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期

擺脫標籤 遊走於虛實之間

外表充滿龐克的味道,骨子裡卻流著浪漫血液的The 1975。

擺脫標籤 遊走於虛實之間

關子茵 文  2017/10/01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The 1975,那應該是迷幻與浪漫的混合體,並用吉他與合成器,低聲細語著一段段故事。

來自搖滾之城 不受束縛 

來自英國搖滾之城曼徹斯特的樂團The 1975,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豐富的音樂薰陶,但他們卻不像其他曼徹斯特出身的樂團,單純演奏搖滾樂,相反的,他們的音樂風格多變,難以被定義,搖滾之中夾雜電子音樂,又帶著溫柔與實驗性音樂,是當今吉他新浪潮中的重要勢力。音樂的多樣性反映出他們不甘被定型、不想被標籤的個性,而在獨立與流行,他們似乎選擇站這兩者之外。

除了音樂風格外,他們的隨性、不羈在團名中也可見一斑,一次偶然從一位朋友送的書上看到“the 1st of June The 1975”後,便決定就以此為團名,主唱Matthew Healy更把團名紋在自己手臂上,以表自己對音樂的熱愛,之後更創作出同名專輯《THE 1975》。

The 1975的出道看似乎輕鬆、毫不費力,首張專輯推出後就獲得巨大迴響,空降成為英國金榜冠軍。但在快速走紅的背後,是他們十年來的努力,在成為The 1975之前,他們曾經換過很多不同名字,如slow down、bigsleep等,也有經歷過團員更替,目的都是為了尋找自身音樂定位,最後以“The 1975”踏出他們成功的第一步,音樂類型也以集大成的姿態,成了難以被定義的樂團,用他們自稱「後現代樂團」的身份努力著。

男孩們的內心活動 變幻莫測

《The 1975》專輯封面。(圖片來源/itunes

專輯封面黑色背景中,閃著“THE 1975”的燈光,就像他們的音樂一樣,吉他與合成器的搭配,營造出迷幻感,加上主唱的輕柔的嗓音,就像是在漆黑迷霧當中閃著的一絲絲光芒。而整張專輯內容都是團員們的生活記錄,每首歌都是描述自身的故事,反映他們最真實的一面。

當中的〈Sex〉很能表現出他們的年少氣盛,以強烈的節拍、直白的歌詞,大力地訴說無法得到愛人而痛心的感覺;〈Robbers〉向電影《絶命大煞星》致敬,講述與一位美麗女子邂逅的愛情故事。以吉他、鼓聲作開頭,唱出兩人放浪形骸、漫不經心的生活方式,縱然不為眾人認同,但兩人卻樂在其中;〈Girls〉的音樂錄影帶中有表達出他們對「流行樂團」頭銜的不屑;最後以〈Is There Somebody Who Can Watch You〉作結尾,講出小孩面對父母離異時的離愁別緒,道出主唱當年同樣的經歷,和對他揮之不去的影響。歌中除了憂鬱的味道外,還能感受到柔軟內心深處的浪漫,看得出他們都是可愛的少年。

〈robbers〉音樂錄音帶畫面。(圖片來源/vimeo

巡演不斷 漸感迷茫

在推出首張專輯後,引發各界熱烈討論,毀譽參半。雖然在首張專輯中就呈現出很強烈的獨特風格,但由此當中的元素眾多,很難搭配得宜,加上想表達的情感太多,聽眾心態難以適應,看出他們對音樂的拿捏尚未成熟。

但這並無減他們的人氣,樂團巡迴表演不斷。他們的音樂非常適合現場表演,可以帶動現場氣氛,而他們自身也相當具有舞台魅力,非常從容,這份自信、魅力為他們吸引了不少歌迷,但同時讓他們慢慢忘記最初玩音樂的原因。

表演中的The 1975。(圖片來源/The 1975 Fcaebook

Matthew承認走紅、受歡迎使樂團迷失,沉迷於毒癮和男女關係間才能面對表演、社交等一切,也讓他一度陷入憂鬱危機,甚至在表演途中崩潰,這也令他們下定決心找回那個對音樂充滿熱情的The 1975。

重新振作 美夢來襲

經歷過迷失後,他們決定閉關,不接受所有媒體訪問,專心於下一張專輯的製作。然而他們沒有令任何人失望,他們交出令所有人都驚訝的全新專輯《突襲美夢》(I Like It When You Sleep, For you Are So Beautiful Yet So Unawave It)。

如果說《The 1975》充滿著男孩的年少氣盛,那《突襲美夢》就是蛻變成男人的成熟。

The 1975宣傳照。(圖片來源/The 1975

與第一張專輯截然不同,新專輯以粉紅色作為主色調,定調了這張專輯濃厚的浪漫情懷,而且特別的是《突襲美夢》的主題,在說離開一段關係後,回到現實生活中,有別於《The 1975》訴說著陷入戀愛的故事,呈現手法上也完全相反,令人覺得在現實中心靈更需要夢幻地保護著。內容大都圍繞著愛情故事,但這一次以更加純熟的方式去敍述,情感表達更加收斂自如,不變的是他們依然運用多種元素在音樂當中。

〈A Change Of Heart〉用溫柔的聲線、優美的音樂去訴說一個情人變心的故事,讓音樂不至於這麼傷感,而且這首歌是作為第一張專輯中〈Robbers〉的延續,歌詞與其很有關聯;作為愛情三部曲的結局,〈Somebody Else〉道出分手後的爭扎,音樂的強勁節拍似乎是想掩飾內心的寂寞;〈Love Me〉用80年代的音樂風格諷刺時下流行文化的空洞,音樂錄影帶中還擺放了不同名人的人物立板,惡搞一番。

整張專輯的呈現都相當優美,無論是設計或是音樂性上,浪漫得令聽眾完全融入歌曲情緒裡,漸漸地感受到當中的痛楚。比起第一張專輯完整度更高,情感更加細膩,不只是記錄生活,還令自己的音樂營造出獨特的氛圍。雖然《突襲美夢》更加體現出他們風格的多變,但亦因為歌曲太多,時常讓聽眾難以用一張專輯的時間完全消化。另外,當中仍存在沒有鮮明特色的歌曲,如何讓自己的音樂提煉出精華,是他們仍要努力的部分。

面對負評 自娛自樂 

對於他們的音樂風格,有人認為是打著復古、搖滾旗號的流行音樂,是以樂團包裝的少男組合,也曾在新音樂快遞音樂獎(NME Awards)中獲得最差樂隊獎(Worst Band),但面對抨擊,他們也坦然接受,以音樂作為最佳的回應方式,更曾引用負面評論在全英音樂獎(Brit Awards)的表演上自嘲。


樂團在全英音樂獎(Brit Awards)的表演。(影片來源/YouTube

而新專輯推出大獲好評,囊括眾多獎項,更在2017年的新音樂快遞音樂獎(NME Awards)嬴得最佳現場演唱樂團(Best Live Band),是對他們重要的肯定,讓他們更堅定自己對音樂的喜愛。他們狂野、脫序、憂鬱,同時又有溫柔的一面,內心的多樣性創造出多變的音樂類型,相信將來會有更多令人驚艷的作品。

記者 關子茵
最近好像進入了厭倦期(我說對這個世界)。
編輯 謝瀚陞
咖啡要喝美式的,薯條要吃三年三班的 嗨喀報,心好累鵝  
記者 關子茵
編輯 謝瀚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