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第272期
- 2017 北台灣媽祖文化節
2017 北台灣媽祖文化節
跟著十月七日的「士林會香暨祈福踩街典禮」,一同體驗台灣最熱鬧的民俗信仰。
10月7日下午兩點十分,在捷運劍潭站外等待出發的北港朝天宮踩街隊伍。(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媽祖的使者、聖母的先鋒,也稱「報馬仔」。走在踩街隊伍的最前頭開路。(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報馬仔」頭頂的洪櫻帽象徵「負責盡職」,桿上的鑼象徵「勞心勞力」,右腳赤足象徵「腳踏實地」,左腳的受傷貼布象徵「自揭瘡疤」。(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北港朝天宮金垂髫太子爺,在演出結束後比出「讚」的手勢。(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北港朝天宮金垂髫太子爺在宮廟前表演Under Lover的〈癡情玫瑰花〉,吸引民眾圍觀 。(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金垂髫太子爺轎班會」,是全台唯一由兒童組成的轎班會。(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兒童身穿金垂髫太子爺服裝,坐在鞭炮爆炸完的碎片上,可愛模樣吸引眾人拍照圍觀。(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炸轎,又稱「喫炮」,為了恭迎媽祖到來,信徒會在虎爺轎下燃放大量的鞭炮,用以感謝媽祖的庇祐讓信徒平安順遂、生意興隆。(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信眾列隊跪地等待虎爺轎由頭上經過,祈求平安。(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信徒鑽過虎爺轎下祈求虎爺保佑萬事平安。(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來自北港的閭山堂神童團是全台神童團的始祖,於踩街時在台北三玉天玄宮前表演。(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士林慈誠宮準備冰涼的山粉圓供信眾和宮廟踩街隊伍消暑。(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來自雲林北港的朝天宮彌勒團。彌勒佛在民俗信仰中有慈悲、忍辱、寬容與樂觀的象徵。(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信眾手持平安符繞北港朝天宮香爐三圈祈求平安。(照片來源/簡嘉瑩攝)
Previous
Next
2017 北台灣媽祖文化節
簡嘉瑩 報導 2017/10/29
媽祖在台灣信仰中是最具代表性的神祉,具有母親的特質、慈母的形象,因此普受信眾愛戴,奉媽祖為「母親之神」。媽祖意象也如同慈母般,代表溫和、慈祥、包容、關懷,因此被封為「天后」或是「天上聖母」。
今年的媽祖文化節不同以往,相隔二十年後再度請到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祖廟的媽祖金身來到台灣,並於9月23日至10月9日展開為期17天、全台共35座宮廟的繞境巡安。
此次照片拍攝於10月7日「北台灣媽祖文化節」的尾聲「士林會香暨祈福踩街典禮」,由士林慈緘宮擔任東道主,集結全台26座宮廟在士林一帶熱鬧踩街,搭配陣頭、鞭炮及鑼鼓聲,吸引不少民眾駐足並祈求平安。
資料來源:民俗亂彈、維基百科、拜媽祖粉絲專頁、慈悅書院
編輯 鄭頎
若說你是雲,我便是那鷹。
若說你是浪,我便是那鯨。
你說是情非得已,我只能用淚灌醉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