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夜話》 愛在夜闌人靜時
《心靈夜話》 愛在夜闌人靜時
謝瀚陞 文 2017/10/29
「你願不願意,晚上的時候到我家裡和我一起睡覺?」艾蒂(Addie)在一個蕭瑟的秋天夜晚前來路易斯(Louis)家裡提出了這樣的邀請。
改編自美國小說家肯特・哈魯夫(Kent Haruf)的暢銷同名小說,《心靈夜話》(暫譯)(Our Souls at Night)由印度導演賴舒・彼查(Ritesh Batra)用一貫細膩而溫柔的敘事手法,透過演員珍・芳達(Jane Fonda)和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平實動人的演技,詮釋出人們在晚年面對孤獨的不安,並在他們床邊最私密的對話中,展開一層又一層的故事,帶領觀眾重新認識人與人間最純粹而溫暖的信任,以及省思我們在愛與被愛間所扮演的角色關係。

睽違將近四十年,勞伯和芳達再度同台演出。(圖片來源/IMDb)
夜晚是最痛苦的
電影的開頭沒有太多鋪陳。夜幕降臨在科羅拉多(Colorado)寂靜的小鎮,路易斯一如往常地獨自一人待在家中,聽著電視裡的氣象播報,忽然一位老鄰居——艾蒂,前來敲門,邀請他到她家裡和她同床共枕,無關性愛,只希望有人能在身旁陪伴,渡過難熬的夜晚。「夜晚是最痛苦的。」(Nights are the worst.)艾蒂告訴路易斯。兩人在各自的伴侶過世後,都過著形單影隻的生活;白天和鎮上的老朋友們相聚,夜晚回到空蕩蕩的房子,獨自面對空虛和孤寂。艾蒂希望能夠有個人在夜晚時和她說話,聊聊白天的生活,聊聊過去的事;而路易斯也過著同樣孤獨的日子,經過一天的考慮後,便答應了艾蒂的邀請。

路易斯第一次前來艾蒂家過夜。(圖片來源/IMDb)
當路易斯到了艾蒂家中後,才發現兩人雖已是幾十年的鄰居,卻從來沒有真正認識彼此。一開始尷尬的互動甚至讓他們各自懷疑這段關係是否會持續下去,但當他們在夜晚最寂靜的時候,開始分享起自己過去最沉痛的記憶與傷口,兩人終於在兩顆陌生的心靈間,找到一扇對話的窗口,建立起一條相互信任的連結。
真正的相遇
(下文有少量劇透)
「為什麼你會選擇我?」一晚路易斯問艾蒂。
「因為我一直認為你是一個很善良的人。」艾蒂回答。
那是一個人人都能夠叫出彼此名字的小鎮。當艾蒂提出這個邀約時,路易斯曾因害怕他人的閒言閒語而遲疑,雖然答應了,但在剛開始也只敢從艾蒂家的後門進出;相較於路易斯,由珍芳達所飾演的艾蒂真誠自若,行事果敢,同時沉著、理性,在第一次前往路易斯家中提出邀約時便從前門進入,她不害怕他人的眼光,因為她相信自己對路易斯的判斷,也相信路易斯。在第三晚,艾蒂要求路易斯從前門進入後,消息在鎮上不脛而走,友人告誡艾蒂過去路易斯是如何傷害過一個家庭,但艾蒂只淡淡地了一句「我們都有過去。」與其不斷的揭開過去的傷疤,不如重新看待一個人現在的樣子。
「只有在中介崩毀處才有真正的相遇」,二十世紀哲學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在《我與你》(I and Thou)中提出了這個思想。我們透過其他人的言語和過往的知識與經驗所認識的一個人,並不是真正的那個人,這些言語、知識和經驗都只是建構在「真正的自己」與「真正的那個人」之間的媒介,阻擋了人與人之間「真正的相遇」(Genuine Encounter),唯有放下固我的執著,才能在平等、尊重的開放心胸下,展開「真正對話」(Genuine Dialogue)的關係。艾蒂自然知道路易斯的過去,但她選擇放下所有成見,用最坦然的心看到了真正的路易斯,決定敲開他塵封已久的心窗。
平實的敘事
人言可畏,但是更令人難熬的是無止盡的孤寂。故事的背景設定在秋天,電影的開頭便透過暮色街景來堆疊孤寂感,一直到路易斯家中,餐桌上方唯一的一盞燈光和一人吃飯的背影,客廳無人觀看的電視聲,及路易斯翻閱著早已看過的報紙,來顯現日子的枯燥乏味。畫面乾淨簡潔,能夠清楚地凸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內心。然而,面對孤寂的卻不只有路易斯和艾蒂。他們各自的兒女,甚至孫子,都在生活中面臨不同的困境,而他們也都正用著自己的方法來面對內心的孤寂。彼查在電影中運用了不同的符號來代表他們各自的孤寂,並巧妙地將這些符號扣合在一起,最後回到路易斯和艾蒂身上。

平近寫實的畫面清楚地表現出兩位角色的內心與互動。(圖片來源/IMDb)
一如典型好萊塢的西部鄉村電影,輕快的吉他聲和意韻悠長的口琴貫穿其中,流暢的剪輯讓劇情毫不拖泥帶水,步調和煦,搭配著鄉村民謠的配樂能夠感受到科羅拉多小鎮的愜意,劇情的轉折處也能深切體悟路易斯和艾蒂彼此間的情感,時而消沉落寞,時而盎然愉悅,原本蕭瑟的秋景,也在兩人感情的升溫中,轉而變成溫暖的景色。
真正的對話
紀伯倫(Khalil Gibran)在〈愛〉中寫道:「愛除了自身別無所予,除了自身別無所取/愛不佔有,也不被佔有/因為愛有了自己就足夠了」路易斯和艾蒂在互相的陪伴中,從孤獨中走了出來,也在這些對話中,找回曾經遺失的自己。他們從不要求彼此給予承諾,也不進而追尋所謂的名分,因為他們知道只要兩人的心靈是相愛的,那他們便不再孤單。

兩人在各自的心靈中重新找到與人連結的心窗,也幫助彼此從孤寂中走出。(圖片來源/IMDb)
在彼查的上一部成名作《美味情書》(The Lunchbox)中,男女主角意外透過餐盒裡的紙條,只用最純粹的文字,不帶任何先入為主的認識和偏見,建立起彼此深厚的連結。彼查善於運用平實的鏡頭和富含哲理的劇本來描述人與人間的另類精神交流,試圖讓人們重新省思在不同的社會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我們如何去看待我們所接觸的每一個人。沒有任何事物是亙古不變的,即便是人,我們的角色和認知總是流動著,此刻的你和我,都不代表下一刻的你我,我們永遠沒有辦法抱持著一個過去既定的認知來評斷任何人事物的現在及未來。要真正認識一個人,我們必須先卸下我們所有的角色和認知,用最真實的自己去接觸每個人最真實的心靈。
或許有人認為《心靈夜話》電影的呈現不如原著小說中引人深思,但電影在角色互動關係和電影符號的詮釋依然非常細膩,透過所有角色精湛的演技和佈局,不僅僅讓我們看到了柏拉圖式的精神愛情,更讓我們看到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連結——信任;而珍芳達在電影中精彩的表現,也驚艷了威尼斯影展(Venice Film Festival)首映會的影評人,成功詮釋艾蒂優雅和智慧的風采。也讓《衛報》影評人以滿滿的「心靈雞湯」來描述這部電影。