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第271期
- 大溪老街 人文薈萃之地
大溪老街 人文薈萃之地
桃園大溪是個人文薈萃之地,保留了台灣各個時期歷史印跡。
和平路、中山路及中正路一帶為大溪老街,留存許多日治時期巴洛克式牌樓,如今商店林立,熱鬧非凡。(照片來源/戴淨妍攝)
大溪木雕匠師的手藝從清代開始發展,至今仍持續流傳。(照片來源/戴淨妍攝)
日治時期創建的建成商行,當時販售煤礦、樟腦,如今只留下羅馬式的騎樓牆面。(照片來源/戴淨妍攝)
建成商行在日治時期曾為富商簡阿牛居住之地,如今徒留流浪貓在商行傾頹的窗台上瞻望人群,背後廢墟蔓草叢生。(照片來源/戴淨妍攝)
大溪公園內的一隅,街頭藝人正在演出,為當地注入新世代的人文精神。(照片來源/戴淨妍攝)
蔣公行館旁的銅雕被歲月侵蝕,逐漸生鏽。(照片來源/戴淨妍攝)
大溪福仁宮中的開漳聖王為來台開墾的先民所祭祀,神桌裝飾則鬼斧神工,充分展現大溪深厚的木雕文化。(照片來源/戴淨妍攝)
從和平街往後繞可進入后尾巷、草店尾巷區域,此地保留舊時勞力階層生活風貌,但卻人跡罕至,與人聲雜沓的和平街相比,更顯寂靜。(照片來源/戴淨妍攝)
巷內四處堆放著人力手推車、舊家具等物品,乏人問津。(照片來源/戴淨妍攝)
傍晚時分,老先生在草店尾巷某一幢平房內獨自用餐,一邊用收音機播放閩南語老歌,聲音在寂靜的巷弄內繚繞。(照片來源/戴淨妍攝)
Previous
Next
大溪老街 人文薈萃之地
戴淨妍 報導 2017/10/22
桃園大溪是個人文薈萃之地,曾於清代為茶葉、樟腦、木材的集散地,繁榮一時,吸引了木匠在此落地生根、傳承技藝。而後於日治時期再次復興,留下了著名的巴洛克式牌樓建築,也建立了大溪公園。同時期建立的公會堂於1950年代改為蔣公行館,外頭矗立著蔣公銅像。
保留了台灣各個時期歷史印跡的大溪,如今成為著名觀光勝地,吸引了新血注入。但繞至和平街之後,可發現迷宮般的區域,名為后尾巷及草店尾巷。巷內圍繞著磚瓦平房,為運河時期勞力階層的聚居地,至今仍保留當時風貌,時間彷彿凝滯,但卻逐漸被人淡忘。
 |
記者 戴淨妍
愛書成癡。最近試圖在緊湊的生活中抽出時間彈鋼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