位鐵路員,也是個不勉強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的聰明人,「我父親知道人一生沒有做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或是很有成就感的工作就不是快樂的人,因為他自己就是,所以他沒阻止過我。」

相較許多在藝術界打滾的人而言,林宗賢算是個幸運兒,不僅沒有遭受過家庭反對的聲浪,對於喜愛藝術的啟蒙原因也沒有經歷過太多摸索。林宗賢從小就會畫畫,而周遭的人給予他的回應也大多是稱讚,在他小小心靈裡,他認定了自己深具天份。「年紀小的時候不知道,但當大家都讚美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變成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很幸運我有所選擇,因為我從小就知道我會從事創作的工作,也算是老天爺賞口飯吃吧。」長期專注在藝術創作的林宗賢幾乎沒有遭逢低潮期和瓶頸,他再次強調天份的重要性;林宗賢覺得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會犯下錯誤,喜歡跟擅長的事情常常分不清楚,究竟一個人的天賦坐落於哪哩,一定要找到。

林宗賢也提到,假使一開始就缺乏天分也不打緊,培養美感就是件好事情。從很多角度去檢視這件事,人無論是挑選衣服或是擺設家具都會需要美感的促成,品味養成很重要。之前有位英國朋友前來台灣拜訪林宗賢,一起環島的過程中,他的英國朋友就很感慨台灣環境美固然美,建築物卻都不可思議地醜。這讓林宗賢覺得十分惋惜,因為台灣的通才教育培養出大家做一樣的事情,不管你喜不喜歡、擅不擅長,培養出很多庸才和不快樂的人,注重學科卻忽略重要的品味教育,他認為沒有天分沒關係,但一定要培養美感。

連家中的浴室旁都擺放著好幾幅美麗的藝術作品,
果真如同林宗賢所言:「美是生活的一部份。」(攝影/黃萱如)

 

具包容性的藝術 從小開始

曾經為了堅持對於藝術工作的理想,林宗賢飽嘗辛勞,從小家裡雖然衣食無虞,卻也沒有多餘的錢送他去深造,大學畢業後他為了要出國去增廣見聞,接受更多藝術給予的養分,同一時間兼了三份差事,過了幾年,好不容易存夠了錢,便前往美國舊金山唸書。舊金山自由和尊重人的風氣震撼了林宗賢,他發現那裡與台灣的教育體制真的落差很大;他求學時曾經遇過一個很荒唐的老師,上一堂木雕課要先在第一個禮拜交草稿,交出去之後林宗賢想追求完美,改變成另一張草稿,老師當時沒有發表意見,但他卻在期末時接到老師的警告,告知他再刻下去就要將他的學分當掉,原因竟然是因為期限是一個禮拜內交草稿,而超過時間交稿就是不尊重老師。林宗賢簡直傻眼了,他不解同樣身為創作者,為甚麼不允許追求美而改變,而只是注重自己的自尊呢?

但在林宗賢去舊金山闖蕩時,卻遇到一個風格不一樣卻選擇尊重學生不同性的教授,於是他起了在台灣實施從小教育藝術的想法。以自己曾經受過不堪對待的經驗為戒,林宗賢常常都會提醒自己對於孩子的教育要能夠有廣大的包容性,不要將每個人都教成一模一樣,例如教克林姆拼貼風格作的衣服,有小男生不喜歡,就教他可以創造自己喜歡的馬克杯或太空船,林宗賢用意很明顯,將方法交給下一代,而要造就成什麼樣子,就是個人的自由。

 

快樂做為保養品

出過好幾本書,也得到許多獎項,甚至被邀請上節目,這些對一般人而言很風光的事蹟,林宗賢卻視之浮雲,「其實那都是被別人看到的部分,真正的寂寞是比較多的。」已經年約半百的他,實際上看起來年輕且充滿活力,言談之間將幽默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到底如此容光煥發的林宗賢,有沒有什麼保養的秘訣呢?他輕輕一笑,「我很懶也很愛熬夜,但我就是很快樂。快樂是我的保養品。」他幾筆從容將美麗的顏料往畫作上輕抹,上好妝容的白色牡丹栩栩如生,輕盈的姿態綻放著,彷彿預告著明天將會更加絢爛美好。

一幅幅畫作橫列在林宗賢四周,為他記錄了所有感動的事物。(攝影/黃萱如)

記者 黃萱如
                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句話,卻因為喀報的交稿時間很緊迫,發現還是要趕快開船、變化航道以免遲交稿件。曾被老師批判「裝飾即罪惡」,但仍然很難忽視花俏繁複的設計,最近很想追求樸實無華的風格,不過有點難度。信奉星座,天蠍座的個姓敢愛敢恨,最近人生中最瘋狂的事情就是主動向喜歡的人告白;而且還得到簽樂透都沒這麼好的運氣。希望喀報能帶給我無限的精彩,再由我帶給大家更多的精彩。         以上,我是傳科01的記者,黃萱如。
記者 黃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