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家
黃郁庭 文 2017/11/05
逢年過節,萱萱全家都會圍在桌邊吃團圓飯,和樂融融的樣子讓萱萱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希望大家可以永遠在一起,一直都這麼快樂。」萱萱暗自許下願望。
但,好景不常,她所引以為傲的美滿家庭在爺爺被突如其來的車禍奪走性命後逐漸瓦解。原本和睦的家在男主人離開後,一切都變調了。
第一次面對家人離世,萱萱無法適應,她沒辦法忘記爺爺對她的寵愛,她沒辦法相信以後再也見不到爺爺總是笑瞇瞇的臉、再也聽不到講話總是夾雜國語和客語的爺爺的聲音、甚至吃不到爺爺做的料理,雖然很難吃。一想到爺爺之前總是說著想看萱萱穿上白紗,萱萱就一陣鼻酸。
原以為其他親人也會跟她一樣哀痛,卻發現他們變得好陌生,露出萱萱從來沒看過的一面。他們為了分家產開始惡言相向、彼此破口大罵。萱萱在一瞬間看到叔叔們和姑姑因為錢而變得貪婪的醜樣,覺得很可怕。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這句話哽在萱萱的喉頭,卻不敢說出口。畢竟她只是個16歲的高中生,即使說出口也只會得到一頓臭罵,無法改變任何情況。
最後家產是由大哥阿宏,也就是萱萱的爸爸,決定把爺爺留下的財產全數變現,再分成四等分,分家產的紛爭才告一段落,家中的情況才較之前稍微好轉了些。然而,萱萱並不知道其實分家產只是拉開序幕,原本和諧的家正在一點一點崩解。
在爺爺過世的一年半後,奶奶的身體狀況愈來愈糟。某天早上,奶奶昏倒了,送醫後被診斷出腦中有一顆惡性腫瘤,必須開刀切除,即便切除了,壽命也不超過5年。住院的期間,因為叔叔跟姑姑們都要上班,也幾乎都有自己的家庭。於是看顧奶奶的重擔便落到還沒結婚的阿融叔叔以及萱萱這些晚輩的身上。
但照顧奶奶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因為腦內腫瘤的關係,導致奶奶失聰,而且腫瘤使奶奶痛得難以入眠,照顧奶奶的人也無法安穩的睡覺。此外,由於腫瘤長在靠近腦幹的位置,所以奶奶連行走都產生困難,到哪都需要人攙扶。
而因為萱萱還是學生,只有假日能夠照顧奶奶。平日晚間的照護主要是由阿融叔叔負責,阿融在上完班後便趕到醫院照顧奶奶,但由於開刀日期尚有一個月之久,長期維持這樣生活的阿融便受不了了。
「明明大家都是媽的兒女,為什麼只有我要負責照顧媽?你們這群沒血沒淚的傢伙!」阿融在病房外質問著來探望奶奶的叔叔和姑姑。「我白天面對難搞的客戶,晚上又要來照顧媽,我真的很累,我已經很久沒好好睡覺了!」阿融接著說道。
這時,叔叔們和姑姑們面面相覷,最後大哥阿宏便開口:「阿融,我們都知道你很辛苦,也很感謝你。但因為只有你沒有家庭要顧,所以只好暫且麻煩你照顧一下。」
聽到這番言論,阿融開始歇斯底里:「對,就只有你們有家人要顧,我的生活都不重要,我的貓和我的男朋友都沒有你們的家人重要。」
隨著阿融語畢,病房外走廊也跟著陷入一片寂靜,大家都還在消化剛剛阿融脫口而出的那番出櫃的言論。
意識到自己因衝動而說錯話,阿融隨即快速丟下一句:「反正就是這樣,我沒辦法再全心照顧媽了,你們最好快點找人跟我輪班。」便丟下錯愕的大家,揚長而去。
出櫃這件事給了阿融至此還是單身一個合理的解釋,但也為這個家帶來難題,因為在保守的奶奶的世界中是不允許同志存在,更何況是她的親生兒子,於是大家都達成了共識,在奶奶面前對這件事絕口不提,叔叔們和姑姑3人也決定每人輪流一個禮拜照顧奶奶,讓阿融多一些休息時間。
而這件事也在奶奶順利開完刀後暫時落幕,但開完刀後,奶奶的聽力及行走能力並沒有恢復,虛弱的奶奶需要別人搬進她家照顧。於是叔叔們和姑姑也決議平日由阿融照顧,假日則由其他3人輪流照顧。而萱萱也考上外地的大學,假日才難得能見到奶奶一面。
這樣的模式持續了幾個月,卻在阿融男友阿明出軌時終止了。阿融認為是因為照顧奶奶而沒閒暇時間陪阿明,阿明才會出軌。為了挽回阿明,阿融決定向奶奶坦白並把阿明接到奶奶家一起住。
想當然,奶奶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便又哭又鬧的拒絕。而被拒絕的阿融在盛怒之下責怪叔叔們和姑姑並說:「你們怎麼可以這樣冷眼旁觀我的事情,你們應該幫我說服媽,你們真的很自私。只會利用我照顧媽,你們真賤!我要搬回去跟阿明一起住了,媽的事你們自己看著辦。」
聽到這樣的言論,叔叔們和姑姑氣得不打算作出挽留,任由阿融離開,並打算接奶奶回自己家住,方便照顧。但奶奶卻不願意離開自己家,反而不斷問著阿融哪去了。阿宏最後把阿融的事全盤托出,聽到這事的奶奶便難過且自責的說:「我真是個失敗的媽媽,把家庭搞成這個樣子,我該怎麼辦才好……」
在一旁聽著這一切的萱萱,不禁難過起來,想起之前一家和樂融融而如今支離破碎的樣子,便悲從中來。她也開始以課業為藉口,不願回到那烏煙瘴氣的家。
當萱萱再次回到家,便是奶奶過世之時,而阿融叔叔在奶奶過世前也再也沒回來過。這樣真的是他所想要的結果嗎?萱萱不知道,但她確定的是,阿融叔叔已經下定決心與他們斷絕一切瓜葛,就像陌生人一樣。而萱萱之前所許下的希望大家永遠在一起的願望也無法實現了。
創作理念
對很多人來說,家是溫暖的;但對某些人來說,家庭則帶來痛苦。文中的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希望能呈現不同的家庭風貌,也帶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理念。
(縮圖來源/愛分享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