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期

天賦之外 生命之禮

跟著電影《天才的禮物》尋找天才兒童最珍貴的生命禮物。

天賦之外 生命之禮

記者 簡嘉瑩 文  2017/09/24

《天才的禮物》,是一部以年僅七歲的天才女孩瑪莉(Mary)為主角的作品,內容除了展現瑪莉過人的天賦外,也敘述了濃厚的親情與瑪莉身為天才兒童的人權問題。「天才到底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抑或是變相的犧牲童年?」這樣的矛盾與掙扎,便是主張保留童真的叔叔弗蘭克(Frank),與主張因材施教的奶奶伊芙琳(Evelyn)貫穿整片的衝突所在,也是觀眾們在觀看本片同時,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天才的禮物》海報照。(圖片來源/ELLE.com)

獨眼流浪貓 靈魂主角

本片中一開始便強調天才女孩瑪莉的與眾不同,例如不同於同年紀的七歲孩童喜歡外出玩樂,瑪莉喜歡算高難度數學;不同於同年紀的孩童乖巧聽老師的話,瑪莉則有早熟的想法和見解。

而瑪莉所收養的獨眼流浪貓弗萊迪(Fred)可說是瑪莉的寫照,雖然在片中出現的片段不多,卻是整部片不可或缺的要角,也能發現導演安排角色時的用心所在。弗萊迪是隻獨眼貓,象徵著瑪莉也有著與眾不同的天賦;弗萊迪曾經被棄養並被瑪莉所收養,也象徵著瑪莉一出生即被生父拋棄,與年幼時遭受母親自殺的家庭變故,直到被舅舅弗蘭克所領養的過去。

瑪莉的獨眼貓弗萊迪。(圖片來源/moviepaws.com)

獨眼貓弗萊迪在本片中除了代表著天才女孩瑪莉身分的反射,也暗示著瑪莉內心的想法與故事情節的轉折。瑪莉曾在和班上同學介紹弗萊迪時說道:「Fred只有一隻眼睛,他是隻聰明的貓,但沒人發現,沒人理解他。」這也象徵著瑪莉沒有真正能理解她的同年朋友,缺乏童年玩伴,似乎也應證一句話:「天才總是孤獨的。」

在本片後段,弗萊迪則象徵著故事的一大轉折,瑪莉的叔叔弗蘭克發現弗萊迪被寄養家庭送往流浪動物中心差點被結束生命,這也象徵著瑪莉的童年也將在寄養家庭被埋葬,而叔叔弗蘭克也在這時候下定決心要給瑪莉該有的童年與完成願意陪她到永遠的承諾。

弗萊迪在本片中扮演的不僅僅是一隻獨眼浪貓,同時也可說是不可或缺的第二主角,更是連接叔叔弗蘭克與天才女孩瑪莉之間難分難捨的濃厚親情象徵。

越平凡的愛 往往越動人

「他在我還沒展現聰明前,就要我了。」這是天才女孩瑪莉在面對兒少福利人員所說的話,這句話也代表著叔叔弗蘭克對瑪莉是無條件的愛。

奶奶伊芙琳會對天才女孩百般關愛甚至爭奪監護權,實際上是愛瑪莉的數學才能,期許她能夠成為偉大的數學家;而叔叔弗蘭克對瑪莉的愛則非她的才能,而是不停地告訴她:「試著當一個正常孩子。」他不希望瑪莉因為天賦被迫要提早長大並淪為讀書機器,而是希望她有個無憂且平凡快樂的童年,叔叔弗蘭克也在本片細節中,處處展現出對瑪莉的關愛。

叔叔弗蘭克總是能在輕鬆互動中教導瑪莉處事道理。(圖片來源/自由時報福斯提供)

本來對貓過敏的弗蘭克叔叔,卻在領養瑪莉時同時照顧了她的獨眼愛貓弗萊迪;在與瑪莉起衝突時,主動為自己的失言道歉,把年僅七歲的瑪莉當大人一樣溝通與尊重;另外,也帶瑪莉感受新生兒出生時的喜悅,撫平瑪莉曾經被生父拋棄的創傷;並用輕鬆談話的方式教導瑪莉做人處事的道理與親情、友情的重要。在本片最後,弗蘭克叔叔看著瑪莉與同年齡好友玩成一片時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似乎也正祝福著天才女孩瑪莉將迎接一段屬於她的平凡卻又耀眼的人生。

觀眾往往能在叔叔弗蘭克與瑪莉這樣簡單樸實的互動中被這情同父女般的親情所打動。可說是越平凡的愛,往往越動人。

天賦之外的禮物

天才在世界上可說是人人稱羨、萬中選一的代名詞,許多人都希望能成為那少數的菁英或是某領域的佼佼者,認為就此將獲得名望且人生也將更加順遂。但從本片同樣身為天才的瑪莉的媽媽最終選擇了自殺,可以了解到,有時天才奢求的,竟是我們所擁有、再平凡不過的愛情與人生。

在現今造神運動與天才神話的社會風氣下,媒體記者一窩蜂的推崇天才兒童的天賦與成就,使得天才兒童從小就得淪為讀書機器,靠著天賦鑽研更精深的學術領域,被期待成為如同本片中奶奶伊芙琳所說的「對這個世代有貢獻的人。」而普通人則往往忽略了天才兒童光鮮亮麗名聲背後,所犧牲掉的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知名公民網站【想想影評】評論《天才的禮物》:「我們未必像主角這般光華早現,但同樣的價值觀與教養態度,卻確實存在於每個家庭中。每對父母在面對教養的抉擇時,心中總會有些許私心將自身未完成的期待加諸在孩子身上。」

這反映了許多家長「望子成龍」的期待,總是盼望孩子贏在起跑點,因此給予孩子關於生涯規劃上的諸多建議,然而有時天賦的不足與志向上的落差,往往會造成親子關係緊張並加劇孩子對未來的無助與徬徨。

因此本片也告訴了我們,除了追逐世俗上的成功,孩子自我價值、興趣的培養、愛情與人際關係更是應該被教育與探索的。畢竟若未能傾聽孩子內心真正的聲音,即使孩子擁有天賦般的禮物,也終將以悲劇收場。

 天才兒童的天賦光環下,仍有我們看不見的辛酸。(圖片來源/telegraph)

《天才的禮物》是少數以天才兒童為主角的電影作品,然而在本片中最令人動容的「親情」部分,則讓人聯想到2011年的電影《鋼鐵擂台》。兩部電影有幾點相似之處。

首先,兩部電影都是情同父女、父子的親屬關係,然而本片是叔叔與姪女;《鋼鐵擂台》則是已喪失監護權的父親與兒子。第二點,兩部片中的主角們都屬於弱勢階層。在本片中,瑪莉的叔叔是船隻維修工人,甚至沒有醫療保險;而《鋼鐵擂台》的男主角則是負債累累的賭徒,兩者都曾經在片中被他人以社經地位的差距羞辱。最後一點,兩部片中的孩子都曾被迫與照顧他們的「父親」分離,離情依依的場景往往展現出最動人的親情羈絆。

《天才的禮物》表面上看起來是一位天才女孩發揮天賦並獲得幸福的故事,然而片中所安排的動人親情、角色巧思與讓觀眾明白天才所遭遇到的人生挫折,都是在觀看本片後額外的收穫。

「天才到底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抑或是變相的犧牲童年?」此題的答案,也在觀看完本片後隨著叔叔弗蘭克與奶奶伊芙琳的和解而明朗,天才女孩瑪莉以實例訴我們,天才的童年,除了在天賦領域發揮所長外,更少不了同年紀好友與親密家人的陪伴。

畢竟,對每個人來說,「親情」與「友情」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珍貴禮物。

記者 簡嘉瑩
我想去看極光。
編輯 吳佩芸
對美食毫無抵抗力,熱愛旅行、體驗各地文化。
記者 簡嘉瑩
編輯 吳佩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